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播没几天,《国色芳华》官微便自领“开年第一爆剧”,足见其自信。凭借着诚意满满的造型设计、文化底蕴、拍摄手法、故事叙述,《国色芳华》自开播以来上演了一系列“封神画面”“名场面”,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也在精神层面带来前所未有的触动,让习惯了影视快餐的观
开播没几天,《国色芳华》官微便自领“开年第一爆剧”,足见其自信。凭借着诚意满满的造型设计、文化底蕴、拍摄手法、故事叙述,《国色芳华》自开播以来上演了一系列“封神画面”“名场面”,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也在精神层面带来前所未有的触动,让习惯了影视快餐的观众重新感受到了何为“文化细糠”,也让创作者有理由相信,认真做好剧,观众自然会入场。
造型考究
出场几秒的冠竟用一个多月打造
1 月 13 日,因“抄袭妆造”,热播剧《国色芳华》登上热搜,《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作者左丘萌在社交平台上称剧中妆造照搬了她书中的内容,指出这些内容是二次设计,并非文物本身,如商用需询问授权。《国色芳华》官方微博随后发文承认剧中个别角色造型以该书为考据,误将相关学术研究示意图认作文物复原图,表示歉意。事后,左丘萌后再次发文,表示剧方答复沟通很及时,也给了合理的解释说明,确实是无心之失,可以理解,并希望大家不要给《国色芳华》扣“抄袭”的帽子,“还不至于到那个程度”。
左丘萌回应
这件事算是《国色芳华》开播以来为数不多的一个负面插曲。凭借着精致的造型和高度还原的唐朝盛世风貌,《国色芳华》最近霸屏各大社交平台,该剧造型指导是业界鼎鼎有名的陈同勋,代表作有《妖猫传》《陈情令》《如懿传》《庆余年》等。主演杨紫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剧中很多造型都是从唐代壁画上临摹下来的。在剧组发布的一支造型特辑中,也可以看出剧组对妆造的极尽用心。
为了在剧中呈现出唐朝盛世的概念,幕后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将唐三彩所展现的五彩斑斓的斑驳纹样,作为全剧视觉的主概念。服装设计师张红梅介绍,全剧大概做了1500多套衣服,参考了唐朝画、壁画以及各大博物馆资料加以创作。比如,何惟芳(杨紫饰)和蒋长扬(李现饰)大婚的冠,参考了武周式·阎识微夫人裴氏六钿花钗冠;蒋长扬送给何惟芳的冠虽然只出现了几秒钟,但也是花了一个多月制作完成;李幼贞大婚的项链和发冠,参考的是李静训墓和李倕公主墓出土的两件文物。还有网友发现,剧中舞姬头上戴的孔雀鸟冠,是出自唐代金乡县主墓中出土的彩绘骑马拍腰鼓女俑。
工作人员强调,导演是细节控,对于色彩的处理不仅考虑服装本身,还要充分考虑和环境的融合,和发型、饰品的搭配,为此团队单是为了呈现人物衣服的色彩关系就做了上万张分解图。除了服装、饰品,在材质、纹样等方面,诸如牡丹纹、花鸟纹等元素的运用,《国色芳华》的团队也做了很多尝试和创新,赋予了每位角色一个独特的身份和文化记忆。
更为细节的是,何惟芳在婚前和婚后、逃亡前后的服饰、发髻、发饰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幕,何惟芳进入一户农家,出来时衣服上有明显的污渍,发饰也少了几件,等到她抵达长安,头上的发饰已经都没了,最合理的解释是何惟芳用这些发饰换钱当了盘缠。
《国色芳华》播出后,花衬裤、羽毛扇、团扇、璎珞、香囊、凤仙花美甲以及何惟芳的同款牡丹等都被带火了。
知识点密集
生动还原“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国色芳华》播出以来,有很多历史博主发布“历史小课堂”来阐释剧中的文化奥义,网友纷纷表示:肚子里没点墨水还真看不懂。
剧中第一幕就是何惟芳出嫁,不少网友疑惑:为什么是在晚上?原来古代婚礼又称“昏礼”,唐代婚礼取阴阳交替之意,多个仪式下来要到晚上才能宴请宾客。单是结婚这一场戏,还原古代细节之处还有很多。比如作为女二号的县主(张雅钦饰)出行坐的是马车,何惟芳出嫁接亲却是牛车,这恰恰对应了身份地位的差别:商贾之女不能坐马车,只能坐牛车。
很多观众都好奇,县主为什么如此尊贵,男主角的“花鸟使”又是什么职务?剧中的县主李幼贞为宁王之女,按照唐代礼仪制度,亲王之女称为县主,为正二品。另外,从“花鸟使”等细节可以推断出故事背景为唐玄宗时期。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花鸟使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个特殊职位,专门负责为皇帝网罗天下珍宝,挑选妃嫔宫女,会接触到各地官员和风土人情。花鸟使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因为接近皇帝,是很多达官显贵争相巴结的对象。
唐朝经济繁荣,何惟芳为什么选择了牡丹来创业?刘禹锡曾在诗中描写“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代,牡丹的栽培技术传入民间,成为彰显身份的象征,品相顶级的牡丹售价可以超过黄金,由此推动了牡丹种植产业,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何惟芳叫她的一园子牡丹为“金疙瘩”了。
细心观众发现,剧中女子都没有佩戴耳饰,这是因为剧组考究了很多古画、陶俑,发现盛唐女子还未有佩戴耳饰的习惯;而男子头戴簪花也是盛唐时期的传统。此外,官员出行,百姓要背对回避,以此来维护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诸如此类,《国色芳华》中的“文化细糠”还有很多。
从左到右:李现、丁梓光、杨紫
制作精良
一个转场封神,导演必须出来“挨夸”
《国色芳华》开播以来可谓每集都有高光。第一集在开元寺,一束光从上到下打在正在礼佛的何惟芳身上,一股虔诚感、神圣感扑面而来。在滤镜选择上,《国色芳华》也没有选择当下流行的柔光、冷色系或者是莫兰迪色,而是采用了偏暖的色调,使整个画面显得古朴厚重,加深了历史深邃感,还原出人们脑海中的大唐盛世。
刚开播,关于《国色芳华》用了多少牡丹花的话题就上了热搜,的确,真人、真景、真花,一扫此前古偶剧弊病,营造出场景色彩明艳、饱和度充足、置景和人物色调相得益彰的美好景象,带领观众领略到盛唐的繁荣和风采。
《国色芳华》的导演是85后新锐导演丁梓光,近几年来凭借《下一站幸福》《以家人之名》《去有风的地方》一步步夯实口碑。早些年的《琅琊榜》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曾以中式审美出圈,《国色芳华》构图精美、光影流转,细节中都透露出中式美学的独特韵味,在构图和光影的运用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很多场景的画面美得令人窒息,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壁纸,很难相信这是导演的第一部古装作品。
看多了PPT式转场,《国色芳华》的白天转黑夜、黑夜转白天以及何惟芳和县主各取所需的情节等都被网友奉为“神级”转场,“一个转场都能拉回去看三遍,导演快出来挨夸!”
人设反套路
剧情极其尊重观众,一点也不降智
一部剧若仅依赖拍摄技术和造型设计,而忽视故事内核的吸引力,即便投入再多资源,也难免沦为“精致的平庸之作”。《国色芳华》播出以来,凭借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诚意满满的拍摄手法,为叙事铺设了一层极具说服力的底色,在故事的核心层面,编剧对原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人设更加丰满,情节紧凑、逻辑严密,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命运轨迹和成长历程,让观众在跟随他们经历风雨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温暖。
古偶剧从去年起流行起经商,但很多大女主还是免不了依赖编剧的金手指,关键时候靠男主角出手渡过难关,《国色芳华》却反套路行之。
剧中的何惟芳,创业路上不依仗外力。第一次,从王擎院子逃跑后,蒋长扬听到何惟芳的声音却没有出手相助;第二次,五娘被王擎殴打、变卖,蒋长扬依旧没有出手,是何惟芳典卖了母亲的项链才将其赎回;第三次,王擎找上门报仇,一墙之隔的蒋长扬还是没有出手,只说了一句“洛阳的阵仗不比这小,牡丹应付得了”。不少观众看到这里直言,“《国色芳华》太尊重观众了,一点也不降智,一个成年女子是有能力做出反抗的。”
女主角并非只准成功,不准失败,每个人的创业路上都要超越自己。最近播出的一集中,何惟芳被人逼着赔钱,很多人以为她是被坏人迫害,真相却是因为何惟芳经验不足。只见何惟芳将“安乐”字样的香抹去只剩“女”字,对着母亲的画像说,“待这一字燃尽,女儿自会去应对。”坚强的何惟芳,只允许自己脆弱一字的时间,此刻的女性光辉比任何鸡汤文案都来得猛烈。
不仅是主角,就连剧中的配角也熠熠生辉,各有人格魅力。男二的人设也不是工具人的存在,他本清高,五岁开蒙,一心希望用才学报国,但是他的第一段婚姻是父母定的,第二段婚姻也不是出于本心,他不能违背父母,也不能和高层对抗,于是一个清高又拧巴的形象被魏哲鸣立住了。
剧中打动人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芸娘撕掉了和何惟芳的契约,留下一句“这便是女子间的道义和情谊”;头戴孔雀头饰的舞女,虽然是艺妓,可是她的脸上毫无谄媚,反而有种超脱世俗的高贵;何惟芳救出五娘后,两人一起看落日的一幕……这些都和爱情无关,却闪耀着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芒,成为一幕幕“名场面”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记者:任晓斐 编辑:徐敏 校对:李莉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