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全球竞争优势的转移在美国和日本分别引发了危机。美国的应对策略是产品组合从内存向处理器和定制逻辑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主要由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业务推动,并得到了一系列公司利用新技术机会的支持。日本在1990年代的应对策略受到其国内经济疲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全球竞争优势的转移在美国和日本分别引发了危机。美国的应对策略是产品组合从内存向处理器和定制逻辑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主要由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业务推动,并得到了一系列公司利用新技术机会的支持。日本在1990年代的应对策略受到其国内经济疲软和半导体产业在产能上的投资不足的限制。
美国半导体公司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导致了美国产业的另一个戏剧性逆转,这次是美国产业超越了其日本竞争对手。下图显示了日本全球芯片市场份额在1980年代的上升,随后在1990年代的稳步下降,这在日本引起了警觉。
日本全球芯片市场份额的变化
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增长到三星的三倍,而日本只有三家公司上榜,总份额为12%。
韩国的三星电子是三星集团的一部分,该集团在纺织和糖等非技术领域也有业务。在1970年代,三星在政府的鼓励下进入了半导体行业,最初专注于生产DRAM,因为它是高产量、标准化的产品,对于三星已经为复杂产品如电视管开发的制造技能至关重要。
美国半导体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来应对日本的危机,特别是退出了DRAM市场,其中日本公司的坚定投资和1986年需求下降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英特尔在1986年退出了DRAM市场,专注于微处理器,这一类别也是它所开创的。
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被选用于1981年的第一台IBM PC。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捍卫其知识产权并将其工艺技术推向行业前沿,英特尔在1980年代巩固了其在微处理器市场的地位。
英特尔通过加速产品开发周期,并在1991年推出了非传统的品牌推广活动("Intel Inside"),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微处理器市场的地位。
英特尔创造了一个准垄断地位,其销售额在1990年代末期的半导体行业中占到了近五分之一。
在2000年,英特尔的市场份额是三星的三倍,而日本只有三家公司上榜,总份额为12%。
通过这些措施,美国公司和政府的应对策略导致了美国产业的另一个戏剧性逆转,这次是美国产业超越了其日本竞争对手。
质量提升和制造技术改进:美国公司努力提高工厂的产量和产品质量。例如,摩托罗拉的六西格玛质量计划就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该计划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六西格玛"指的是一个统计量,用于衡量产出中可接受部分的份额,"六西格玛"对应于每百万个机会中3.4个缺陷的缺陷率。政府政策支持:美国政府在宏观经济和行业层面采取了重要政策。例如,1985年的广场协议使美元相对于日元贬值,这有助于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此外,政府放松了影响企业间合作的反垄断法律,并为SEMATECH研究联盟提供了资金支持,该联盟由14家美国芯片公司组成,旨在改善制造技术。战略调整和产品组合变化:美国公司对日本的挑战做出了多种反应,包括提高制造质量、对日本采取政治策略,以及在产品组合上进行战略转变。知识产权保护:美国公司如英特尔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捍卫其知识产权和推动其工艺技术成为行业前沿,从而在微处理器市场中创造了竞争优势。英特尔通过结束与其他芯片公司的"二次供应"协议,关闭了竞争的大门。品牌建设和产品开发:英特尔通过非传统的品牌推广活动(如"Intel Inside")以及加快产品开发周期,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设计自动化软件的利用:随着设计自动化软件的进步,美国出现了许多初创公司,专注于设计"应用特定集成电路"(ASICs)。这些ASICs由于其显著的优势,如降低单位成本和更高的可靠性,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率。无晶圆厂模式(Fabless)的兴起:美国半导体产业中,无晶圆厂模式的公司开始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这些公司专注于设计和市场推广自己的芯片,但将制造外包给专门的代工厂。政府和行业合作:美国政府和半导体行业合作,例如通过SEMATECH这样的研究联盟,共同投资于制造技术的改进。资产泡沫破裂:日本在1990年代初资产泡沫的破裂导致了投资气候的恶化,这使得日本公司难以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进而减少了对新工厂的投资。过度依赖国内市场:日本半导体企业过于依赖国内市场,而当国内市场增长放缓时,它们未能及时调整策略,拓展国际市场。对质量的过度强调:日本企业将重点放在了质量和可靠性上,这在大型机等长期可靠性被高度重视的市场中是一个优势。然而,随着内存芯片的主要应用市场从大型机转向个人电脑和消费产品,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对长期可靠性要求不高,导致日本企业的产品在成本和价格上失去了竞争力。投资减少: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资本支出份额从1990年的50%下降到1997年的25%,而同期韩国的份额从零增长到33%。这表明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减少,而其他国家如韩国则加大了投资。技术更新不足:日本半导体企业未能及时更新其生产技术,导致在技术上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在DRAM市场。企业文化和经济结构:日本的风险投资模式与美国不同,失败的代价较高,导致日本的创业公司往往不如美国的那样雄心勃勃。此外,日本大型企业内部孵化的新公司往往更注重产品开发的后期阶段,缺乏独立创新的能力。政府政策:虽然日本政府在1970年代通过补贴研究和促进企业集团之间的合作帮助日本企业缩小了与美国的技术差距,但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这种政策可能未能及时调整以应对新的挑战。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日本半导体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相对衰退。
来源:万物云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