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瞭望|这届年轻人的花式社交,谁懂?

360影视 2025-01-16 08:05 2

摘要:“我可以没有对象,但一定不能没有搭子!”当万物皆可“搭”变成年轻人“side by side”(肩并肩)社交的新潮流,零糖可乐、零糖甜品……一股控糖旋风又悄然刮进了社交领域,形成了独特的“零糖社交”新风尚。

新重庆-重庆日报 熊世婕 程正龙

“我可以没有对象,但一定不能没有搭子!”当万物皆可“搭”变成年轻人“side by side”(肩并肩)社交的新潮流,零糖可乐、零糖甜品……一股控糖旋风又悄然刮进了社交领域,形成了独特的“零糖社交”新风尚。

事实上,年轻人的社交形态远不止于此。momo匿名社交、露营社交、盲盒社交……近年来,种种新型社交方式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开来。有人调侃:年轻人开始整顿社交关系了。

这些层出不穷的新社交名词、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交方式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现实动因?我们又应如何看待年轻一代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呢?

江北区江北嘴,游客举起手机,记录美丽夜景。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在古代,鸿雁传书、雅集结社是大家社交的重要方式。对于“80后”“90后”而言,联谊会、网络聊天室、QQ,共同编织出他们的社交网络。时至今日,剧本杀社交、互换特产社交、看展式社交……年轻人在社交上玩出了更多的新花样。

社会压力与媒介技术的双重驱动。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强度增大,许多年轻人很难再有心情和精力去进行长期社交。多样化社交方式的出现,不仅能满足他们不想因人际关系而过度精神内耗的需求,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让有限的“社交体力”发挥最大效用。

同时,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花式社交提供了支持。通过直播互动、弹幕评论等途径,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随时随地与他人建立联系,找寻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和圈子。

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传统的社交模式中,人情面子、集体意识往往会被无限放大,个体的感受则很容易遭到忽视。“明明没见过几次面,一上来就要你把个人隐私全都交代清楚”,像这样过度“黏稠”的社交,年轻一代实在有些招架不住。

在基于清晰自我认知的前提下,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参与那些能让自己感到满意舒服的社交活动。比如依照特定情景、需求,去寻找共鸣与合作的“搭子社交”,就能让不少年轻人卸下包袱,轻松自在地做自己。

对优质社交的渴望。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认为:“随着人们与机器交流的增多,我们对彼此的期待越来越少。”互联网虽然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交渠道,但也带来了社交关系的表面化和人际关系的疏离感。

年轻人逐渐意识到,尽管他们可以轻松地在社交媒体上与很多人保持联系,但真正能够深入交流的朋友却寥寥无几。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社交转向线下——来一场City Walk(城市漫步),加入飞盘俱乐部,上夜校“去班味儿”等形式新颖的活动,正是年轻一代对线下社交的积极探索。

下班后的青年正在渝北区青年文艺夜校上瑜伽课。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社交偏好也是如此。

有人偏爱“全糖社交”,有人钟情“搭完就走”;有人喜欢虚拟交往,有人青睐线下交友。年轻人花式社交的出现,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探索多元化的社交方式带来诸多启示。

社交不是考试答题,无需寻求最优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价值观念。年轻人的花式社交让我们看到,没有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是绝对正确且普遍适用的。社交的关键之处在于,跟随自己的内心,找到与自身最契合的方式。

花式社交不等于盲目社交,我们需要一群人狂欢,也需要一个人浪漫。

毛姆在《刀锋》中塑造了一个为社交痴狂的人物——艾略特。他热衷于每一场盛大的聚会,渴望成为名利场上的焦点,甚至重病卧床时,依旧执着于上流聚会的一张邀请函。但事实证明,艾略特硬挤进去的圈子并没有为他带来真正的朋友。

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消耗心力的过度社交往往会给人带来更多的空虚寂寞。如今不少年轻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反思、调整自己的社交方式。“零糖社交”就很好地展现了年轻一代在人际交往中注重分寸,不过度打扰和纠缠的潇洒态度。

直面孤独是人生的永恒课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陈子昂看到的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描绘的孤独,“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苏轼坚守的孤独。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认,孤独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底色。

不能享受孤独的人很难构建起真正健康的社交关系,一味向外求索会导致自身内耗,也会增加他人负担。屏蔽掉不重要的群消息,鼓起勇气拒绝不想去的聚会,腾出时间独自去追一场日落或是奔赴自己喜欢的音乐会……通过不断修炼内心世界,在孤独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专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九龙坡区民主村综合市场,市民在一间开在菜摊旁的烤肉店前拍照。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人际交往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社交为我们与外界沟通、建立联系搭建了桥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型社交方式不断涌现的现代社会,获得更加满意的人际交往体验呢?

多些尝试,拥抱社交新可能。以地缘、亲缘为纽带的传统社交固然重要,但如果被单一固定的社交方式所捆绑,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枷锁。

世界是发展的,人们的社交方式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跳出既有舒适圈,积极尝试不同的社交场景和互动模式,在适合自己的社交模式中,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多些真心,回归社交原初衷。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不管社交方式怎样变化,真诚坦率都是人际交往中最大的“必杀技”。

当每个人都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彼此差异、理解对方需求、包容对方不足时,相处自然会变得轻松愉快,社交关系也会因此得以稳固延续。

多些理性,快乐社交无需定义。面对各种各样的新型社交方式,要打破认识误区,不能简单地将“零糖社交”等同于“零社交”,将“搭子社交”看作社交降级。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各种社交方式的利弊与适用性,既不被流行裹挟,也不让无形的偏见成为快乐社交的束缚。

“我和你都在同样一个大大银河,我却发现你存在的那个角落。”虽然如今的年轻人常以自嘲的口吻,抱怨自己不过是这个世界的NPC(非玩家角色),但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

要读懂年轻人的社交,既要拨开那些看似复杂多变的社交“迷雾”,看清花式社交背后年轻一代对连接、认同与表达的深切渴望,也要以一颗温柔而敏锐的心,去倾听更多年轻人的声音,去感受他们每一次选择改变的勇气。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