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上下联动,凝心聚力,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特约通讯员 闫锁田
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上下联动,凝心聚力,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挖潜赋能,办好有生机活力的学校
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回归教育本真、激发教育内生动力的大教育观,不断挖掘教育发展潜力,努力开辟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鼓励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天水市一中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倡导建立学习中心的新型课堂,采用情境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段落,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整理,积极开展交流、反思,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6个双师班,探索“双师制”教学,有效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年内有两名学生被授予“天水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学校被评为甘肃省“德育六星校”。
甘谷县六中以“办一流高中,做优质教育”为发展目标,以打造“三生四有”新质课堂(“三生”即生本、生动、生成:“四有”即有预习练习、有互动合作、有创新拓展、有反思评价)为抓手,狠抓精尖生培优提质、潜能生和临界生的培优补差以及术科生的专业培养,组织开展激情教育、经典诵读、雅正教育等特色鲜明的活动,擦亮学生成长底色,培养阳光心态,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为了补齐部分学生英语学科短板,该校开设小语种特色课程建设,创新培养模式,英语单科薄弱学生自愿选学日语、俄语,并对小语种班实行“双”管理机制,零起点消除学生因基础薄弱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了外语成绩,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幅度大,助力学生圆了大学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通过挖潜赋能,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培育教育教学新的增长点。
武山县一中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研修班,要求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做到“十个一”(每周听一节课、被听一节课、上交教案一次;每月做一套高考试题,参加一次校本研修活动;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制作一节微课,上一次过关课、上一次公开课,参加一次校际交流或外出学习活动),学校先后与成都七中开展远程直播教学,与衡水中学、陇南一中、平凉一中等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组织教师编写《初高中衔接教材》《1361导学案》《英语作文点金法》《化海拾贝》等校本教材,不断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推动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4年8月,经市政府同意,由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和天水市伏羲中学联合创办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分校,进一步放大逸夫实验中学的名校效应,优化主城区初中学校布局结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探索集群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发展能力。
运转半年来,学校新任领导班子全方位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先后组织教师参加初中教育联盟联合教研活动,建立推门听课、集体备课、校领导蹲点包组教研等制度,指导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组织开展师带徒青年教师公开课、地生教师同课异构、思政教师大比武、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教学评一体化活动,大大提振了师生的精气神,增强了发展信心,学校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凝心聚力,办好公平而有品质的学校
办公平而有品质的学校,就是要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接受有特色、有品质的良好教育,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让老百姓收获幸福感。
据了解,2024年,全市共投入资金4.14亿元,实施省市教育民生实事项目126个,新增学位1.08万个。
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工作也跨出了新的一步,教育“公平秤”称出老百姓幸福感。
秦安、清水两县把“阳光招生”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以办好“群众眼中一件事”为原则,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为目标导向,规范招生行为,严控跨片区择校,严格均衡编班,规范信息采集,做到让老百姓“早知道”,确保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秦安县在推行刚性招生政策的同时,还出台了相关的人性化照顾政策,对返乡人员子女、城区拆迁户子女、优抚对象子女、重点引进人才子女、已在城区购房住户子女按照就近入学政策安排入学。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农村多子女家长陪读接送孩子,如有一人在城区小学就读,如家长提出申请,有空缺学位时一并接收其他孩子在同一学校或临近学校就读,大大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为推进区域内县中扩优提质,清水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注重高位推动,稳定优化本地生源,支持高中学校在困境中突围,全面提升学校发展质量。推行教育系统科级干部常态化驻校“蹲点”包抓制度,推动县域高中“研修联动、活动联合、平台联通、资源联享”,制定优惠政策引进紧缺优秀人才,从全县初中遴选优秀年轻教师到高中任教,择优聘请高中名校长1名、名师4名,以“小分队+大团体”的方式,组织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团队赴苏州、成都、长沙等地名校学习交流,还抽调20名高中骨干教师组建县级教研专班,多维度与市内优质高中开展联合教研、同课异构等活动,成立涵盖全学科的12个县级名师工作室,着力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型,构建了课堂教学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清水县第四幼儿园立足办有特色、有亮点、有内涵、有品质的幼儿园的目标,加快构建特色园本课程体系,将园本特色课程与自然与国防、自然与自我、自然与阅读、自然与科学、自然与艺术相融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1+nf”自然融合课程模式,真正体现了让课堂走出教室,让教育回归自然,激发幼儿“自主成长之力”,年内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学活动30个,户外探索活动50次。2024年9月10日,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通过省级专家组督导评估,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开拓创新,办好有特色有内涵的学校
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在教师,主阵地在课堂。2024年是新高考模式落地实施之年,“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命题方向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育人方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诸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怎么改?改什么?”为此,全市教育系统也进行了探索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甘谷一中紧紧抓住新高考首考的契机,在“352”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导、思、议、展、评、检”和“用”的“6+1”交互环节,开展以“冷静分析,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全面提升”为主题的以考促教检视活动,每周开展小切口教研课题、研做高考真题等活动,通过凝聚“一主五辅”团队合力,落实边缘生“领养”制度,七大专题(尤其是错题专题、经典专题和突破定势思维专题)强化训练等高效备考方法,助力高考备考提质增效,2024年高考质量创历史新高,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相对于甘谷一中,武山县一中则在实施“1361”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教育”模式,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及教学应用,引入“慧学星”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实现了科学教研、精准教学、个性学习一体化,有效实现师生教与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的肯定。
麦积区天成学校是一所体量较大的九年制学校,2024年,学校进一步降低管理重心,推行级组扁平化管理模式,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应用,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和各类竞赛、展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新模式。2024年,该校被评为“天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共获得区级以上各种荣誉18项,教师获得区级以上奖励151项,共有159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表彰。
中职学校学生同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秦安职专积极作为创新培养模式,为中职学生搭建起成才成功的立交桥,贡献了职业学校的智慧和力量。
2024年,该校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优化专业布局,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推动教学培训一体化,与华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实施岗位实习项目,为乡村振兴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省职业技能竞赛中,22人获一等奖、54人获二等奖、43人获三等奖,获奖率高达77.7%,在全省中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有86名学生进入本科院校深造,学校入选“创新发展之星职业院校”,成为甘肃省四所获此荣誉的中职学校之一。
来源:麦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