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象里,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公交车自如地穿梭在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远程医学诊断跨越万水千山,将偏远山村与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紧密相连,挖掘机在矿坑中隆隆作业,而驾驶员却能在舒适的办公室里远程操控。
想象里,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公交车自如地穿梭在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远程医学诊断跨越万水千山,将偏远山村与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紧密相连,挖掘机在矿坑中隆隆作业,而驾驶员却能在舒适的办公室里远程操控。
这些美好的场景,如同闪耀的灯塔,让人们对5G时代充满了无限遐想。
然而,曾几何时,5G这个在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备受瞩目的焦点,却仿佛绚烂之后归于平静的烟火,渐渐从公众的热烈讨论中淡出,热度悄然消散。
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寻这背后隐藏的故事。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5G究竟是什么。
这里所说的5G,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
对于广大中青年朋友来说,手机上网已经成了生活中吃饭、喝水一样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家里,我们一般通过输入密码连接WiFi来上网;可一旦出门在外,没有 WiFi的时候,就全靠移动通讯技术了。
发展到现在,移动通讯技术已经更新到了第五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G。
不过,大家可别把5G和 WiFi局域网的五吉赫兹频段搞混了。
五吉赫兹频段里的“G”是个计数单位,代表 10亿 ;而 5G里的 “G”是英文 “generation”的首字母,意思是代际。
回想起2019 - 2020年那段时间,5G在互联网上的热度一路飙升,简直火爆到了极点,甚至登上了 2019年的百度沸点,那种火热程度,在当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紧接着,到了2021年,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十几个中央部委联合发力,制定并印发了《5G扬帆行动计划(2021 - 2023)》。
这份计划里提出的目标,每一个都振奋人心:到2023年,5G个人用户的普及率要超过 40%,用户总数得突破 5.6亿;5G网络接入流量在移动数据总流量里所占的比例要达到 50%以上;还要打造出一批基于 5G应用的全新消费模式,建设一批智慧型城市,每个行业都要重点打造 100个以上的 5G应用标杆案例。
那时候,5G被寄予了厚望,大家都觉得它将成为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会治理方式全面升级的关键动力。
就拿华为公司官网对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设想来说,5G网络凭借其强大的能力,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精准实时传输,再结合 AI系统,能够充分保障医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样一来,有望打破医院之间互联互通的阻碍,让大型医院的先进诊疗经验能够分享给小型医院,给那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带去希望的曙光。
然而,现实却和理想有着不小的差距。
当2023年到来的时候,5G相关的宣传突然就降温了。
虽然5G基站建设的数量和 5G移动电话的普及率都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可像自动驾驶、远程医疗这些曾经被视为 5G时代标志性的炫酷应用,却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技术层面来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在2022年 8月的世界 5G大会上就明确指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重要应用,依靠 4G网络在网速、延迟、容积率等关键性能指标上,都能平稳顺畅地运行。
比如说,4G网络的最大速度是 100兆字节每秒,乍一看,好像比 5G慢了不少。
但大家别忘了,现在的数据压缩技术和传输方式一直在不断优化、进步。
按照目前的视频压缩算法,播放1080P的高清视频,实际上只需要五兆字节每秒的带宽就足够了,这仅仅是 4G最大速度的二十分之一。
这就说明,在网速这个很关键的方面,4G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现有的各种应用需求。
而且,国内的运营商为了推广5G,还被指责故意降低 4G的速度,这种做法不仅让用户感到不满,也遭到了行业内的批评。
再从5G自身的技术特点来看,它本质上属于一种改良型的技术,并非革命性的突破。
虽然5G在延迟和容积率这两个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些提升带来的实际感受并不明显。
延迟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游戏体验上,可在国内,游戏产业一直面临着诸多限制,像游戏版号机制等。
而容积率的提升,也只是在人群高度聚集的特定时间和地点才会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在很多实际场景中,比如港口采矿业、电力行业、油气开采业等传统产业,4G网络的延迟时间在 0.1秒左右,就完全能够满足这些行业中大型物理机械操作的需求。
这些传统产业里的大型物理机械,参数相对比较简单,对延迟并不敏感,而且设备占地面积大,对网络容积率的要求也比较低,所以4G网络完全可以胜任。
对比一下国内外的5G发展模式,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差别。
在北美地区,5G的推广主要是由商业力量主导的,他们特别注重性价比,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来推动 5G建设。
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5G信号覆盖更好,基站也更为密集,因为这里用户多,投入建设后能更快地收回成本;而在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偏远地区,更多实用的还是 4G网络。
这种发展模式虽然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全国范围的全面覆盖,但它是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决策的,能够让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反观国内,政府主导的5G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由于5G和 4G的基础设施不兼容,大力推广 5G就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
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深入分析,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往往容易出现基建过剩的问题。
以5G建设为例,根据中国工信部的报告,四年来在 5G方面的累计投资已经达到了 7300亿元,可当初承诺的那些令人期待的 5G梦幻应用,到现在大多还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并没有真正落地成为现实。
要是把这些巨额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教育、医疗等其他民生领域,或许能给人们带来更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相比于5G通信,人们可能更需要的是多建几所公立学校,多设立一些诊所。
而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虽然可能存在基建覆盖不足的情况,但从长远来看,它能够让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综合效率更高。
另外,我们还得看到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
5G之后,肯定还会有 6G、7G等更先进的技术不断涌现。
要是我们把所有的资源都一股脑儿地集中投入到5G建设中,万一未来在 6G或者其他后续技术上出现了颠覆性的重大突破,那么前期在 5G上投入的大量资源可能很快就会面临落后淘汰的局面。
就像以前的马车,即便在汽车已经非常普及的时代,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马车依然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这就充分体现了市场细分和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来源:科技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