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小切口打开医防融合大门

摘要: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医防融合是有效抓手。一方面,大医院的公共卫生科如何突出重围“刷足存在感”,另一方面,医防融合在基层如何打造慢病管理新防线?近年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在“防”字上下功夫,试点创新,多措并举,推进医防

□ 本报记者 安 莹

推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医防融合是有效抓手。一方面,大医院的公共卫生科如何突出重围“刷足存在感”,另一方面,医防融合在基层如何打造慢病管理新防线?近年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在“防”字上下功夫,试点创新,多措并举,推进医防融合机制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提升医院公共卫生科的“存在感”

说起医院的“公共卫生科”,很多人会疑惑,这个科有医生吗?起到什么作用?一连串的疑问也说出了南医大二附院公共卫生科科长李亚男这一年半来工作的重心:“刷存在感”,让大家了解公共卫生科不仅仅是防传染病,更是“医防融合”的重要阵地。

2021年6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推进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公共卫生科的通知》,明确医院公共卫生科设置要求,文件的出台,为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来到公共卫生科之前,李亚男是护理部的科部长,管着二十几个科室。2023年,她角色转变,医院成立公共卫生科,她也成为一名“公卫人”。最开始,李亚男发现,包括很多医生在内对公卫科的工作都不了解,依旧停留在“传染病上报”层面,公卫和一线临床工作存在脱节现象。李亚男说:“这就是我一直在‘刷存在感’的原因,首先要让同事们认识并重视公卫科所担负的医防融合工作的重要性,不是给临床医生加派各种任务,更多的是以服务为抓手,主动走到临床上。”

“利用科室业务学习的时间,公卫科开始针对传染病高发的情况进行宣教培训,比如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我们会到消化科宣教,这种病例和临床结合的方式也受到了医生的欢迎。”渐渐地,公共卫生科的咨询和求助电话也多了起来,医生们在问诊时,遇到一些传染病症状,把握不准或者没有现成的检验手段时,都会找到公共卫生科寻求解决方案。李亚男也会第一时间对接疾控帮助临床进行标本检验,发现传染病,最快速度进行防控。“公共卫生科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与临床医生并肩做好传染病预警的‘吹哨人’。”李亚男说。

2024年3月,省疾控医防融合派驻人员担任南医大二附院公共卫生科副科长,同时派驻的试点医院还有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口腔医院、江苏省传染病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七家医院。疾控人员派驻医院公共卫生科,也提出了新命题:如何立足医防融合,强化防治能力建设,提高健康服务的质量?

“‘童’畅呼吸,助力成长”行动就是公共卫生科的进一步“破圈”。李亚男介绍,儿童睡眠时出现张口呼吸、打鼾,甚至憋气等症状,称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张口呼吸会形成“腺样体面容”,严重的病例会发生儿童认知缺陷、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公共卫生科和耳鼻喉科积极加强业务和工作协同,开展了儿童睡眠健康筛查活动,由二附院的专家进行科普讲座,点对点进行临床诊断并给出诊疗意见。经过筛查和治疗后,不仅孩子的症状得到改善,很多家长都成为南医大二附院耳鼻喉科的忠实“粉丝”。

医院公共卫生科的发展实践也让李亚男体会到,医防融合是一个创新工作,充满挑战,三甲医院还应更注重为百姓提供连续、综合的诊疗服务,才能够让更多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记者了解,目前,全省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成立公共卫生科,按照三级医院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不少于3名推进公共卫生人员配备;152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预防保健科,公共卫生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普遍达到25%以上;21082个村(居)委员会全部设置公共卫生委员会,为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夯实了工作网底。

“临床医师+公卫医师”新门诊亮相

“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和医防融合服务,开展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创新试点,开展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对基层医防融合能力提出了上述要求。

如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江苏各地在“医防协同”新型服务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2023年10月至今,扬州先后与7家市直公立医院共同开设高血压、慢阻肺、肺结核、免疫规划、戒烟控烟、近视防控、脊柱侧弯等3大类7个医防融合MDT门诊。

扬州的小杨今年三十几岁,但是血压却很难控制。小杨平时喜欢熬夜,抽烟喝酒也已经多年了。由于生活不规律,他的体重达到了200斤。在得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开设了“高血压防治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后,小杨特地挂了号,来到诊室,“临床医师+公卫医师”的组合为他进行了仔细问诊:主任医师于海洋正给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检查,另一诊室是扬州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科主管医师时巧梅,她根据医学诊断,对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

对于一般人群来讲,血压达到140/90mmHg就已经是高血压了,而小杨这样大体重还生活不规律的,更需要格外警惕。时巧梅提醒他。就诊后,小杨对这种诊疗模式点赞,“一次挂号,两位不同领域的医生为我看病,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诊疗和健康管理方案,感觉特别好。”

医院为何要开出医防融合“新门诊”?扬州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解晔介绍,“临床医师+公卫医师”双坐诊模式,将医疗与预防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连续的服务。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王苇介绍,联合门诊的建立,为患者提供了规范的治疗方案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也为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借鉴和经验。而联合门诊是全面掌握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工作,期望在临床医生与公共卫生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对心血管疾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坚持“防”在前,突出“治未病”,管好全周期。今年,南通市通州区20家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门诊陆续开诊,切实践行从“重治轻防”到“防治兼顾”,从“各自为阵”到“医防融合”。

走进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慢性病医防融合门诊,统一规范的背景标识、内容丰富的宣传展板、功能齐全的筛查设备、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一一映入眼帘。

据介绍,通州区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门诊,统一硬件标准,规范服务流程,设立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等4个个性化服务包,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门诊提供“筛、防、治、管、康”全流程服务,不仅有助于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其生命质量,有效提高百姓幸福感和满意度。江苏省疾控中心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福如介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释放“1+1>2”协同效应,疾病治疗与健康教育同步,使“医中有防”理念具象化。

让三方受益,省内首创“医防体”新模式

如何把预防真正落实到医疗服务之中,让医防融合真正落地?常州市武进区自2022年6月公卫“牵手”医疗后,探索出了一条疾控、医院、患者三方受益的“医防体”新模式。

“打破医防间壁垒,做实医防融合难度不小。”常州市武进区卫健局副局长周义红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武进区积极探索,摸着石头过河,根据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需求清单和疾控部门提供的解决问题清单,通过小切口打开医防融合的大门。”

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卫生院担负着辖区3.1万名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在武进区疾控中心的支持下,寨桥卫生院以辖区内常见病和多发病为重点,探索开展“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和健康干预项目”“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项目”3个医防融合项目。慢病防控是疾控中心的传统强项,医防联合体成立后,通过“以项目促医防融合”的机制,双方的联合找到了结合点。

比如,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疾控中心有相关患者的资料。利用疾控中心的数据,加上家庭医生团队的入户调查,有效提高了高危人群筛查的效率。“以项目促医防融合”的机制,有效预防和延缓了重点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医防融合不断提升百姓健康获得感,医防体的模式也不断在省内推广、复制。近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首批江苏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成名单,经综合评估,确认60家基层卫生机构为首批江苏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成单位。

近年来,江苏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正加速形成。全省各地目前都在依据各自的发展特点,立足基层,通过构建医联体、医防体等形式,紧密结合疾控,医疗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三级网络,创新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医防融合体制机制实现路径。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