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眸2024年,按下数万次快门,定格变化,也记录坚守,每个画面,都是专属记忆。作为摄影记者,见证了无数触动人心的暖心瞬间,也定格了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画面。
回眸2024年,按下数万次快门,定格变化,也记录坚守,每个画面,都是专属记忆。作为摄影记者,见证了无数触动人心的暖心瞬间,也定格了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画面。
2024年1月2日,北京儿童医院自走式立体停车设施项目启用,项目一期新增停车位500个,将有效缓解医院停车难,以及周边交通拥堵问题。
北京儿童医院自走式立体停车场入口
2024年1月26日,2024年春运首日,北京西站迎来客流小高峰。作为疫情防控转段后第一个常态化铁路春运,据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介绍,2024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日均1200万人次。
2024年1月26日5时34分,北京西至邯郸东的G6701次列车缓缓驶离北京西站,2024年春运北京地区首趟高铁列车开出。
2024年2月29日,第十七届国际罕见病日系列活动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举行。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罕见病中心主任张国君介绍,近三年来,北京儿童医院门诊罕见病目录患儿接诊量超2.6万人次,罕见病多学科联合门诊会诊疑难罕见病300例。罕见病中心会诊患儿八成左右得到确诊,平均确诊时长由4.26年缩短至1年以内。
2024年2月29日,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地下一层,罕见病日义诊活动现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陪诊等就医服务新业态应运而生,陪诊师逐渐成为一项新型而普遍的职业。2024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跟随陪诊师,记录陪诊师的一天。
陪诊师吴女士在整理患者的资料。
2024年3月30日,在第二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揭牌成立,旨在推动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应急医学领域沟通交流和务实合作。
中国-上合组织应急医学合作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家门口的医院”,主要满足周边居民就近就医、配药等需求。近几年,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日常就医需求。
2024年4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万涛和护士长王青华,在结束门诊回医院的路上,边走边讨论患者病情。
2024年4月20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组织开展百名权威专家义诊活动,来自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肝胆外科、结直肠外科、乳腺外科、妇科等30余个科室的百余位肿瘤专家参与免费义诊。
国家癌症中心百名权威专家义诊活动现场。
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设置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大会等5大板块,近120场活动,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进一步围绕6G、脑机接口等科技前沿领域,开展思想碰撞,发布科技成果。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现场。
王玉平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内科首席专家,也是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的院长。2021年12月14日起,王玉平开始在北京、石家庄两地往返看诊、带教。截至2024年5月14日,王玉平的“双城生活”已持续2年零5个月,共882天。他在河北诊治的患者已近千名,而他所带领的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为河北省50家医院的341例神经系统疑难杂症患者提出了诊疗方案。
2024年5月13日20:30,王玉平从北京西站出发,前往河北石家庄。在前往石家庄市的高铁上,王玉平打开电脑查看患者资料。
王玉平与团队医生在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
2024年5月22日,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旨在鼓励每个人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分子。
山东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丹顶鹤自由自在地飞翔。
山东东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工作人员在与丹顶鹤互动。
2024年5月3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六一”儿童节活动,走进北京市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活动中,外聘五禽戏专家带领学生们练习五禽戏。
2024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一场以《共情、同乐、对画》为主题的画展在北京朝阳区流动美术馆总馆展出。一群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志愿者,每周都来到晨光脑瘫康复中心,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促进孩子们的智体康复。十五年来,该康复中心累计服务脑瘫儿童1200余名,517名脑瘫儿童通过康复脱离残疾。
晨光康复中心的孩子们和乐梦启航的小志愿者们一起表演器乐弹唱《天之大》。
2024年6月7日9:00,2024年全国高考开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中)门口,考生们面带笑容,满怀信心地走进考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就成立了外耳整形再造中心。如今,这里的“再造耳”与正常耳朵的形态相似度可达到90%以上,且做好的耳朵会随着身体发育继续生长,基本与自然耳朵无异。目前,该院已完成数万例耳廓畸形的矫治手术,这项技术不仅在50余家三甲医院落地,在国际上也颇负盛名。
2024年8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蒋海越(右)在为患者做评估。
2024年7月15日,北京中医医院“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治疗开启。患者可在呼吸科门诊、儿科门诊、耳鼻咽喉科门诊、综合门诊、老年病门诊、健康管理门诊、针灸科门诊、杂病门诊、特需门诊进行贴敷治疗。
北京中医医院“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治疗现场。
康语轩老年公寓自2016年成立以来,这里不仅实现了老人零卧床,还帮助几十位老人撤去了导尿管、鼻饲管和尿不湿。
康语轩老年公寓照护人员陪伴老人用餐。
日间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形式。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开展肝脏肿瘤切除日间手术,患者接受肝脏肿瘤切除,可以当日手术,次日出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任刘荣(中)在指导手术。
2024年8月21日-25日,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169家企业将展出600余件创新产品,其中首发新品60余款。27款人形机器人整机在大会的博览会亮相,创历届之最。
一名观众正在体验仿真动作协调机器人。
2024年8月28日13时30分,午饭时段即将过去,而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的一家火锅店门口仍然排着长队。这家火锅店是一家普通的火锅店,而店老板却是一位“不平凡”的普通人。2024年8月10日,店老板栾留伟带着女儿到河北固安的永定河边玩时,救下了3名落水儿童,但当他再返回水中去救遇险的成年人时体力不支,不幸溺水牺牲。
栾留伟火锅店里,摆放着很多人送来的花。
2024年9月12日至16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办。聚焦“共享智慧服务,共促开放发展”,有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450余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线下参展,举行上百场活动,200余项融合创新成果发布。
在服贸会上,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体验操作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2024年9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探访了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病房。许多长期被误诊为‘哮喘’的患者,实际上患的是胃食管反流病。为胃食管反流病开设专科,就是为这部分长期被误诊、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找到求医的方向。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吴继敏主任(中)与胡志伟医生(右一)在查房。
2024年10月26日-10月30日,“‘同心·共铸中国心’2024阿坝行”活动走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来自北京29所医疗机构的200余名医务志愿者分四路赴阿坝州壤塘县、红原县、若尔盖县、阿坝县开展医疗健康服务工作。
“‘同心·共铸中国心’2024阿坝行”活动中,医生在为患者做检查。
2024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秉承“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集中亮相,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
2024年11月6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孙武权给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演示穴位按压。
2024年11月28日至11月30日,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博览会设有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康复等展区,有300余家国内外企业、机构等参展。
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的假肢。
责编:乔靖芳
主编:邱越
校对:李益萌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