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为了生存繁衍,演化出了五花八门的自我保护机制。其中,部分植物进化出了分泌杀虫剂的能力,咖啡因便是这类神奇的“植物杀虫剂”之一。
植物为了生存繁衍,演化出了五花八门的自我保护机制。其中,部分植物进化出了分泌杀虫剂的能力,咖啡因便是这类神奇的“植物杀虫剂”之一。
咖啡因,对于昆虫而言,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死亡防线”。它能够麻痹昆虫,让企图啃食植物的害虫望而却步。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哺乳动物,咖啡因也具有强烈的毒性。
因此,家中饲养猫狗等宠物的朋友们务必留意,切不可让宠物接触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植物精心进化出的杀虫剂,竟成为了人类最容易上瘾的物质,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上致使上瘾人数最多的“神奇存在”。
有些人或许会认为,自己不喝咖啡,咖啡因便与自己毫无关联。
实则大错特错,除了咖啡、茶、可可这些天然富含咖啡因的饮品外,市场上绝大多数功能饮料、奶茶、红牛、可乐等,都是咖啡因的“隐藏大户”。
那么,咖啡因究竟对人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为何喝完咖啡后常常难以入眠?有人声称咖啡因能提升运动员成绩,那奥运会是否会检测运动员是否服用咖啡因呢?众多饮料制造商明明在产品中添加了大量咖啡因,却又为何刻意弱化其存在呢?
咖啡、茶、可可,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尽管口味千差万别,但它们能够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内在原因却极为相似——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的神奇之处令人惊叹,下午喝一杯咖啡,可能就让人熬到凌晨仍毫无睡意。
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原来,咖啡因属于生物碱,像可卡因、致幻剂等都属于生物碱范畴。所以,当我们看到某种物质属于生物碱时,务必提高警惕,因为生物碱大多属于精神药物。
在我们的身体里,存在一种名为腺苷的神奇物质,它就像一把能让我们犯困的“钥匙”。
更奇妙的是,腺苷是身体能量的一部分。我们能够运动、思考,得益于一种名为三磷酸腺苷(ATP)的能量货币,它为我们提供能量。
当ATP释放完所有磷酸键能后,会被水解成腺苷,而腺苷会让我们产生困意。
如此看来,我们运动、思考得越多,耗能越多,结束后就越容易感到困倦,这一切显得顺理成章。
既然腺苷是“钥匙”,自然就有与之匹配的“锁”,即腺苷接收器。当腺苷与腺苷接收器结合后,身体会降低神经兴奋度,让我们愈发困倦。
而咖啡因与腺苷的结构极为相似,它也能与腺苷接收器相结合,然而却不具备让人犯困的功能。
就这样,咖啡因抢占了腺苷原本的位置,身体误以为腺苷未发挥作用,便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人也就变得更加精神。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松适应咖啡因。
有些人对咖啡因极为敏感,一旦超过自身耐受剂量,就会出现烦躁、失眠、心悸等症状。对于许多长期饮用咖啡因的人来说,如果突然停止饮用,甚至会产生戒断反应。这是因为长期以来,腺苷接收器被咖啡因占据,身体为了维持正常功能,会产生更多的腺苷接收器。
一旦咖啡因突然消失,腺苷回归,大量的腺苷与更多的腺苷接收器结合,反应会比正常情况更为强烈,导致神经兴奋度过低、血压过低,进而引发头痛。
尽管咖啡因对人体的影响纷繁复杂,但只要我们理解了这一核心机制,便算掌握了关键。
那么,咖啡因对我们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呢?
关于咖啡因,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记载的最早传说可追溯到中国的神农尝百草。
传说神农在煮热水时,几片茶叶飘入壶中,他喝完后顿感神清气爽。更有趣的是,传说神农的肚子是透明的,能看到肚子里的情况。他喝完茶后,看到茶水在肚子里来回游走,仿佛在检查什么,于是“茶”便由此得名。
传说固然充满趣味,但茶叶在随后的数个朝代里,发展得极为丰富。
茶叶与咖啡因的关系错综复杂,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茶的提神效果似乎没有咖啡那么显著,喝完茶更多的是感到镇静舒适。
按理说,茶叶中同样含有咖啡因,理应也会让人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后来研究发现,茶叶中还含有另一种物质——茶氨酸,它具有镇静效果。
更有意思的是,茶氨酸会降低咖啡因的吸收速度。日本的一个研究团队甚至尝试在咖啡中加入茶氨酸,以缓解咖啡因的强烈作用,让那些对咖啡因敏感的人也能纯粹享受咖啡的香气。不过,市面上本就有无咖啡因的咖啡,这种做法似乎有些多此一举。
如今,现代人更多是在各种奶茶中品尝到茶的味道。
无论是咖啡还是茶氨酸,低剂量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大,但奶茶饮料中的糖却存在巨大风险。
我们此前就探讨过现代工业精炼糖的危害。与之类似的是南美洲的可可,早在公元前8世纪,南美洲的玛雅人就开始种植可可,并随后发明了巧克力,同样是咖啡因与糖的组合,直至今日,巧克力依然深受大众喜爱。而咖啡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更是深远。
传说是一位名叫卡迪的牧羊人,看到山羊食用咖啡树上的浆果后变得兴奋异常,晚上都不睡觉,于是自己也尝试了。不难想象,未经加工的咖啡几乎难以下咽,但即便如此,祖先们依然钟情于咖啡,究其根源,还是咖啡因的魅力所在。咖啡因的熔点极高,现代咖啡通过各种烘焙技术,让咖啡的口味变得更加美妙。
在咖啡传入欧洲之前,由于水质问题,人们不太愿意饮用纯水,而是偏好饮用酿造的葡萄酒。然而,酒精对人的影响较为持久,且会影响工作。咖啡进入欧洲后,迅速成为酒精的最佳替代品,它不仅能让人精力充沛,还不会让人醉酒。
星巴克的CEO霍华德・舒尔茨,在1983年周游意大利时,被意大利的咖啡馆深深吸引。
如今,星巴克已然成为现代人的咖啡馆,咖啡馆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虽然如今人们走进星巴克,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拍照发朋友圈,但在几个世纪前,咖啡馆里激烈的讨论推动了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成就了西方文明的知识和科技革命。
如今,咖啡因的全球年销量高达12万吨,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每人都要喝上一杯咖啡,这也再次印证了咖啡因是上瘾人数最多的物质。人类对茶、可可、咖啡的上瘾,直接促使这些植物在各大洲广泛种植。与其说是我们在种植它们,不如说它们借助我们传播自己的基因。
那么,如此大量的咖啡因对我们究竟有何影响呢?
纯咖啡因属于管制药物,但市面上饮品所含的咖啡因剂量极低,基本不存在咖啡因中毒的情况。
若一个人想要因咖啡因致死,需在短时间内摄入超过十克的纯咖啡因,这相当于100杯以上咖啡所含的咖啡因量。即便真有人想借此寻短见,多半也是被撑死,而非被毒死。
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因虽能提神,却无法提升因熬夜导致的认知降低。若一个人处于睡眠不足状态,妄图靠咖啡硬撑着完成工作或学习,效率并不会高,因为咖啡因无法在高级认知、道德判断以及情感感知等方面给予帮助,真正能让我们恢复的方法还是补充睡眠。
那么对于普通人而言,使用咖啡因大多只是为了提高精力,运动员呢?咖啡因真的能提升他们的成绩吗?事实上,咖啡确实能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在马拉松、自行车等考验耐力的运动中,咖啡因能够缓解肌肉疲劳。如此说来,咖啡因似乎应被视为违禁药物,在奥运会中严格禁止才对。
但实际情况却颇为复杂。查阅了国际反兴奋剂机构官网,上面关于咖啡因的描述是在监测计划中不被视为禁用物质。
毕竟,咖啡因是许多人每日都要摄入的物质,运动员的日常生活也难以离开它。倘若比赛禁止摄入咖啡因,许多运动员可能会萎靡不振。
所以,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复杂问题。
最后需要着重提醒的是,咖啡因对孕妇和胎儿具有毒性。咖啡因能够穿透胎盘屏障,有研究表明,孕妇若摄入咖啡因,会降低胎儿的出生重量。因此,孕妇最好戒掉咖啡因。
咖啡因,这一神奇的物质,既给我们带来了提神醒脑的功效,丰富了我们的饮品文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我们应正确认识咖啡因,合理摄入,方能让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而非带来困扰。#科普#
文字来源@ 鹿哥Gustav 的视频内容
来源:波波百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