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月,一款由土耳其公司开发的AI音乐应用Banger登上沙特音乐免费榜Top1,至今也一直保持着Top10以内的稳定成绩。随着AI生成内容产品的逐渐增多,入局音乐领域的也不在少数,但能快速实现商业变现,打出差异化的产品实则不多。
扬帆出海 作者丨子墨
沙特不只爱语聊,音乐也一样有市场。
上个月,一款由土耳其公司开发的AI音乐应用Banger登上沙特音乐免费榜Top1,至今也一直保持着Top10以内的稳定成绩。随着AI生成内容产品的逐渐增多,入局音乐领域的也不在少数,但能快速实现商业变现,打出差异化的产品实则不多。
而这款于2023年8月上线App Store的产品,在约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创下近430万的下载量,及约330万美元的收入,去年12月较11月下载量暴涨400.88%,收入量也是提升了121.95%,数据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在众多AI音乐应用中,是什么样的创新让沙特人欲罢不能,并在短时间内就实现变现呢?
(Banger自上线以来全球下载量,图源:点点数据)
以翻唱作为卖点,用AI玩转音乐
如今较火的音乐产品中涉及AI技术的功能主要有修音、翻唱、内容生成等,而Banger则是将这些功能做了融合,但突出了翻唱并以其作为核心卖点进行开发与延伸。
简单易上手,是应用能够收获大批用户的关键所在。区别于某些对音乐基础有要求、有门槛的产品,Banger对于音乐新手十分友好,无论是否会唱歌会制作,只需要有想法、有创意,就可以快速完成一首完整歌曲的创作,而整体过程只需要两步,选择原声音乐,和AI翻唱。
虽然翻唱这一功能并不是新鲜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垂直且细分,仅需两步的功能型应用,Banger通过精细化的运作打通了美国和沙特两大主要市场。
首先是原声音乐的选择,与大多数音乐应用一样,应用内置了大量的素材模板供用户选择。过程中,也是引入了个性化的算法推荐功能,为用户有针对性地推荐感兴趣的内容,降低在选择上花费的时间成本。
在此基础上,Banger还打通了YouTube渠道,仅需将喜爱的YouTube视频链接复制到应用中,即可将其中的音频提取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版权问题,也是如今众多音乐应用中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帮助用户实现了,当听到喜欢的音乐时,可随时发挥想象力对其进行“再创作”的想法。
除了模板和链接外,Banger也支持个人原声录制的音乐上传,甚至推出了相关的歌曲教学,类似于K歌应用中的练习模式。对于喜爱唱歌的用户来说,用自己的原声创作要比用模板更有成就感和参与感。
由此可见,是一个简单的音乐选择步骤,就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模式,扩大用户在音乐内容和方式上的可选择范围同时,也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音乐选择完成后,便是Banger的核心AI翻唱步骤,应用同样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中包含了不少卡通人物、动画电影等经典IP形象,如让海绵宝宝唱rap,让变形金刚唱民谣,让知名歌手互唱成名曲等等。
运用AI技术将任何歌曲中的原始人声无缝替换为所选声音,自由组合却保留了旋律和节奏,实现自然融合的同时,也为内容创作增强了不少趣味性。
想要扩大用户群体,制作是重点,传播也是关键。在Banger完成翻唱创作后,生成的内容将会统一被保存到应用列表中,供用户有选择性地进行下载与保存,并支持将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还用图文的方式显示出了原声及翻唱的曲目和歌手,便于去溯源与记录创作过程。
而在这一过程中不难发现,AI翻唱和AI换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换脸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除了供C端用户的趣味体验外,还被广泛应用到了B端,如影视制作方面,以降低拍摄成本。
而AI翻唱产品虽在多年前就已被开发,但由于其复杂的版权特性,目前也仅仅是在C端群体中流传,且不少人都是出于新鲜感去尝试,也就导致了用户粘性和留存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走通商业化道路,初次创作的体验感和付费便成为了决定性因素。
免费试用呼声变高,商业变现挑战增多
点点数据显示,Banger的收入高峰集中在2023年Q4—2024年Q1阶段,创下单日收入1.8万美元的峰值。自产品上线以来,内购收入达约277万美元,占比总收入84%,其中AI成熟的美国成为贡献内购收入的绝对主力占比90%,其次为沙特4.6%,澳大利亚1.6%。
应用整体采用订阅方式,周订阅6.99美元,终身订阅59.99美元。不过,近期有不少用户表示,在支付周订阅费用后,仍需购买9.99美元的积分包来“训练”声音,相当于为应用中的AI技术付费。
(Banger热门内购项目,图源:点点数据)
由此,用户对于免费试用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新用户来说,想要创作一首完整的翻唱歌曲需要花费近17美元,这个价格属实偏高。
不过,如果开启了免费体验模式,对于开发者来说就是一场“豪赌”,毕竟对于这类本身用户粘性不强的产品来说,一些用户可能只会为其付费一次。就像如今爆火的AI写真一样,虽然人们对于免费试用的呼声很高,但大多数产品仍旧选择了将付费前置。
价格之外,产品的另一大挑战则是生成时长。和如今很多的AI生成产品一样,高峰时期需要“排队等候”,Banger也不例外。根据用户反馈,在应用中完成一首翻唱并不是立刻就能被制作出来的,而是需要等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如时间过长则会造成用户体验感下降。由此可以看出,AI翻唱在技术方面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无论是AI图像还是音乐,美国无疑是“买单王”,而Banger能在沙特闯出一番天地也是比较出人意料的,毕竟在当地的音乐榜单上,大多数都是听歌及音乐教学应用,AI相关的少之又少。
Banger能够在当地得到快速传播,一方面得益于开发者公司同样位于中东,有着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则是在沙特这样一个热爱音乐的地区,产品通过AI帮助人声的质量得以提升与修饰,这让喜爱唱歌的当地用户变得愿意为其付费,也算是在沙特地区开辟了一条新的音乐细分赛道。
据悉,Banger背后公司为42 Digital,位于伊斯坦布尔。近两年追着AI热潮,开发了多款智能产品,除音乐外,还涉及了图像、教育、识别等多个赛道。
(42 Digital开发的AI产品,图源:公司官网)
去年3月,又在Banger的基础上,保留了原产品功能,上线了一款新的应用DuetAI,从AI翻唱升级到了翻唱与二重唱的结合。上线不久,单日下载量便达到8.7万的峰值,甚至高过了原产品Banger创下单日下载3万峰值的数据。
总的来说,Banger作为一个上线一年半左右的AI翻唱产品,在技术优化和用户体验上仍有着进步空间,但亮眼的下载和收入数据,胜在了精细化,其功能玩法上的细节处理,值得被参考与借鉴。
结语
AI音乐赛道已逐渐从专业化趋向大众化,门槛降低的过程中,创意玩法体验不断为市场注入着新的活力和更多可能,衍生出了很多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产物,联结着创作者与听众的情感共鸣。作为赛道的一个重要细分,AI翻唱也不再仅仅是对音乐的再创造,其中更蕴含了对传统边界的拓展与探索。常说音乐无国界,AI加持下,也期待着智能音乐产品有朝一日迈向全球化。
来源:扬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