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项发表在Science的工作通过解析小鼠在正常和应激状态下的性别“交往/亲近”选择偏好及其神经环路基础,发现了编码性别选择偏好的内在神经环路,及其应激下的偏好转向“开关”[2]。
“交往/亲近”的选择塑造着社会动态和延续。其神经环路机制,及其在应激等条件下的调整等仍然是有待于回答的问题[1], [2]。
近日,一项发表在Science的工作通过解析小鼠在正常和应激状态下的性别“交往/亲近”选择偏好及其神经环路基础,发现了编码性别选择偏好的内在神经环路,及其应激下的偏好转向“开关”[2]。
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正常状态下,不管雌鼠还是雄鼠都偏好和雌鼠在一起;然而,一旦感受到生存威胁或者应激,比如闻到TMT(trimethylthiazoline; 狐狸尿的一种成分,会让啮齿类动物感受到威胁),或者遇到与电击关联的声音和场景(受到过相关的预训练),雌雄小鼠都转变性别选择偏好,转向更多的和雄鼠在一起[2]。
外界胁迫/应激将小鼠的性别选择偏好从雌鼠转向雄鼠[2]。
进一步,通过监测关联该选择行为的神经元钙信号并结合光/化学遗传操纵等,研究人员发现雌雄小鼠使用有差异的神经环路来控制这种性别“交往/亲近”选择偏好。对于雄鼠,它通过不同投射方向的神经环路的竞争来控制雌雄选择偏好;对于雌鼠,它更多的通过在同一投射方向的环路使用不同的动作电位信号模式(簇状(phasic)或者有规律间隔的峰(tonic))来编码雌雄选择偏好[2]。
编码性别选择偏好的神经环路基础 “男女有别” [2]。
该项工作的通讯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的Changhe Wang 、Huadong Xu 以及西南医科大学的Xinjiang Kang 、Chunxiang Zhang等研究人员;2025年1月10日发表在Science[2]。
Comment(s):
非常有意思的工作,选择重要且明确的社会选择表型来解析其内在神经环路机制。
对于人的话,面对类似应激条件,社会层级或许是更重要的“交往/亲近”选择因素。后续动物实验可以加入社会层级等维度。
此外,雌性小鼠通过动作电位信号模式来编码性别选择偏好很有意思,后续可进一步证明其必要性并深入挖掘其机制。
参考文献:
[1] E. Fehr and C. F. Camerer, “Social neuroeconomics: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social preferences,” Trends Cogn. Sci., vol. 11, no. 10, pp. 419–427, Oct. 2007, doi: 10.1016/j.tics.2007.09.002.
[2] A. Wei et al., “Sexually dimorphic dopaminergic circuits determine sex preference,” Science (80-. )., vol. 387, no. 6730, Jan.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q7001.
原文链接:
来源:健康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