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百廿师范 百廿耕耘 桃李秋韵 硕果飘香

摘要:在120年的时间长轴里,衡阳师范学院以一脉相承的坚守扎根湘南大地,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和师范特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恪守初心中蓬勃发展,于时代浪潮中锐意进取,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璀璨华章。

在120年的时间长轴里,衡阳师范学院以一脉相承的坚守扎根湘南大地,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和师范特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恪守初心中蓬勃发展,于时代浪潮中锐意进取,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璀璨华章。

1904年,时值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怀揣教育救国理想,中国杰出教育家、书法家曾熙于衡州古城中创办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倡“南学津梁”之旨,广揽省内外教育界名流,时为湖南创办最早的3所师范学堂之一。1912年,学校改称“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段廷珪、蒋啸青等任校长期间,开放包容的民主之风弥漫校园。师生们受民主教育思想熏陶,先后组织了湘南学联、心社等进步团体和组织,逐步开展学生运动。湘江奔涌,风云际会,省立三师成为湘南地区革命运动的中心,被誉为“湘南革命的摇篮”。湘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从这里诞生,毛泽东曾五次来到学校播撒革命的火种,恽代英、张秋人、蒋先云等140多名校友为国捐躯。诸多青年学子从这里出发,投身民族解放事业,书写了革命史上极为光荣的篇章。

漫长的峥嵘岁月,为学校刻下了深厚的红色基因,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这一时期,学校师范教育在探索中稳步前进,步入正轨,办学水平居全国同类型、同层次学校的前列。此后,学校经历多次更名和合并,但始终坚守师范教育的初心,不断提升育人质量,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优秀教师。2009年,学校首次实施顶岗实习,15年来,累计派出近8000人次赴100多所省内乡村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工作,为乡村基础教育提供了过渡性师资,缓解了中小学师资紧缺的矛盾。2015年起,学校还承担起省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项目,“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全省乡村中学培养近万名本科层次中学教师。

作为除省会城市外,湖南唯一一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衡阳师范学院深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坚持“立足衡阳、辐射湖南、面向全国”的服务定位,主动融入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发展之中,让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探索出一条在服务中求发展、育特色、校地建设相促进的新路子。截至2023年底,学院已为国家培养约20万名中小学教师和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书写了衡师人挺膺担当的生动注脚。

衡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校长 刘子兰

百廿衡师,桃李芬芳。桃李秋韵,硕果飘香。新时代,新征程,衡阳师范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师范初心,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奋力谱写湖南教育强省的衡师篇章。

来源:衡阳广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