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聚合Plus——M-LAG,哪个网工搞不懂?

360影视 2025-01-17 14:55 2

摘要:无论是数据中心、云服务提供商还是大型企业的内部网络,都需要一种能够提供高效带宽利用、快速故障恢复和无缝切换的技术来支持关键应用和服务。

号主:老杨丨11年资深网络工程师,更多网工提升干货,

下午好,我的网工朋友

无论是数据中心、云服务提供商还是大型企业的内部网络,都需要一种能够提供高效带宽利用、快速故障恢复和无缝切换的技术来支持关键应用和服务。

传统的链路聚合(LAG)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为一个逻辑接口,有效地提升了带宽和提供了基本的冗余功能。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要求的提高,LAG在跨设备冗余和负载均衡方面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

所以今天话题的内容就是多链路聚合组(M-LAG)技术,M-LAG不仅克服了传统LAG的局限性,还引入了更高级的功能。

今日文章阅读福利:《官方出品-M-LAG配置指南(82页)》

分享一份长达82页华为官方出品的M-LAG配置指南给你,绝对干货!

私信发送暗号“M-LAG”,即可限时获取资料哈。(ps.顺手再送一份M-LAG最佳实践白皮书哈)

01 什么是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LAG),也称为端口通道(Port Channel)或以太网通道(EtherChannel),是一种将多个物理网络接口捆绑成一个逻辑接口的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带宽、提供冗余,并实现负载均衡。

链路聚合允许多个物理接口作为一个逻辑接口工作,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标准协议:

IEEE 802.3ad (LACP):动态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用于自动协商和管理聚合组中的成员端口。静态聚合:不需要LACP协议,手动配置聚合组中的成员端口。

02 优势

提升带宽:

将多条物理链路合并为一条逻辑链路,有效增加了总的可用带宽。

增强冗余:

如果某一条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流量会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工作的链路上,确保网络连接不中断。

负载均衡:

流量可以在聚合组内的多个物理链路上均匀分布,避免单个链路过载。

03 局限

单个交换机之间的聚合限制:

传统LAG技术只能在两台设备之间形成聚合,无法跨越多台设备实现真正的冗余。

故障切换时间较长:

当聚合组中的一条链路发生故障时,虽然有冗余机制,但故障检测和恢复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影响业务连续性。

配置复杂度:

在大型网络环境中,配置和管理多个LAG可能会变得复杂,尤其是当涉及到不同厂商的设备时。

01 什么是M-LAG

多链路聚合组(Multi-Link Aggregation Group, M-LAG)是一种高级链路聚合技术,它扩展了传统LAG的功能,允许多台交换机之间形成一个虚拟的链路聚合组。

通过这种方式,M-LAG不仅提升了带宽和负载均衡能力,还显著增强了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冗余性。

M-LAG允许两台或多台交换机之间的多个物理接口捆绑成一个逻辑接口,从而实现跨设备的链路聚合。

应用场景:

心跳链路:

使用专用的心跳链路在参与M-LAG的交换机之间传递状态信息。心跳链路可以是物理链路或虚拟链路(如VXLAN),用于检测对端设备的健康状况。

数据平面协同

流量分担:

03 M-LAG的关键特性

高可用性

毫秒级故障恢复:

M-LAG能够在几毫秒内检测到链路故障并完成切换,大大缩短了故障恢复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在双活模式下,所有链路都可以同时承载流量,避免了传统LAG中可能出现的阻塞问题。

无缝切换

平滑过渡:

上游和下游设备无需感知M-LAG的存在,保持了网络拓扑的透明性。

负载均衡

多样化算法:

01 硬件要求

支持M-LAG的设备型号

主流厂商支持情况:

Cisco:如Nexus系列交换机(Nexus 9000、7000等)。Juniper Networks:如QFX系列和EX系列交换机。Arista Networks:如7000系列和7280系列交换机。华为:如CloudEngine系列交换机。HPE:如Aruba CX系列交换机。确保所选设备支持M-LAG协议,并且具备足够的性能和端口密度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的需求。检查设备是否支持所需的心跳链路类型(物理链路或VXLAN)。

物理连接

心跳链路:

02 配置步骤

基本配置

创建M-LAG域:

设置负载分担策略: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负载分担算法(如基于源MAC、目的MAC、IP地址等),并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进行配置。启用心跳链路的BFD(双向转发检测)功能,以实现毫秒级的故障检测。

配置链路状态同步机制,确保两端设备的状态一致。

03 示例配置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M-LAG配置示例,假设使用的是Cisco Nexus 9000系列交换机:

在交换机A上配置M-LAG

interface Ethernet1/1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interface Ethernet1/2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mlag configuration domain-id MLAG-DOMAIN peer-address 10.0.0.2 peer-link interface port-channel 100

在交换机B上配置M-LAG

interface Ethernet1/1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interface Ethernet1/2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mlag configuration domain-id MLAG-DOMAIN peer-address 10.0.0.1 peer-link interface port-channel 100

04 最佳实践

规划与设计

尽量采用对称的网络拓扑结构,确保两端交换机之间的链路数量和配置一致。考虑未来的扩展性,预留足够的带宽和端口资源。选择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设备,确保其能够支持M-LAG所需的复杂协议和快速故障检测机制。

维护与监控

日常维护要点:

来源:网络工程师俱乐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