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后有自己的小众精英俱乐部,想要进入这个社交圈的前提,就是要先买下一部小天才电话手表。其实电子产品的生态壁垒在各个年龄段都存在,和安卓手机在朋友圈看不到苹果live图相似,众多小学生需要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是同辈社交障碍的升级版。在市面众多电话手表品牌中,只有小天才手表才能看到小天才的好友圈。用其他品牌手表的小学生,很大概率会沦为那个落单的圈外人。摘要:10后有自己的小众精英俱乐部,想要进入这个社交圈的前提,就是要先买下一部小天才电话手表。
没有小天才对小朋友来说,就意味着在一场线下聚会结束时,别人都在“碰一碰加好友”,自己只能在一边手动记下别人的电话号。
代入到上一代人的童年时期,相当于在风靡QQ号的年代里,作为班里唯一没有QQ号的人,只能在同学们互加好友的时候,当那个默默写下家里的座机电话的悲伤小孩。
互联网时代,10后有自己的peer pressure。
如果看过小学生的小天才好友圈,你大概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对一款手表这么痴迷。
被精心装点过的小天才好友圈,一切看起来都是熟悉的样子。
小天才手表,小学生的小众俱乐部起初应该也没人能想到,一块儿童电话手表也能导致小孩沉迷。
但凡稍微把玩过儿童电话手表,就能知道这东西玩起来有多累。
在电子产品的屏幕尺寸连手机都进化到三折叠的同时,无数小学生每天却能盯着小天才鼻嘎大小的屏幕长达数小时。
和成年人对手机依赖性相同,小朋友一天到晚也要查看几十次小天才;
区别在于很多人整天盯着手机也收不到一条消息,小学生一点开小天才就可能有几十条好友圈点赞、留言、和微聊表白。
小天才手表里的“好友圈”,不仅仅是小孩哥姐的朋友圈这么简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圈子,小天才圈里的主页点赞数据,划分了10后一代的社交阶级。
小众俱乐部都有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光有同品牌手表只是进入这个圈子的门槛。
通过最简单的主页点赞数多少,就能划分出谁是真正的圈中大佬。
入圈后扩列最首要的要求,就是能互点主页和动态。等级多少级,主页点赞数当下有多少,都是小天才圈互加好友的硬性指标。
鉴于小学生常会面临被收电子产品的现实因素,能保证互动和活跃度也尤为重要。
圈内好友之间的互动要求,有时候比公司考勤打卡还要严格上一点。
混一个圈子就要遵守这个圈子的规矩,小天才圈里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规矩和有来有往。
素质高、不骂人、不要已读不回是隐形规则,qm(圈名)撞名的情况下,通常是由后入圈的人改名。
“3天不互动删”“雷周末不互动”“雷私催”“上学期间不退”等看起来像是黑话的条条框框,是这个社交圈中的细分。
交友条件越苛刻,就越逼近小天才社交圈的金字塔尖。
过去砸零花钱打扮过QQ空间的人,应该对小天才的装饰主页都不陌生。主页装饰的豪华程度,一定程度是10后品味的象征。互联网各个社交平台都有大量“小天才装饰主页教程”,不出意外,教程下方也有大批小朋友在“交作业”和“求素材”。和我们小时候不同的是,小天才手表能从内饰装修蔓延到外饰配件+贴膜。在这个圈子中,哪怕登上了大佬圈也不能够疏忽大意,一旦不用心维护就有社交阶级下滑的可能性。
有旧大佬圈,就会有新大佬圈,在如此庞大的数据榜单之下,难以想象小天才究竟卖出了多少只电子手表。
这些虚拟图标和数据的点亮,在圈外人看来是抽象并无法理解的。
想要理解小孩哥姐的第一步,就是不要试图通过“手表里这些虚的有什么用”的角度解读,要看每项入圈考核标准背后的现实寓意。
点赞数和好友多少,毋庸置疑代表人气;
在线时长高,表示有最大限度使用电子产品的权利;
有些限定功能和小天才新功能、新玩法都要花钱才能实现,这是属于小学生之间的财力比拼。
小天才圈中大佬的含金量,相当于过去上学时听说谁是QQ十钻会员。大佬身份,就是这个阶段小朋友都在苦苦追求的:超越年龄段应有的自由。
一天带到学校100块零花钱不算什么,如果放学回家实现连玩3小时的小天才自由,这喷不了,这是真牛。
小天才手表,儿童的社交真空地带小天才社交圈,在小学生社交中几乎不可代替。
哪怕一个孩子平时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用,都平衡不了这种社交断层。很多小孩哥姐注册各大社交平台的初衷,也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小天才主页引流。
小天才能积攒下这样忠实的10后用户,归根结底是因为手表营造出的真空社交地带属性。
和你我发朋友圈要精挑细选分组一样,分组代表一个人的社交分身,小天才手表的生态壁垒,也让小朋友有自己的社交世界。
他们需要一个空间发点能和同龄人产生共鸣的生活碎片,也发点不想给家长看的内容。
哪怕是简单的“作业没写完”“悲伤到不能呼吸”和“我妈像猪吗?”
和大人发完朋友圈也要时不时看看有几个点赞同理,小孩在日常生活里,也要获得一点社交的及时反馈,尤其对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来说。小朋友也会发风景,发配文,发点影评和锐评,在考试来临前夜发点“逢考必过”的社交迷信。6岁的小孩姐会在好友圈里发布“岁月是把杀猪刀”的人生感慨;发点全损画质的大脑袋自拍,底下也会有好友给评论上一句“你真师”。能随时随地用相机记录点生活,也能培养数码博主从小学生抓起。
年纪稍微大点的初中生在提及相机升级的时候,会非常高深莫测的使用一句“可惜生不逢时”。
对10后来说,在家长监管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实际的好处。
不光能蛐蛐家长,发emo文案,连卖kpop小卡的卖家都说在小天才里出卡会更顺利。
圈子的确是虚拟的,偶尔也能从其中谋得些实际利益,主页点赞几十万,能有点知名度的大佬小佬账号大概能卖到200-400不等,小天才里面自带的虚拟权益卡也能卖到3-15块。
小天才电话手表积累起来大量低年龄受众的同时,也会受到利弊同因的反噬。
在这片家长甚少能监管到的互联网世界,也会有被骗的概率存在。
“权益卡”是小天才圈交易中最容易翻车的环节。
把卡要过来再拉黑的手法,让很多小学生在心碎中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电诈。
也会有骗子抓住10后想当社交圈高点赞高积分的心理,在好友圈声称可以安装第三方插件进行破解,接下来就是常见的盗号骗人套路。
市面所有智能产品,都无法避免地会在某一个功能上走上智障的歧途,小天才也没法避免 。在屏蔽关键词功能上,小天才早就被大家评为电子手表中的“顶级敏感肌”。敏感拦截不知道究竟拦截的哪方,和晋江违禁词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是妈妈”的信息被误判发不出去,正常说话遭到举报也会时常禁言。和家长对谈过程中,正常信息和骚扰信息究竟屏蔽哪方也存在一个概率问题。新一代小朋友说话爱用缩写的原因,似乎也能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找到一丝病因。在沉迷、混电子小众圈、吸收不明来源信息、无监管社交的组合担忧下,很多家长会刻意不为孩子买小天才手表。
在很多家长看来,电话手表的作用是定位和基本通讯,有这样那样的玩法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
并对“同品牌加好友才能不落单”的说法嗤之以鼻,熟悉的“杜绝一切外因这样才能专心学习”的教育论调也听起来异常耳熟。
每个人都曾经是小孩哥和小孩姐,大家也都应该清楚,成长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无菌环境。
互联网时代更不存在真正一刀切式的防沉迷。
你小时候偷看电视掐时间提前散热,我小时候偷偷上网精心清理浏览记录,大家都有自己心知肚明的童年。
对成年人来说,哪怕不见面纯线上的社交也会苦受同辈压力的困扰,偶尔也要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狠狠叹两口气。
而儿童的同辈压力一半被分摊到线下生活里,面对融不进的圈子,也会在网上苦寻电话手表跨品牌交好友的教程。
对10后来说,买了华为、小米的社交圈外的小朋友,正面临人生第一波同辈压力。
小天才手表建起的生态壁垒除了拉动销量,也困住了新一代人的童年。
实际一切都无关于买不买小天才,对互联网时代儿童的社交困境来说,一款电子产品不是毒药,也不是解药。
小天才的确读懂了儿童渴望被当作独立个体的基本需求;
但这份理解被建立的前提,是品牌希望能更稳准狠拿捏住这部分消费者,以及他们家长的钱包。
在互联网中铺天盖地的小天才标签下,偶尔也能看出一个没有电子手表孩子的辛酸。
他们没有那么多想法,只想融入到大家的话题中,不被落单。
来源:X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