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柳芳被罚了,但中国体育扭曲的价值观却没有被罚!

360影视 2025-01-15 12:05 1

摘要:2007年,我所在的国企让我去厦门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培训班,去之前我是挺不愿意的,去了之后我开心坏了,原来这个培训班男女比例完全失调,全班就两个男的,其他30个全是女孩子,而且颜值也都很不错,记得最漂亮的那个来自山东,长得又像张雨绮又像林青霞,我这种老油条看了都

2007年,我所在的国企让我去厦门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培训班,去之前我是挺不愿意的,去了之后我开心坏了,原来这个培训班男女比例完全失调,全班就两个男的,其他30个全是女孩子,而且颜值也都很不错,记得最漂亮的那个来自山东,长得又像张雨绮又像林青霞,我这种老油条看了都砰砰心跳,最夸张的是她男朋友为了陪她,直接开了自己的奥迪A8来厦门,每天下午我们结束课程他们就要在培训中心大门口撒大把狗粮!

厦门

不过我最关注的是一个高个子的女生,足足有一米八,而且看上去非常灵活,我只看了一眼就觉得这是个运动员,但打排球篮球的话她矮了点,足球肯定也不是,因为她皮肤挺白的,后来实在好奇就问了她,她倒也很坦诚——我是羽毛球队退下来的!我非常好奇地又问:哪个省的?她瞥了我一眼回答:国家队!

她来自我们这个行业龙头企业的北京本部,她去那里工作的原因非常简单:这个龙头企业的老大们极爱打球,招她进去等于找了一个高水平的教练,职位也是个闲职,和业务零交集。这次派她来培训就是给她放个假,因为她几乎每周要加班两次,每次加班要两个小时,而且这种加班也不能从单位层面直接补偿!

羽毛球

为什么我想起这件事呢?因为吴柳芳!

一名普通人家的女孩子,比如杨超越,她的直播内容如果和吴柳芳一模一样,会有那么多人群起而攻之吗?我觉得不会吧!那为什么吴柳芳不行呢?这里面有这么一个潜在的逻辑,即吴柳芳这样的运动员,从小就是国家负责养着,衣食住行全包,还有类似工资的津贴。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吴柳芳是个“体制内”的人,而且这个标签她一辈子都撕不掉。这里我举一个反例,就是中国足球。中国足球的所有运动员都是自我培养的,和国家没关系。所以,有人说中国足球体工大队系统崩溃之后,国家队战斗力就逐渐下降并非没有道理,毕竟一个是吃你的饭感你的恩,一个是自己赚钱自己吃饭,两者在赛场上的表现一定会让人感受到云泥之别!

国家队

所以,别说曾经代表国家站在国际舞台上的运动员了,就是一家国有企业,有那么一个女员工直播时有点搔首弄姿,恐怕企业方面也会进行规劝,这就是中国的真实国情,和是不是与国际接轨没一点关系!这就类似于国际上主流的女性泳衣肯定是比基尼(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很多国外女性的身材非常不靠谱,但她们还是会选择比基尼,而我们恰恰相反),但国内却一定以连体泳衣为主是一个道理,整件事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大众的感受摆在那里,没办法不去兼顾!

比基尼

但这里还有另外一个现实问题: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该怎么安排?

中国运动员最好的退役出路肯定是留在体育系统高层,成为体育官员。比如孙雯和邓亚萍,但这条出路有一个硬条件,那就必须是国际级的运动员,正是因为有这个硬条件在,走通这条路的必然就是凤毛麟角人中龙凤。而且这条路对于人的性格脾气也有点要求,比如范志毅,在中国足球的地位很高,但脾气不好,性格也张扬,所以走不通这条路!

老范

第二条出路就是留队做教练。其实这条路我觉得非常好,首先就是退役运动员可以依旧从事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其次就是可以继续待在相对封闭的运动队的环境里不与外界接触。但体制内教练员的收入很低,我认识一个上海市队的中长跑教练,每个月也就七千块钱收入,而且他这个项目也不可能私下开班。有趣的是,他老婆以前是游泳队的,现在专职做游泳私教,收入比他高多了,比如“4000块钱20节课,让旱鸭子学会两种泳姿”这样的基础课程,报名的人一大堆,她老婆忙都忙不过来!

第三条出路就是我在厦门遇到的那个羽毛球退役国手,依靠体育特长进入国有企业,有体面的收入和工作,之后类似正常人那样生活,不过现在国企招人越来越严,所以这条路也越来越窄。这里岔开说个事儿:大家不要以为运动员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其实最顶尖的运动员智商都是超高的,但往往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略显不足。比如那个羽毛球国手,智商明显是在线的,但是知识储备确实就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级别的,老实说,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体育专长,那家龙头企业就算招前台也轮不到她。

前台

除了以上三条路外,各级体育局都一定会给退役运动员安排出路,只不过事情到了体育局这个层面,其给出的出路就良莠不齐了。我们这里不妨代入一下角色:如果吴柳芳退役后的安排和我在厦门遇到的羽毛球退役国手一样,那么会不会她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问题是:哪里有那么多好工作给你安排呀!

吴柳芳

总结一下。

我可以理解处理吴柳芳的原因,但我还是很同情吴柳芳的。中国体育承载的内容太多了,这种过载注定了在有些方面我们一定会面对很多不近人情甚至是违背体育精神的事件,比如刘翔当年的参赛与退赛、比如董方卓的陨落……人文主义关怀在我们的体育界太稀缺了!更滑稽的是,当那么多运动员倒下或者困苦,人群中的主流声音竟然是对运动员的责骂与苛责,我想问:我们的体育还是那个与德育、教育、美育并驾齐驱的东西吗?或者,我们的体育更类似于一个争夺荣誉的工具?

中国体育之痛

知乎上有个投票:我们是不是已经超越英国了?很多人很兴奋投了赞成票,但我一直投的是反对票,这可不是我天生反骨,毕竟中超和英超摆在那里,我可不能睁眼说瞎话!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

来源:海上的日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