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读书没动力与迷茫该何去何从?

360影视 2025-01-13 14:47 2

摘要:大家好,我是MissLee。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源于一个高二男生的困惑。他在直播间向主播请教,自己不想上学了,觉得读书毫无动力,打算辍学去报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或技能,为未来铺垫,问这样是否可行。

大家好,我是MissLee。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源于一个高二男生的困惑。他在直播间向主播请教,自己不想上学了,觉得读书毫无动力,打算辍学去报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或技能,为未来铺垫,问这样是否可行。

其实,类似现象在当下颇为普遍。不少学生在无法从家长或老师那里获得积极、有意义的回应时,就会转向社会寻求帮助,这便是其中一种表现。今天,咱们就围绕这一现象,深入探讨少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对于那些在校园环境中缺乏学习动力、感到迷茫的少年青少年,我想说,当你十六七岁,正处于高中阶段,无论成绩好坏,没人能在幼儿园、小学、初中或高中时,就确定你的未来有没有希望。未来,是充满着无限可能性的,而成绩并非决定一切的因素。职场中,绝对不会有哪一个老板、CEO又或者是领导,会过问与在意你读书时的任何一次考试分数的。

然而,如果在这个阶段辍学、退学,那么未来的你大概率是比一般人要困难重重,一些较为体面的道路与人生轨迹也将与你渐行渐远。因为,这个阶段的教育,是在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兴趣爱好与心理素养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过早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许多潜在的发展机会。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家里有“金矿”,有庞大且坚硬的人脉资源,那么情况会好一些。

接受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以及高中教育,这在我国公民一生的教育历程中,堪称是标准动作或规定动作。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这话不假。但基础教育与高中教育,作为标准动作,是最适合我国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路径。它简单、通用,且行之有效。放弃这条标准路径,你当然仍有成功的可能,可需要清楚的是,其他道路往往更加艰巨、困难,成功的概率也更低。就像在平坦大道和崎岖山路间选择,大道虽不独特,虽然通常会是千军万马,但它确实能更平稳地引领我们前行。

建国后,我国大力普及义务基础教育,力求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待遇,这是国家为公民发展筑牢根基。所以,对每个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而言,高考结束后再去选择其他特殊道路,一点都不晚。国家推行的这一标准动作,本质上是在为所有适龄儿童、在校学生的认知与学历兜底,给大家提供一个坚实的起跳平台。

当下大环境下,学业压力沉重,不少学生丧失读书动力,感到迷茫无助,这确实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当我们要谈及动力之时,必然是要先明确目标的,没有目标,动力就成了无源之水。

当前,我国的立志教育与素质教育滞后于学分式知识教育,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过于唯分数论、功利化,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内卷压力。这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反思与调整的。过度强调分数,会让学生忽视自身兴趣和长远发展,陷入盲目竞争的漩涡,容易成为一个空心人。

学生们,或许,等你们到了四五十岁就会明白,学历并非能力,它仅仅只是一块敲门砖,仅仅只能用来为你背书。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随手可得的高科技智能时代,未成年人和刚高中毕业的你们,请千万别被海量信息左右你们的思维与认知。朝气蓬勃的你们,请不要总想着阶层跨越。

所谓的阶层跨越,从古至今都绝非易事。五六十年前,我们的父母凭借隐忍、努力与辛劳,在艰难的大时代环境下,部分人才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移居,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阶层跨越。而到了我们这一辈,想再次实现更高层次的阶层跨越,谈何容易?

从中产阶级跨越到资产阶级,多少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难以做到。全球范围内,金字塔尖的资产阶级,真正的资本家与富人,占比不到2%。

▎根据瑞银《2024年全球财富报告》,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口占全球成年人口的1.5%,这部分人就是可被视为处于财富金字塔尖的真正富人。

▎若以更为严格的标准,如36氪文章中提到的拥有3000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超级富豪”,或拥有1亿美元以上资产的私人会员俱乐部会员标准来衡量,这部分人在全球人口中的占比会更低。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拥有3000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人数为22万人左右,相对于全球约80亿人口而言,占比就更为极小。

所以,当你拥有较为安稳的中产阶级生活水平时,请别再奢望不切实际的阶层跨越,请努力维持现状,不让生活质量下降,不低于父母的生活质量,这应该就是你现阶段较为合理与可及的目标。西方学者曾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烦恼”,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

先辈、前辈、长辈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空间和环境,若我们只想着超越他们,却不懂得感恩、享受、利用和维持这一切,那就是我们的失职。我们应珍惜当下,在现有基础上稳步前行,而非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超越。

如今,无数人陷入迷茫与困惑。究其根源,是既没看见自己,也没看见他人,更没看见世界,没有做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我们大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被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所左右,一心想着超越前人,超越他人,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想要获得他人认可或崇拜,想要成为人上人。可是,当你连自己是谁、他人是谁、过去和当下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之时,又谈何超越?你究竟想要超越的又是什么?

当下,许多人陷入虚空索敌的状态,将不如意归咎于原生家庭,给先辈、前辈、长辈扣上莫须有的污名,打着超越的旗号,打着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口号行个人主义,实则是无意识地在掩盖自己的无能为力与懦弱。

我国在这快速追赶与发展的近50年里,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与压力。当下的学生与年轻人,身处过度商业化、功利化的教育与成长环境中,失去了成长的喘息空间与情绪调节空间,难以顺利建构自我、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进而不少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突。

诚然,我们不能只怪学生和年轻人,但也更不能怪长辈或家长,以及先辈、前辈们。要知道,当个体现象成为普遍社会现象时,单一的个体努力是难以解决社会层面问题的。此时,我们能做的只有放慢脚步,或停下匆忙的步伐,好好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世界,理解彼此,静静等待社会大局的转变,再做下一步的选择与决定。

此外,在这时代变化之下,当前国际或全球大环境中,儿童、少年、青少年、年轻人所需的成长时间,比我们过去的70后80后的成长时间要普遍滞后与延长。无论是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年轻人,还是教育工作者,抑或是学生的监护人或家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与观察,重新看见自己、他人和世界,理解彼此,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心急。

所以,如果此时此刻的你感到没有动力、迷茫、无助或不知所措,那就请停下或放慢脚步,好好休息,重新审视一切,看见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明晰自己的方向,找到前进的动力。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分享再见。

来源:非常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