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我们所使用的绝大多数人工智能产品背后,都要离不开一项重要的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但有意思的是,人工神经网络在诞生之初并不被看好,还经受了二三十年的冷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人工神经网络背后的故事。
人工智能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我们所使用的绝大多数人工智能产品背后,都要离不开一项重要的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但有意思的是,人工神经网络在诞生之初并不被看好,还经受了二三十年的冷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人工神经网络背后的故事。
人工神经网络的诞生与困境
在计算机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对其有着很多美好的憧憬,希望它们能代替人类思考,成为人类的“第二大脑”。
当时有两种主要的想法。
一种想法认为,人类的推理,例如因果关系、三段论、归纳推理等等,都可以写成对应的数学符号形式。所以,只要让计算机掌握这些符号推理背后的规律,就能模拟人类的思考。这种想法,是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符号学派的代表,他们强调知识库与逻辑推理。
而另一种想法则认为,我们需要模拟人类大脑的基础结构,进而模拟人类思考。这是人工智能领域另一个重要学派的主要观点,这一学派被称作连接学派。
人类大脑,其实是由许许多多的神经元细胞构成的。每个神经元进行的操作都很简单,例如接收信息、加工处理和输出新的信息。模拟一个神经元并不难,如此推论,在计算机中建立起许许多多的神经元,让它们形成一个类似大脑的网络,不就能模拟人类复杂的思考了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按照这个思路,1946 年,沃伦·麦卡洛克和沃尔特·皮茨两位科学家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1956 年,第一个人工神经元就此诞生。这个神经元叫做感知器,能够根据输入的信息给出简单判断。
假如我们判断一个苹果的品质好还是不好,会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大小、颜色、香味、甜味。
把这几个方面的评分输入进来,感知器就能够根据评分给出判断。当然了,感知器能够给不同的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比如大小没那么重要,赋予 0.4 权重;颜色好看比较重要,赋予 0.6 权重,气味和甜味都很重要,分别赋予 0.8、0.9 的权重。经过计算,感知器就能迅速完成对苹果好坏的判断。
但这样的感知器模型太简单了,它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分类,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能帮计算机实现什么思考,人工神经网络遭遇了寒冬。
在这期间,人们尝试着增加神经网络中的层数。比如在前面评价苹果的例子里,可以增加几个隐藏层,有的隐藏层更多地考虑外观,提高大小颜色的权重,有的隐藏层着重考虑味道,对香味、甜味权重比较高。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神经网络做出更好的判断。
但这依然没有改变神经网络受冷落的命运,直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反向传播算法出现了,人工神经网络也一下子突飞猛进。
反向传播算法的突破
什么是反向传播算法?我们继续以苹果分类为例看一看。
假如把某个苹果的几项参数输入进去之后,神经网络给出的结果是“好苹果”。但实际上,我们认为这是“坏苹果”。通过反馈,我们把正确结果告诉神经网络,神经网络会自我反思,调整各项权重,直到输出正确的结果。我们将“倒推并调整权重”的过程,称为反向传播。
有了反向传播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就不断自我调整优化,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再配合先前增加隐藏层的步骤,神经网络就能处理非常复杂的问题了。
如此一来,造就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便利。比如:手机 App 从我们历史的数据中学习,寻找我们可能感兴趣的视频;自动驾驶根据大量的图片训练,认出哪里是道路,哪里是行人;语音助手通过神经网络,识别出人们说话的意图。
技术的发展就是这样出人意料,谁都没有想到,一项被冷落了几十年的技术,竟然能够起死回生,在生活中发挥出这么重要的作用。
在下一集,我们会说到的卷积神经网络。这项跨时代的创新,又会把神经网络,带向何种新的高度呢?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北京云御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审核丨秦曾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副教授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