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游古赏今”游学点位推荐⑧丨忠仁怀风与杨绛故居

摘要:为进一步丰富社区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助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沧浪街道融合江南文化、官府文化、创新文化打造“一眼千年·游古赏今——文化姑苏游学”项目,再现了粉墙黛瓦、轩窗临水的千年古邑,描画了拥抱时代、活态焕新的现代姑苏,启发学员们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智慧、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助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沧浪街道融合江南文化、官府文化、创新文化打造“一眼千年·游古赏今——文化姑苏游学”项目,再现了粉墙黛瓦、轩窗临水的千年古邑,描画了拥抱时代、活态焕新的现代姑苏,启发学员们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智慧、感受廉政文化魅力和老厂房变迁的历史与新生。为丰富游学内涵,沧浪街道将围绕线路中的人文古迹、名人故居、古街古巷等20余个点位,介绍各点位的历史由来和相关知识延伸等。

在32号街坊,阡陌小巷里任何不起眼之处,或许都承载着这样或那样的故事,看似低矮的粉墙黛瓦的民居背后,或许都曾住过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今天让我们走进忠仁祠——杨绛故居,“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正是在此度过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

忠仁怀风(忠仁祠)与杨绛故居

忠仁祠 :位于庙堂巷16号。明崇祯三年,为奉祀光禄寺卿赠工部右侍郎徐如珂,建忠仁祠于其故居“一文厅”之东。

徐如珂是明万历年间进士。明天启年间,苏州发生了声援东林党周顺昌、反对魏忠贤事件(五人墓事件)。当时朝廷准备发兵屠城,正在朝中任光禄卿的徐如珂挺身而出,以苏城为全国钱粮重地,杀光吴人则影响赋税为由反复抗辩,并以全家百口人性命作担保,力争十万吴民无罪。后来徐如珂得罪了魏忠贤,罢官回到苏州,苏州百姓感其恩德,一人一文筹措银子为他在庙堂巷建起住所,一文厅由此得名。

杨绛故居:民国时期,忠仁祠成为著名的“三杨”宅居。二十世纪20年代,杨绛的父亲杨荫杭由张謇推荐,作为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来到苏州。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写道:“我家急需房子,恰恰有一所破旧的大房子要出卖。那还是明朝房子,都快倒塌了。有一间很高大的厅也已经歪斜,当地人称为“一文厅”。又漏雨,又黑暗,全厅分隔成二排,每排有一个小小的过道和三间房,每间还有楼上楼下。总共就是十八间小房,真是一个地道的贫民窟。”

从无锡老家来到苏州庙堂巷的时候,杨绛才刚过12岁,正是无忧无虑的美好年纪。那时父亲整日忙着修葺宅院,还给宅子起了个新名字“安徐堂”,请清末状元张謇来题了匾额,让本就是书香名门的故宅重新焕发出生机。

对于“安徐堂”这个名称,杨绛认为有三种理解。一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安详从容;另一个理解是,这里本来是“徐大老爷”家,是“安顿于徐家”的意思;第三种理解就是兼有上面两种意思。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在安徐堂结婚,后出发去欧洲留学。安徐堂虽然只陪伴了杨绛不到十年的光阴,却承载了她一生中最纯真的美好时光,是杨绛105年人生中的难忘记忆。

漫步街巷,穿梭其间

这里是一个复杂又充满韵味的古巷

看着它历史的遗存

那被时间的风沙

侵蚀得斑驳的墙面

忽然就想翻开一本古书

去看看那些时光里的文字

游学知识拓展

古籍装帧

中国古代的纸本书,经历了卷轴和册页两个阶段。卷轴由卷、轴、缥、带组装成。汉、唐代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宋代是书籍印刷爆发的时代,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的装订方法,宋代是书籍装订形式大发展时期与奠定时期,不仅蝴蝶装、包背装等明确产生在宋代,线装书也产生于宋代。

《明史·艺文志序》云:“文渊阁藏书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书皆倒折,四周向外,虫鼠不能损,此即蝴蝶装也。”蝴蝶装是宋、元两朝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

南宋 临安府陈起书籍铺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由于蝴蝶装是向内对折,翻阅书籍时需经过两个空白的背面,翻两次才能看一页。其次,浆糊固定的书页容易散落和招虫蛀。针对蝴蝶装的种种缺陷,宋人们进行了改良,“包背装”问世了。

与蝴蝶装不同,包背装是以书页为版心向外对折,折好的书页对齐、压实后,进行打眼,用纸捻(用表芯纸搓成的细纸卷儿)固定后,再在书脊处使用浆糊粘连,然后将边沿裁剪整齐,包上书衣,装订完成。

包背装《永乐大典》

包背装虽然在蝴蝶装的基础上,加入纸捻作为加固。但由于纸质材料经不起反复翻阅,明末以后,包背装渐渐被线装所代替。

线装在前面的工序几乎与包背装完全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线装是用线固定书脊,且线痕完全暴露在封面和封底的外面。据订线方式的差异,可大致分为四目骑线式、太和式、宋式四目式、坚角四目式、龟甲式、唐本式、麻叶式等几种。

这些形形色色的古籍装订方式,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不仅让后人窥见古人的智慧,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供后人借鉴、观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