年度中国摄影家|照见人生——访摄影家刘瑞新

360影视 2025-01-12 23:07 2

摘要:刘瑞新,1954年生于河北唐山,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1997年任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任河北省黑白艺术摄影协会主席,2013年任第五届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曾获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和第23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

刘瑞新,1954年生于河北唐山,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1997年任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任河北省黑白艺术摄影协会主席,2013年任第五届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曾获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和第23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

封面:“工业遗迹“系列, 开滦唐山矿二号井绞车房,2015年9月 摄影:刘瑞新

年度中国摄影家

CHINES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阳丽君:你把老兵拍得有雕塑感,非常庄严又富于神采。

刘瑞新:首先,我借鉴了卡什拍摄丘吉尔的方式,在瞬间给予刺激,唤起老兵们骨子里的军人气质。这种方法特别有效,因为老兵们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见到首长会立即挺直腰杆,二是面对敌人会马上进入战斗状态。每当谈起过去的战斗故事,这些老兵都会忘记年龄和病痛,展现出昔日的英雄本色。其次,在拍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捕捉老兵的眼神,我拍摄的多数老兵的眼神都很犀利。拍人最难的就是把眼神拍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传递着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外,为了确保拍摄效果,我会提前进行场景布置和光线调试,制定个性化的拍摄方案。这一方面凸显了每位老兵各不相同的气质,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避免了构图同质化的问题。

许宝宽:这个系列之所以能够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首先是因为摄影师本人就是老兵,他对拍摄对象有深刻理解;其次,整个拍摄过程专业、规范,有完整的团队配合,布景、灯光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再次,不同于一些程式化的老兵题材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老兵的形象和精神气质,更体现了摄影师本人对这些为共和国做出过贡献的英雄的由衷敬意。

“让我们赞美老兵”系列,迟心安 刘瑞新 摄

迟心安,1926年2月生,山东省荣成市人。1944年2月入伍,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5月离休。独立功勋荣誉章、解放奖章以及胜利功勋荣誉章获得者。

“让我们赞美老兵”系列,姚进祥 刘瑞新 摄

姚进祥,1924年11月生,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人。1943年10月

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2月离休。解放奖章、胜利功勋荣誉章获得者。

“让我们赞美老兵”系列,鲍占金 刘瑞新 摄

鲍占金,1922年10月生,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1939年6月入伍,194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2月离休。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以及胜利功勋荣誉章获得者。

“让我们赞美老兵”系列,侯子贵 刘瑞新 摄

侯子贵,1926年12月生,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人。1938年11月入伍,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3月离休。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以及胜利功勋荣誉章获得者。

“让我们赞美老兵”系列,陈世明 刘瑞新 摄

陈世明,1932年2月生,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1945年8月入伍,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4月离休。独立功勋荣誉章、解放奖章以及胜利功勋荣誉章获得者。

“让我们赞美老兵”系列,王茂昌 刘瑞新 摄

王茂昌,1927年7月生,山东省荣成市人。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4月入伍,1982年4月离休。独立自由奖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以及胜利功勋荣誉章获得者。

年度中国摄影家

阳丽君:大画幅摄影对你个人的创作意味着什么?

刘瑞新:首先,我认为大画幅摄影会改变摄影师观察世界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大画幅摄影时,相机架设的高度通常与人眼齐平,这就要求摄影师以平等的视角对待拍摄对象,而这种平视的角度传达了对拍摄对象的尊重。其次,大画幅摄影的长时间曝光特性,也促使我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就通过长时间曝光凝固时间,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最后,大画幅摄影还培养了我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拍摄建筑时,大画幅摄影要求摄影师对建筑持有敬畏之心,准确呈现建筑的原貌。例如,在拍摄故宫时,就要规规矩矩、不走样、不变形地把它拍下来。这种准确还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对技术难题的攻克上,更体现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

许宝宽:从摄影史的角度来看,大画幅摄影是传承有序的,回顾摄影史,绕不开大画幅。在拍摄过程中,大画幅摄影强调摄影师作为客观观察者的角色,既要保持距离感,又要深入思考拍摄对象的本质,这与数码摄影的即时性形成鲜明对比。

刘瑞新:总之,就像宝宽讲的,大画幅摄影不仅是观察,更是一种包含着判断和取舍的深入思考,每次拍摄都是一次静观的过程,是对内心的沉淀与提炼。

“工业遗迹”系列之一,唐胥铁路的第一座火车站老唐山火车站,2015年9月 刘瑞新 摄

“工业遗迹”系列之二,唐山启新发电厂使用的德国AEG汽轮机,2015年9月 刘瑞新 摄

“工业遗迹”系列之三,唐山启新水泥厂,2015年9月 刘瑞新 摄

“工业遗迹”系列之四,石家庄棉纺厂,2013年6月 刘瑞新 摄

“工业遗迹”系列之五,开滦唐山矿二号井绞车房,2015年9月 刘瑞新 摄

张家口赤城独石口明长城,2020年11月 刘瑞新 摄

阳丽君:在部队里从事新闻摄影的经历,对你后来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刘瑞新:在那个使用胶片的时代,摄影师需要亲力亲为,从拍摄到后期的冲洗、放大等都要独立完成。尽管,我当时的创作受到各种限制,但这段经历也培养了我扎实的摄影技术基础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在暗房技术方面的训练让我受益至今。后来,当我接触到新的摄影理念时,这些基本功让我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类专题的拍摄。除了技术层面的受益之外,我在跟随两位老师外出采访中还学会了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联系、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等各种采访技巧,为我后来拍摄人文题材的纪实摄影专题奠定了基础。

许宝宽:影像感是逐步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对技术把控的逐渐娴熟,对摄影的理解和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正是前期积累下的专业基础和一直以来对摄影的执着追求,让他后来的作品,在媒材语言、形式语言和思想语言这三个层面,都能做到精准把握。

“藏民印象”系列之一,甘南,2005年9月 刘瑞新 摄

“藏民印象”系列之二,甘南,2010年2月 刘瑞新 摄

“藏民印象”系列之三,西藏拉萨,2010年3月 刘瑞新 摄

“藏民印象”系列之四,西藏拉萨,2010年2月 刘瑞新 摄

评论摘编

《黑斯廷大街上的幽灵》专题之所以能够打动我,是因为拍摄距离很近,对这里的人们有深入的了解和观察,不妄语、不涂抹,如实如是地拍,目不转睛地看。他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外国人——异族,忘记了自己在异国的土地上,他深深地体验着这里的一切,不顾语言障碍,不怕流浪汉的讹诈和醉汉的攻击,去接近这群人。他是摄影工作者,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刘瑞新先生的作品有多个内容方向和艺术维度,每一个方向和维度上他都足够用力和用心。这又印证了他老兵的性格——本真态和对艺术如饥似渴的追求——用扎实的脚步,迈向既定的方向,一直向前!

——李树峰

“黑斯廷大街上的幽灵”系列之一,与宠物为伴的流浪汉,2018年2月 刘瑞新 摄

刘瑞新在拍摄这些耄耋之年的老兵们时,准确地抓住了这些前辈们的精神性格,用有锐度的光线“雕刻”出戎马人物刚毅的面容和不屈的目光。这些老军人们在刘瑞新的镜头中,是穿透幽暗时光的光亮,是矗立在现实空间中的丰碑。刘瑞新用深情的镜头向前辈们敬礼,也庄严地再次确认了自己的军人身份。

——鲍昆

“黑斯廷大街上的幽灵”系列之二,以帐篷为家的温哥华原住民,2018年5月 刘瑞新 摄

刘瑞新的影像感极好,就像一个专注的神枪手,能够在陌生的环境里快速捕捉目标,出手又快又准。

——杨越峦

河北怀安,1973年6月 刘瑞新 摄

刘瑞新的片子,尤其是黑白照片,视觉感染力极强,影调风格别具个性,画面张力扑面而来。而且,他在照片制作上,也是一丝不苟,细节上都讲究到极致。他拍摄的黑白摄影专题作品,形式上、逻辑上、内涵上有其独特见解,经得住推敲,经得住检验。

——邓维

人民艺术家田华与小民兵,河北无极,1984年5月 刘瑞新 摄

《边缘生存》拍摄初衷在于记录复刻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因此,除了对人物的表情、姿态、动作的细腻刻画之外,更注重对环境因素的摄取,注重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素。镜头框取的一方矩形舞台之上,一触即发的戏剧性瞬间的准确捕捉,显示出摄影师的影像把控能力;平视的角度,足够的距离,又显示出摄影师对拍摄对象足够的尊重。非诚勿扰,诚也不扰,以隐身术将相机置于最隐蔽处,让镜头做类似肉眼的观察,保持人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瞬间情状,场景和人物融为一体,二者不互相争夺抢人眼球。

——汪素

河北怀安,1972年4月 刘瑞新 摄

刘瑞新是黑白艺术影像的继承者和探索者,从影40年,致力于用最简洁的影像语言传递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世博印象》,跳出了五光十色的诱惑,用另一种现代的观看,让人走进世博会与世博馆。《藏民印象》,透过对藏族人物的刻画,表达了对健康、纯朴的人性追求。黑白影像更趋纯粹,更贴近心灵。

——陈长芬

全文请阅读《中国摄影家》杂志

2024年第12期

声明丨本文所刊载内容,版权均为《中国摄影家》杂志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刊联系。

编辑丨郑家伦

来源:中国摄影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