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来,权威官媒已经连续发文,指出了盲目追求流量,制造信息茧房的危害。但是,这些文章在海量的数据面前,也只是沧海一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近日来,权威官媒已经连续发文,指出了盲目追求流量,制造信息茧房的危害。但是,这些文章在海量的数据面前,也只是沧海一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资本是无情的,大数据就更没有人间温情可言。承载着传播真善美和人间正义的信息通道变得冷酷无情,这是件非常糟糕而可怕的事情。
过去的纸质传媒,是由人来筛选信息的,人是有审美鉴别和思想温度的。好的作品遇到了知音,就可以广传天下。由资本和数据决定信息筛选的话,就把这“心有灵犀”的那一丁点通道都堵死了。
流量能带来经济价值,而流量又是被资本和数据操控,资本和数据又没有情感得温度。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真正的有价值的有温度的文化,未必得到流量的支持。
平台邪恶吗?资本有罪吗?这么思考问题就是因噎废食,否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出路在哪里呢?冲破信息茧房的突破口在哪里呢?也许只有靠时间了。信息茧房这个词用得极好,茧房中是蛹,蛹需要时间才会“化蛹成蝶”。
谣言止于智者,纸里包不住火。低质量的信息早晚会被识破,只是需要时间,不是有许多流量明星翻车了吗?
受众会被流量忽悠和欺骗多久?难道会几十年上百年都不觉悟,被跳梁小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吗?
在信息流动高速的现代社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最后,人们就会发现,越是突然爆火的事件越需要提高警惕,越是流量快速增长的东西,越要保持冷静。到那个时候,谁再乌央乌央地跟着流量跑,谁就是傻叉。出现在人山人海的场面中的人都贴了没脑子的标签。
曲高和寡,真正高水平的东西是通灵的。有追求的人,悟性高的人,不屑于追求汪洋大海般的流量,而是高山流水觅知音。
世界就是这么矛盾,挖空心思为追求流量而搞出来的东西最没有价值。不迎合流量,苦心孤诣地去创作的话,就很难获得短期红利。
当人们不看流量多少,不看数据大小,专注于作品本身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时候,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事情并不复杂。越是拿流量当王牌令箭,就越不要去相信,反其道而行之,就能走出自己的王道。
文艺的创作要深入浅出,但不是要去迎合低俗。苦心人天不负,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连这点觉悟都没有,那还叫文化人吗?还配写文章发声吗?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保持点文化人的尊严会死吗?不至于吧!
来源:田边的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