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设备分类分级管理方法

摘要:在各种各样的管理体系中,很关键的是体系的过程方法问题,诸如“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这里不再赘述。对于设备管理,同其他管理一样,同样适用过程方法,同时,由于设备的多样性、管理的复杂性,还适用分类分级的管理方法。

在各种各样的管理体系中,很关键的是体系的过程方法问题,诸如“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这里不再赘述。对于设备管理,同其他管理一样,同样适用过程方法,同时,由于设备的多样性、管理的复杂性,还适用分类分级的管理方法。

本文旨在阐述设备分类分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以方便对后面章节的理解与应用。

01分类分级管理的概念及目的

1. 分类

分类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为区分的标准,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聚类,不同的则分开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我们面临的处理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量化的,一类是不能量化的。对于不能量化的,我们通常只有凭经验判断。对于能够量化的,分类就要容易得多,而且更为科学。

面对纷繁杂乱的处理对象,如果分不清主次,鸡毛蒜皮一把抓,可想而知,其效率和效益是不可能很高的。而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对象,却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2. 分级

分级是指对同一类事物根据一定的方法或标准分成不同的级别。事物分级后,事物的原有属性没有发生改变。

分类和分级管理的目的不在于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分级的本身,而在于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事物进行管理,使之主次分明、易于管理、提高效率、有的放矢。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分类和分级管理的概念。

设备事故是设备管理者再熟悉不过的事情,我们为了管理设备事故,一般要对事故进行分类,如:按照事故的责任划分为责任性事故和非责任性事故;按照发生事故的设备属性可分为机械设备事故、电气设备事故、自动化设备事故、液压设备事故等;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磨损失效类、泄漏失效类、断裂失效类等。凡此种种,还可以有很多分类方法。

再来说设备事故的分级(有些企业认为是分类),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按照事故的时间长短和经济损失大小把事故分为ABCD四个等级。

那么,我们对设备事故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呢?

只是为了分类和分级吗?一定不是的。

对设备事故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的目的是:易于统计分析,统计出各种类别和级别事故的分布情况,分析出造成事故的原因、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进行预防;发生不同类别和级别的事故,提前确定谁来主导制定方案、谁来实施、谁来分析、谁来制定措施、谁来验证措施等等;发生不同类别和级别的事故,提前确定考评细则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分类分级管理的核心是对于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事物采用不同的管控策略。

02分类分级管理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说明设备分类分级管理,首先要对设备系统的组织架构进行简单介绍。

1. 设备系统的组织架构

受到企业规模、管理模式、设备复杂程度以及对设备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设备系统的组织架构会有很大不同,但无论采取何种组织架构,设备管理的业务流程应该是完整的、顺畅的。

通常情况下,在设备系统的组织架构中,常见的单位有班组、作业区、车间(工段)、科室、生产厂、部室、主管经理等。如图1-4所示。

从以上组织机构图可以看出,设备系统的所有人员被装进这个组织架构中,也就是说,为了完成设备管理中的各项业务,才有了这个组织架构,我们的人员被自动的分类和分级,有的是管理类、有的是操作类,有的级别高、有的级别比较低。

一般的,科室(含)以上的属于管理类单位(侧重于管理),作业区(含)以下属于操作类(侧重于操作)单位。

2.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管理的主要业务包括基建管理、标准管理、图纸资料管理、点检管理、隐患管理、检修管理、事故管理、润滑管理、备件管理、费用管理等。

设备可以按照属性、性质、用途进行分类,可以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级;

设备点检可以分为日常点检、专业点检、精密点检;

设备隐患可以按照隐患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

我们发现,设备管理的各项业务都非常适合用分类分级的方法进行管理,举例说明一下设备分类分级管理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按照设备的性质可以将设备分为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特种设备土建设备、车辆设备、环保设备、能源设备等,同时,按照设备的重要程度,并按照一定标准,可以将设备分为关键设备(A级)、重要设备(B级)、一般设备(C级)、次要(D级)设备等四级。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类别的设备中存在四个级别,具体的说,机械、电气、特种、土建、车辆、环保、能源等设备类别中都可能会存在A、B、C、D四个级别,如此,对于某台设备而言,按照类别和级别,我们可以称之为某级某某类设备。

那么对设备进行分类和分级之后,怎么实施管理呢?

不同类别和级别的设备采用差异化资源配置,如维修费用投入、人员的投入、维修备件的投入,都应根据设备的类别和级别区别对待。

不同类别和级别的设备采用差异化维护策略,如四大标准的审批、检修质量管控、事故的处置与分析等,也应根据设备的类别和级别区别对待。

总之,对于级别较高的设备,投入的费用、维护人员素质、质量管控等,都应给予侧重。

比如对于点检标准编制这项业务来讲,我们可按照以下图进行审定,其他业务亦可参照,如表1-2。

同时,通过上面的图表,我们也不能误解:设备厂长既然审批A级设备的点检标准,那么A级设备也由设备厂长点检。我们说设备厂长可以去检查A级设备,但不是点检,是巡检(定期或不定期),在设备点检这项业务中,设备厂长应该特别关注A级设备的点检状况。其他业务可以此类推,如图1-5所示。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设备一旦分类分级后,各项业务就有对应的清晰的流程,每个岗位都有对应的明确的职责。因此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同体系中阐述的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一样,是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来源:虹电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