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集团董事、副总裁李斌:基因科技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360影视 2025-01-13 09:29 2

摘要:面对复杂的健康形势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以及科技强国2035目标,我国亟待进一步加快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构筑健康中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新底座,推动基因检测从科技服务、医学服务迈向人人服务,推动人人基因组时代加速到来,切实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华大集团董事、副总裁 李斌

伴随对生命认识的加深和工具的迭代改进,基因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核心技术和通用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应用越来越广泛。

面对复杂的健康形势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以及科技强国2035目标,我国亟待进一步加快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构筑健康中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新底座,推动基因检测从科技服务、医学服务迈向人人服务,推动人人基因组时代加速到来,切实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生物革命”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开启,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等6国科学家耗时13年、耗费30多亿美元,完成第一个人类全基因组图谱。20多年过去,单人全基因组测序试剂成本已降至100美元以下。

基因技术带来基因组学革命、医学革命、生物革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生物革命:创新改变了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报告指出,“生物革命”的新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个充满机遇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有了人类第一张全序列图谱,生物医学科学的一些全新领域被打开了。

2024年是人类基因组完成图完成21周年。这带来了怎样的革命性影响?最关键是把生命科学、医学带入数据驱动型研究新范式。

这也让我们收获启示:基因技术就是底层技术、源头技术、核心技术、通用技术。正因为中国科学家从源头和底层实现生命科学读、写、存工具的全贯穿,在基因检测领域我们才在某种程度上不再被“卡脖子”,也给全世界带来新选择。

既是高端科技仪器设备,也是高端医疗设备——我国亟待提升高通量测序仪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期盼更多研究团队、医院、大学用自主研究平台、仪器设备、医疗设备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重大公共卫生和重大临床问题。

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事关健康中国、科技强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

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事关每个个体命运,也事关国运,事关健康中国、科技强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上述强烈需求、紧迫需求,决定了基因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国计、有利于民生,一举多得,必然成为新质生产力黄金赛道,成为磅礴发展新动能。生物经济乃至基因经济时代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生物学相关技术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拓展生产和发展空间,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

10年过去,从出生缺陷防控、肿瘤早筛早查、传感染疾病防控到慢性病防控、精准用药,基因技术实现了全人群、生命全周期应用,为“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作出贡献。

伴随检测成本进一步下降,如果基因技术能得到进一步应用,必将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等目标作出新贡献。

在不远的未来,基因检测必将作为一项常规的健康筛查与诊疗手段,渗透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满足从居家自检到院内精准诊断的全场景检测需求,持续推进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健康是民生之基,用基因技术为健康中国构筑新底座

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实现203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80岁以上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基因技术作用。我们在基因技术领域已经有了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和设备——高通量测序仪,亟待进一步把健康中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力争做到“四底”:

筑牢底板——健康是1,其他是0,人人有个好身板,有了健康底板,强国梦才心里有底;坚持底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绘制底图——生命不是盲盒,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生命“底图”,即基因图谱,才能更好绘制人生蓝图;构筑底座——人民健康水平,是国家的底座。

健康是全人类共同而紧迫的需求,亟待用基因技术为健康中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筑新底座。有前沿科技做支撑,实现一系列目标才有硬核动力,也就会底气十足。无数科学家“天下无唐(唐氏综合征)”“无聋(遗传性耳聋)”“无贫(地中海贫血)”“少病”的梦想都将逐步变成现实。

精准防控,主动健康,亟须进一步将生命数字化。华大集团推出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的创新智能化疾病防控系统,即“13311i”模型,整合了基因组、转录组、细胞组等多维数据,形成健康指数(Life Index),通过全自动化、模块化和自主可控的生命科学“13311i”数字化工厂,为公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健康量化评估,实现对疾病风险的智能化精准防控,助力疾病防控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化为以健康为中心,为全球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畅婉洁整理)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期、1月6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系作者在第十二届民生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