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真不如瘫痪的,这活蹦乱跳的需要被绑着才能安静一下

360影视 2025-01-13 21:55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养成健康观

编辑 | 养成健康观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一动不动是废物,动过了头是灾难。”每次看到熊孩子在家里上蹿下跳,家长们捂着胸口大喊:“受不了了!”我都想拍拍他们的肩膀说:“你家这娃,可能不是淘气,是有病啊!”别急,咱今天就来聊下那个让人头疼的“多动症”,看看这事儿到底是咋回事。

说到多动症,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小时候被老师点名批评过“坐不住”的,举手!是不是有种“被冒犯”的感觉?别急,我不是在说你——我是说你曾经的同桌!小时候那些上课非得钻桌底、课间追着老师屁股跑的“熊孩子”,长大后才发现,他们可能真的不是调皮,是有病,学名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但别误会啊,多动症≠熊孩子。 每个熊孩子都很吵,但不是每个吵闹的孩子都有多动症。多动症其实是个医学问题,和家教好不好、爹妈宠不宠没关系。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大脑里的“刹车系统”出问题了,导致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像装了个永动机,不停地嗡嗡转。

打个比方,咱们大脑里有两个重要角色:一个是“老司机”,专门管着方向盘;另一个是“刹车片”,负责控制速度。正常情况下,老司机和刹车片配合默契,开车又快又稳。但多动症的孩子呢?刹车片磨损严重,老司机还爱瞎踩油门,结果就是——车速失控,四处乱撞!

所以,多动症的核心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过度活跃。这不是什么“熊孩子标签”,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医学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我家孩子活泼一点而已,咋就成病了?”嘿,这事儿还真得分清楚。活泼和多动症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上课虽然爱走神,但还能听进去点儿。玩游戏时注意力贼集中,能坐一下午。偶尔调皮捣蛋,但知道啥时候该收敛。上课走神严重,老师讲啥都跟没听一样。玩游戏也坐不住,屁股像粘了弹簧。冲动起来拦都拦不住,根本不考虑后果。

简单来说,多动症的孩子不是“偶尔不听话”,而是几乎每天都“开挂”。这不是“调皮一点”能解释的,而是他们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多动症是什么样的,我给你们脑补一场“多动症家庭日常”:

早上起床,妈妈喊他穿衣服,他跑去玩袜子;吃早饭时,吐司叼了一口就开始追猫;上学路上,非要绕着电线杆跑三圈,结果迟到了。到了学校,老师让他写作业,他写两行字就开始啃笔头,顺便把邻桌的橡皮扔到天花板上。放学回家,书包扔沙发上人就没影了,晚上哄他睡觉,还要追着他满屋跑……

看到这儿,家长是不是已经开始头疼了?但对多动症的孩子来说,他们也很委屈——他们不是不想安静下来,而是安静下来真的好难!

很多人一提多动症就下意识地想:“是不是家长没管好啊?”但其实,多动症跟家庭教育没啥直接关系。它的主要原因是大脑发育紊乱,尤其是负责控制注意力和行为的部分“短路”了。

遗传因素:如果爸妈小时候有类似症状,孩子得多动症的概率会更高。大脑这玩意儿,遗传起来可是一点不含糊。脑部发育问题:比如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异常,导致大脑“刹车”功能跟不上。环境影响:孕期接触烟酒、早产、出生时缺氧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

所以啊,多动症的发生,真不是家长“惯出来的”。家长们别自责,也别被别人指指点点。咱们要做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别让孩子错过治疗的黄金期。

有些家长一听孩子有多动症,第一反应是:“打一顿就老实了!”别闹了,孩子不是顽皮,而是“病了”,打一顿只会让情况更糟。

简单来说,就是“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专业的行为治疗师会教孩子如何集中注意力、控制冲动,家长也可以学习一些方法,在生活中帮助孩子改善问题。

比如:孩子写作业坐不住?那就分段完成,每完成一小部分,就给他一个小奖励(比如夸他一句,或者让他玩两分钟积木)。千万别让孩子一次性写太久,他们的大脑真“扛不住”。

(2)药物治疗

别听到“吃药”就紧张,治疗多动症的药物是经过严格认证的,比如哌甲酯(商品名“利他林”)和托莫西汀等,能有效改善注意力问题。当然,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别自己瞎琢磨。

(3)家庭支持

家长的理解和陪伴,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与其抱怨孩子“不听话”,不如多点耐心,帮他们一起面对问题。毕竟,孩子也不想天天“乱飞”,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安静下来和同学好好相处。

最后,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来了:“多动症会不会毁了孩子的一生?”答案是:不会!

多动症虽然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但只要及时治疗,大部分孩子都能正常成长,甚至可能因为他们的“活跃”和“创造力”而在某些领域表现得特别优秀。比如,美国有研究发现,一些企业家和艺术家小时候就有多动症,因为他们的思维更加跳跃,精力也更旺盛。

所以啊,家长们别太焦虑。多动症不是“绝症”,它只是一个需要我们多用心对待的问题。

好了,今天的健康“唠嗑”就到这儿了。多动症这事儿说起来复杂,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孩子不是“熊”,他们只是需要帮助。 家长们要做的,是及时发现问题,科学治疗,耐心陪伴。别忘了,多动症孩子也有无限可能,别因为一时的“头疼”就忽视了他们的潜力。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毕竟,健康知识越多人知道,咱们的未来“熊孩子”可能就会少一点啦!

参考文献: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ADHD Overview.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来源:养成健康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