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1月1日,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栏目第一期上线,之后的5400多个日夜,共记录了4000多个普通人的故事。新年更迭之际,我们在云南大理举办了「记录的力量」15周年分享会,几位摄影师和栏目主创分享了关于长期记录和坚守的故事,探讨了时代变迁下普通人的生
2010年1月1日,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栏目第一期上线,之后的5400多个日夜,共记录了4000多个普通人的故事。新年更迭之际,我们在云南大理举办了「记录的力量」15周年分享会,几位摄影师和栏目主创分享了关于长期记录和坚守的故事,探讨了时代变迁下普通人的生活百态,关于中国式家庭的奋斗、女性的蜕变与成长、以及个体伤痛的治愈。
——新闻摄影师许康平
许康平一张与栏目同龄的“重庆棒棒父子”照,15年前火遍全网,被网友称为“手上牵着的是未来,肩上扛着的是责任,嘴上叼着的是自己”。
2010年6月20日,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冉光辉肩上扛着一包一百多斤的货走下梯坎,手上牵着儿子冉俊超,嘴上还叼着一根烟。
这张照片是许康平在大二那年拍摄的,他想记录下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消失的群体。当年他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深入“棒棒”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吃住、每天穿梭在重庆梯坎起伏的街道。许康平说:“这张照片爆火的背后,本质上来说不是偶然所得的。如果没有花一个月的时间与棒棒们朝夕相处,是不可能拍出这样有温度的作品的。”
在照片火爆之后,许康平几乎每年都会去重庆回访冉师傅和他的家人,记录他们的变化和生活点滴。
分享会现场,许康平在分享:2024年冉师傅和其儿子的照片,15年前的小豆丁已经比冉师傅还要高了。
这十多年间,冉师傅搬出了简陋的棒棒宿舍,买了一套位于市中心的楼房,房子虽然很小,但家庭生活充满了温情和烟火气。在为生计奔波的过程中,冉师傅需要与新兴的货运快递赛跑,也尝试过短视频和直播,最终还是带着一身伤病,回到了“体力活”,继续支撑起这个家庭。可以说,冉师傅的故事也是典型中国式家庭的奋斗写照。
在与栏目共同成长的15年里,许康平见证了内容行业的变化。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深度投入拍摄单一群体的方式越来越少,为了提升效率,很多创作者更偏好短平快地生产内容。许康平相信,纪实摄影的意义一直都在,只是未来会以“新纪实”的形式,更多关注个体情感的表达。
——纪录片导演刘晓婧
刘晓婧在过往的媒体工作中,见证了女性作为“承重墙”却被边缘化的现象,她们往往是重大事件的代价承受者,而非主角。分享会上,刘晓婧讲述了自己对于女性角色从边缘到主角蜕变的思考。
刘晓婧觉得,女性“出走”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解锁。出租车司机李少云,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带着女儿居无定所,靠开夜班出租维生,她们住过停车场的储物间、出租车的后座。回到娘家的时候,那个母亲为儿子留的房间,尽管已经空置了很久,但李少云从头到尾都没有进过,因为她很清楚地知道,这间卧室的所有权。
刘晓婧说:“当她从失败的婚姻、家庭里走出来的时候,是没有现成的出路的。之所以很多女性选择继续留在家庭里,就是因为她没有解决生存的问题,当她们有了更多的职业自由时,才有了更多的选择。”
分享会现场的观众,背篓里背着一只可爱的小狗。
解锁之后,是第二步——时机。中国的女性故事,没有像《末路狂花》等一些国外故事那样发生在中青年,而是像《出走的决心》的主人公原型苏敏阿姨,像“种完麦子,就往南走”的麦子阿姨那样,发生在五六十岁。究其原因,刘晓婧说:“因为这个时间,是她们终于履行完母职的这一步,时机是她们要等待很久的东西。”当女性完成对家庭的责任后,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刻。像苏敏阿姨这样,得以放下羁绊开启新的生活,背后也离不开女儿、女婿的理解和支持。
刘晓婧导演的短片《了不起的母女》中,苏敏带着双胞胎小外孙,在露营帐篷里一起看星星。
在刘晓婧拍摄的纪录片中,李少云的独立和苏敏的勇气,背后隐含着社会的价值观转变,也凝聚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通过描绘她们的挣扎与坚持,刘晓婧希望引发更多人对于女性群体的关注与尊重。
——纪实摄影师邹璧宇
2017年,邹璧宇辞去媒体的工作,开启了自由纪实摄影的生涯,当时他在北京城中村寻找拍摄对象,偶遇外卖员老朱。老朱遭遇了相亲对象突然失联的打击,生活瞬间陷入混乱,邹璧宇用镜头定格下这个故事,陪伴他度过了难熬的一天,也如实记录下老朱在派出所、家里的情绪起伏。
这之后,邹璧宇一直关注着老朱,从2017年到2024年,老朱依然在北京努力工作、渴望成家,但也逐渐学会了与现实和解。在长期跟踪记录的过程中,邹璧宇看到无数像老朱这样的普通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内心有渴望、有挣扎,更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做出的自我调整。
2017年年末,邹璧宇再次来到老朱的出租屋,老朱还在干着外卖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强度仍然很高,但是心情好了很多,已经从相亲对象失联的阴影中走出来。
邹璧宇意识到,摄影不只是单纯的记录,更是深入观察、理解个体的途径,借由镜头捕捉那些被忽视的人群在生活“不可抗力”下的状态,无论是四川内江酷暑中躲入防空洞的居民,还是桥洞下躲避烈日、努力在简陋环境中寻得生活平衡的人们,他们面对困难展现出的韧性,都如同老朱一般,印证着个体的伤痛,终会在时间长河中被慢慢抚平。
对于邹璧宇来说,每一个个体的经历,都是洞察世界的窗口,而他持续多年的拍摄,正是在为这些“窗口“擦亮玻璃,让更多人看到生活本真的模样。
——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主理人田野
分享会上,《中国人的一天》栏目主理人田野也对栏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中国人的一天》于2010年诞生于网络论坛,最初希望鼓励用户自发地分享个人故事,真实、贴近的表达方式让很多普通人都产生了巨大共鸣。
栏目第一期讲述了怀揣演员梦、北漂多年的群众演员野狼的故事。为了获得一个试镜的机会,他每天都在北影厂门口,坐热每一块石头。野狼历经艰辛却始终坚持,最终参演上千部影视剧。而《中国人的一天》也如野狼一样,从15年前记录一个群演、一个乡村邮递员、一个拆迁废墟上的老人,到今天关注一个外卖骑手、一个互联网打工人、一个返乡青年,栏目始终用更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坚持记录不同群体的故事。而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故事也都与时代同频共振。
除了讲述当下普通人的故事,栏目也希望通过内容+公益的方式,去帮助更多弱势群体。2016年,栏目联合新京报记者陈杰推出悬崖村的首次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报道同时,栏目也迅速联络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悬崖村的孩子发起筹款,两天时间即筹集到数十万善款,用于改善上学孩子的生活质量。随后很多年,尘肺病、罕见病、孤独症等群体也成为栏目持续关注的对象。通过有温度的内容,为这些群体发声,帮助他们链接到更多的社会资源,这也是栏目的使命。
随着嘉宾分享的告一段落,入夜,在场的所有人融入了云南大理当地氛围之中,围着篝火唱歌、舞蹈,等待着新年的烟花。
“15年,我们有收获,也走过弯路,但一直在坚持,希望我们持续的穿越周期,记录时代,这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正如《中国人的一天》栏目主理人田野所说,从2010年到2025年,栏目深入生活各个角落,挖掘平凡人的不凡故事,如一朵朵烟花,照亮时代夜空,点亮着人性温暖、和每一份向上的力量。
来源:大理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