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新型抗流感病毒药、抗巨细胞病毒药、抗真菌药、抗细菌药

360影视 2025-01-13 21:27 2

摘要:玛巴洛沙韦,是一种帽状结构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核酸内切酶,这种酶对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至关重要。流感病毒在复制其基因时,需要核酸内切酶来切割宿主细胞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以此来获取自身复制所需的5'-帽状结构。玛巴洛沙韦抑

4个最新进入医保报销目录的新型抗流感病毒药、新型抗巨细胞病毒药、新型抗真菌药、新型抗细菌药:

1、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

玛巴洛沙韦,是一种帽状结构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核酸内切酶,这种酶对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至关重要。流感病毒在复制其基因时,需要核酸内切酶来切割宿主细胞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以此来获取自身复制所需的5'-帽状结构。玛巴洛沙韦抑制该酶后,就能阻止病毒的基因复制,从而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

其优势在于给药方便,口服给药后能快速被人体吸收。而且与传统的抗流感药物相比,它的作用靶点独特,可减少病毒耐药性的产生,疗程相对较短,通常只需要服用一次就能在体内发挥持续的抗病毒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主要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包括伴有发热、头痛、肌肉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在流感症状出现后,尽早使用玛巴洛沙韦可以缩短流感症状持续的时间,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流感病毒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2、马立巴韦片

马立巴韦,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巨细胞病毒的末端酶复合物。末端酶在病毒的DNA包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病毒的复制和成熟至关重要。马立巴韦特异性地结合并抑制巨细胞病毒末端酶,从而阻止病毒DNA包装进衣壳,使病毒无法完成复制周期,达到抑制巨细胞病毒复制的效果。

其优势在于它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针对巨细胞病毒末端酶的口服抗病毒药,与传统的抗巨细胞病毒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作用靶点,这可减少因作用机制相似而产生的交叉耐药情况,并且口服给药方式方便患者使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主要用于治疗移植受者(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在移植后,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感染巨细胞病毒,引发肺炎、胃肠道感染、视网膜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马立巴韦片可以有效抑制巨细胞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降低因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移植物功能障碍和排斥反应的风险,从而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移植成功率。

3、奥特康唑胶囊

奥特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酶(CYP51)。这种酶在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当奥特康唑抑制该酶后,会导致麦角甾醇合成受阻,使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由于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其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重要物质会泄漏,同时外部物质也更容易进入细胞,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其优势在于奥特康唑对真菌的CYP51酶具有高度选择性,相比一些传统抗真菌药物,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较小,所以药物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并且在抗真菌活性方面表现出高效的特点,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真菌引起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念珠菌等真菌过度生长导致的阴道炎症,奥特康唑胶囊可以有效清除病原体,缓解患者的阴道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此外,对于其他部位可能出现的由敏感真菌引起的感染,如一些皮肤真菌感染等情况,也可能会在合适的情况下考虑使用,具体要根据真菌的种类、感染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4、注射用头孢比罗酯钠

头孢比罗酯钠是最新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5代类)。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具体来说,它能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相结合,这些蛋白在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当头孢比罗酯钠与PBPs结合后,会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交叉联结过程,使细胞壁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因细胞壁缺损,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分不断进入细胞内,最终引起细菌膨胀、破裂而死亡。

它的优势在于其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的部分细菌仍敏感。同时,作为注射用剂型,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在全身发挥抗菌作用,能及时应对一些较为严重的细菌感染。

主要用于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也可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等,能够有效清除引起呼吸道炎症的细菌;还用于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像疖、痈、蜂窝织炎等,帮助减轻局部的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例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抑制泌尿系统中的病原菌,改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过,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来合理使用,以确保其对感染菌的有效性。

来源:聊健康健康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