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围神经瘤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通常导致持续的机械性异常疼痛,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神经套管在治疗残端神经瘤方面显示出一定疗效,但由于无法有效管理神经残端接口的有序终止,疼痛复发仍较常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的策略以解决这一难题。
周围神经瘤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通常导致持续的机械性异常疼痛,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神经套管在治疗残端神经瘤方面显示出一定疗效,但由于无法有效管理神经残端接口的有序终止,疼痛复发仍较常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的策略以解决这一难题。
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王秀梅团队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潘勇卫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约束策略,为临床神经残端瘤疼痛患者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空间约束神经套管,成功调控了周围神经残端自组织过程,包括引导神经纤维有序生长且自发生长终止,并通过雪旺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内YAP介导的机械转导途径抑制神经炎症,促进髓鞘再生,从而显著减轻疼痛反应(图1)。
研究团队采用聚己内酯(PCL)和矿化胶原(MC)复合纳米纤维制备了具有不同锥度的中空圆台形空间约束套管(CC)来覆盖神经残端。研究表明,CC在体外激活雪旺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内YAP介导的机械传导,可以减少产生活性氧。在体内空间约束套管减少了再生神经组织内巨噬细胞的增殖、周围神经和脊髓(L4-L5)中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特定锥度的CC4:2(近端和远端内径比)在神经自组织方面表现最佳,包括管理神经残端接口的自然有序终止、减少纤维化疤痕以及通过YAP介导的机械传导减轻神经炎症。机械痛觉相关蛋白质的表达,行为学自嗜评分和步态分析进一步证明其可以有效减轻神经疼痛。总的来说,工程化空间约束策略为实现体内神经残端界面疼痛缓解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
图1.PCL/MC纳米纤维空间约束套管调控神经残端有序生长和自发终止
图2.自嗜评分和步态行为学评价表明空间约束套管有效减轻神经疼痛
相关研究成果以“工程化空间约束神经套管通过YAP介导的力学转导调控神经自组织和疼痛反应”(Engineering spatially-confined conduitstotune nerve self-organization and allodynic responses via YAP-mediated mechanotransduction)为题,于1月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22级博士生罗小斌为论文第一作者,材料学院2024级博士后杨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材料学院研究员王秀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教授潘勇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精准医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来源: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