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中微子潮探测结果揭秘超新星爆炸机理》的科普解释

360影视 2025-01-16 12:58 1

摘要:我们认为,《脉冲星探索》系列论文中,提出的外界物质“三分天下”新理论,能够合理解释、预测并印证关于脉冲星、黑洞的一系列特殊现象。

1、我们认为,《脉冲星探索》系列论文中,提出的外界物质“三分天下”新理论,能够合理解释、预测并印证关于脉冲星、黑洞的一系列特殊现象。

该理论是正确的,揭示了上述事物的真相,现向全网公布。

2、我们吁请,天文爱好者、研究者、专家学者以及对未知事物感兴趣的人士,共同参与,深入探索,以更翔实可信的资料来验证该理论是否正确。

3、我们恳请,能够对该理论的推论逻辑过程进行苛刻审查,指出根本性的错误。

掐指一算,又到了写爽文的时候,笔者心情很是哈皮。

有人说写科普文章很难,没办法把高深的知识以简明的方式进行转化表达。

我对此嗤之以鼻,自己放不下架子就放不下架子,水平差就水平差,扯这些干嘛?

一切学问都是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总结,从探索中发现的,都离不开事实的影子。

无非是通过抽象整理和逻辑推演,进行提炼、检验、汰换和汇总而已。

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比喻进行形象化。

非要说几个专业词汇或者是英文单词,以显示自己很有水平,就是纯纯的装 逼。

好了,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微子潮探测结果揭秘超新星爆炸机理》这篇论文到底要说些啥?

呃,文中涉及到中微子,这个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玩意,所以,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难度的。

不过,没关系。

爽文嘛,越看越爽,看完更爽,轻松加愉快就把知识搞懂掌握。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笔者前面系列论文的知识要点。

要不然,一下子看文章,还真有点蒙圈。

需要深入研究学习的网友,可以在今日头条,笔者“苍海日出”发布的文章37至55章中慢慢审阅细看。

这儿就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讲一下。

1、我们提出了脉冲星外表面极端物理环境,把强引力吞噬的外界物质进行分解,将物质原子分解成电子、质子和中子——“三分天下”的假说。

星体两磁极窗口,分别向外喷射高能电子束流和高能质子束流,其与星际物质猛烈撞击,“穿透激发“出丰富的电磁辐射。

——这个新理论得到了一系列观测结果的有力证实。

2、在脉冲星磁极附近螺旋汇聚,并作高速旋转运动的电子群和质子群,与磁极强磁场作用,因为同步辐射原理,产生极其高亮的光,形成了”亮区“。

——这下,终于搞明白了,为什么脉冲星的辐射分布,差异会如此巨大。

3、脉冲星中子环和星体赤道交叉分布,因此会逐渐引起星体“晃动”。

——这个,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躺平”状态的奇异脉冲星。

4、无意中发现了自由中子的性质,由此推论出,当中子环崩溃瓦解,中子吸附态转变成中子自由态后,会发生同步衰变。据此,能够激发出不同等级的射线暴。

——哈哈,这下终于能够,成功合理地解释超强Y伽马射线暴,理解了“创世级别”能量爆发的原因。

——这一手,笔者得意极了。做梦都能笑醒。

——特 么 的,居然冒出了中微子,哎呀,真伤脑筋。

5、发现了脉冲星磁极两端存在电子域和质子域,也就是低慢速运动电子或质子的区域,并命名了“华光慧流”这种物质形态。

——成功解释了高速运动脉冲星,产生单方向超长慧流的根本原因。

6、以上,关于脉冲星的推论,都可以扩展到黑洞。两者只是引力大小不同,没有本质区别。

——这种类比和类推,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

不是吹牛逼,以上6方面,都是突破性、原创性、颠覆性的新科学探索发现

自我们提出来之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过,也没有人提出过。

种种证据表明,我们的新理论是正确的,揭示了脉冲星和黑洞的真相。

换句话说,传统的权威理论是错误的!

——必须扔到历史的垃圾桶里去!

现在,我们重点关注第4条,也就是涉及到“中微子”这一章。

笔者曾经说过:“产生超强伽马暴必然同时伴随产生巨量的中微子。”

这句话,隐藏着天大的秘密,笔者在后续的科学探索中,才逐渐明白过来。

现在,正式开始揭秘!

在《中微子潮探测结果揭秘超新星爆炸机理》论文中,笔者讲了探索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中微子这个玩意,我不得不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自己从头学习。

慢慢的,知道了中国广东省江门中微子探测站,只不过是世界几个知名探测站的其中之一而已。

——没有网络上传的那么邪乎,好像离开了江门中微子探测站,全人类都瞎了眼一样似的。

没多久,刷到了一位帅哥的科普视频。

看!就是这位戴眼镜的帅小伙,网名叫“返朴”。

我猜,是“返朴归真”的意思,探求的是真理。

他讲了一个科学往事,就是日本神岗中微子探测站,在1987年突然探测到了“大批量”中微子。

说是“大批量”,其实就只有11个。

——可见,这些外人眼中了不起的科学家,平时值班也极其无聊,估计十天半个月,才有个别中微子被探测到。

你猜,他们会不会“斗地主”?或者守在仪器旁,百无聊赖地吃火锅、刷抖音,看短剧?

按我的想法,肯定会!

都是人嘛,理解。

11个中微子被探测到后,这些日本科学家大概还在蒙圈:我靠!发生什么事了?怎么会一下子这么多!?

3个小时之后,有天文机构打电话给日本神岗中微子探测站负责人,就是文中提到的小柴昌俊,告诉他,大麦哲伦星云发生超新星爆炸(SN1987A)。

来来来,看一下SN1987A超新星的图片。

请仔仔细细观察一下,图中3个环状结构。

笔者用茶杯拍了几张照片,比较形象地还原了空间结构。

1、看到左边茶杯底部中心1个小红点没有?这个代表中子星。

2、2个茶杯底部贴在一起的那一圈,代表中子星径向的小圈。

3、2个对称的大茶杯口,代表被超强伽马射线暴推挤到宇宙空间的物质环。

上面4张图片一起看,就很清楚的显示了SN1987A超新星爆炸后,观测到的物质空间结构。

因为笔者在前面的论文中,已经研究过中子环崩溃瓦解的情形,知道会因为巨量自由中子同步衰变,同时产生同样巨量的电子、质子和中微子。

然后,巨量质子和电子冲击磁极窗口,向外喷射并穿透激发出超强伽马射线暴。

这个速度很快,应当在秒级。

再估算大一个量级,最多也就是分秒级别。

——这个,是“裸露”在宇宙空间中的脉冲星,产生超强伽马射线暴所需的时间。

也就是说,巨量中微子的产生时间,与激发产生超强伽马暴的时间,应当相差分秒级别。

差3分钟是合乎逻辑的,差3小时,则是根本不可能。

我们回头说,天文学家们因为不知道上述原因,所以他们也不清楚,中微子潮和超新星爆炸之间,相隔3个小时的时间差,到底意味着什么?

——但是,笔者知道!

秘密就在这句话:“产生超强伽马暴必然同时伴随产生巨量的中微子。”

也就是说,探测到这股中微子潮,就代表着原恒星内部发生了中子环崩溃瓦解,进而产生巨量自由中子同步衰变,然后就是超强伽马射线暴的形成!!

——笔者特意把上面这段文字用蓝色标注,表示非常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对照一下上面图片中的2个对称“茶杯”,你必须得承认,这两个巨大的空间物质“茶杯”,只能是被超强伽马射线暴“推挤”到太空中的。

同样,你也不得不承认,在恒星演化的末期,也就是超新星爆炸之前,原恒星内部已经形成了“原初中子星”。

这个“原初中子星”的周边,因为恒星物质极为丰沛,所以很容易积累相当量级的中子环。

当中子环崩溃瓦解,巨量自由中子发生同步衰变时,即刻释放出巨量的中微子。

还记得中微子的特性吗?这玩意穿透力极强!速度近乎于光速!

所以,这些中微子将迅速穿透恒星,在宇宙中快速传播,直到被地球探测到这股“中微子潮”

讲到这里,网友们应该可以体会到“破案揭秘”的快感了。

——这丫的太带劲了!是不是这种感觉?

嗯,当初,笔者也是这么兴奋,两眼猛然放出精光!

那么,接下来的3小时,就只能是超强伽马射线暴产生的“激波穹顶”,在恒星内部向外“推挤”恒星物质的时间!

想象一下,两支极其强悍的“利箭”从恒星中心,对称向外极速飙射的情景!

——那是相当的壮观啊!

接下来,我们继续推论:

当大量恒星物质被“推挤”到太空后,原恒星内部稳定的力学平衡肯定要被打破,所以,产生了SN1987A超新星爆炸。

SN1987A超新星爆炸图景的可见光被地球观察到后,我们一对比,赫然发现,这比中微子潮晚了整整3个小时!

——这可以算是第23个预测和合理解释。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确信,在两侧“大茶杯环”的中心,一定产生了超强伽马射线暴!

只不过这批伽马射线没有照射到地球,我们没有探测到而已。

——千万不要遗憾!我们应该极为庆幸,这个擦肩而过的超强伽马射线,挽救了整个地球的生命!

否则,大家在早在1987年,就全部烟消云散,游戏结束了!

这下,倒是真的可以和祖宗的灵魂对话了!

——这可以算是第24个预测和合理解释。

从以上的逻辑推论中,笔者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那就是:

当发生超强伽马射线暴时,中微子的传播方向和伽马射线的传播方向,并不一致!

别看这句话好像没有讲清楚什么具体方向,能够得出“传播方向不一致”的结论,也是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新的巨大发现!

也不要以为日本神岗探测到11个中微子就很少,你要考虑到宇宙空间中广阔辽远的传播距离,这样反推估算,就能大概推测出,发生同步衰变的自由中子数量,那是极其的庞大!

——这可以算是第25个预测和合理解释。

现在,我们要研究一下,“茶杯”底部,中子星径向方向,非常明亮的一圈“小环”

这里面也隐藏着秘密。

看下图:

你可以看到,这3个环都是平行分布。

笔者推测:如果2个大环是从星体磁极方向“推挤”出来的,那么这个小环,就是在星体磁轴中垂面方向,也就是原先“中子环”分布的径向方向。

但是,按照推论,中子环应当崩溃瓦解消失不见了,怎么会有这么明亮的一圈物质环呢?

不要着急,先来看2张图:

这是水滴掉落到平静的水面后,反弹上来的水滴图像。

怎么样,看了以后有什么联想?

如果你我的想法一样,那么就可以得出下面的推论:

在中子环的径向方向上,同时出现了大量恒星物质突然而又急速的向心坠落,当与中子星外表面撞击后,又同时反弹!

——只有这样,才会出现如此明亮的一小圈物质环。

——这就暗示,在这个方向上出现了引力的急剧变化。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还不知道,需要在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中进行揭秘。

——这可以算是第26个预测。

后续,笔者将继续公布科学探索中的新发现,期待你的共同参与。

王 济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社科工作者

2025年1月16日

来源:苍海日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