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不想花那么大的力气在处理关系当中,那些猜疑嫉妒、互相索取安全感、跟对抗诱惑这些层次的问题上。
01
“我不想花那么大的力气在处理关系当中,那些猜疑嫉妒、互相索取安全感、跟对抗诱惑这些层次的问题上。
因为在爱情里,还有更多更有价值的面相。
我爱你你爱我,这看起来是浪漫的。对很多的小年轻而言,这也已经是爱情跟亲密关系中的终点了。
但其实不是的,那只是起点。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也许才能够谈到所谓的更深度的自我揭露;我们会谈到相互之间的启发;会谈到被高度理解之后的那种亲密感与认同感。
那个是更高层次,更让你觉得宝贵的东西。”
这是偶然看到的黄执中老师讲过的一段话。
可以说是振聋发聩,引发我深思许久。
在跟伴侣的相处中,在面对一段感情的时候,我们很多人确实是自知或不自知地掉进了一种「求证爱与被爱」的困境。
无论是刚确立关系还是朝夕相对多年,都避免不了想一探究竟:对方到底爱不爱我,有多爱?今天爱了,明天还会爱吗?现在的爱跟之前的爱,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
在这件事上,我们可谓乐此不疲。就算早就知道那个确切的答案,也依然不依不饶,还是想反反复复再确认。
于是乎,一年、几年、十几年的时光,都耗费在爱不爱这个浅水区,像涨潮时被冲上岸卡在礁石间的一尾鱼,永远回不到大海里。
永远无法抵达爱情更顶峰的视野。
像《再见爱人4》里的几对嘉宾,节目从第一期播到最后一期,他们最核心的问题依旧是:
眼前的这个人,我曾经如此倾其所有想与之一生不弃的人,ta真的爱我吗?爱过我吗?现在还爱着吗?
为寻找这个答案,他们彼此试探、推拉、争吵、暴怒、和好、拥抱、重拾爱意,继而又发生新一轮的质疑、误解、隔阂、疏远……
似乎大家都忘了,当初选择投身这场相遇时,为的是两个人一起去过更好的生活,体验更精彩的人生,领略更广阔的世界。
而不仅仅是为了现在这样,侧过身冷眼睥睨,或高傲或卑微地问一句:你还爱我吗?
浪费太多的时间去对峙,就来不及相爱了。
02 可是你说,爱不爱这个问题重不重要呢?
当然重要啊。
但如果总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一味沉溺其中,做出一切努力,给予所有情意,就只是为了得到一句真爱与否的话,那未免太表象、太漂浮、太浅淡了。
因为就如黄执中老师所言,爱情里还有不胜其数的面相等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去享受。
你我各自的自我,各自的明暗,各自的好坏,各自的心灵图腾,各自对生活以及扩大到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渴望。
有那么多那么有趣的东西值得我们探讨邂逅,我们何不花心力去交流或共鸣这些呢,而偏偏要纠结对方多久没回消息,为什么不回,今天早上说话的语气怎么那么冷淡,不似昨天的热情。
仿佛一路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走来,就只是为了在某一时刻起疑,因不确定有没有被爱着而患得患失,乃至歇斯底里。
跟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她说她以前就是这样的。用尽全身力气就只想要得到一个确定无疑的回答,想知道那个人对她是否真心。
毫不夸张地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生活的全部重心就是为了证明这件事。
尽管对方已经说过无数次,他爱她,在乎她,除她之外没有别人。她还是觉得不够,不安心,想要更多。
他没有及时回消息的时候,她会说,你不是说爱我吗?那怎么半天不回我信息?
他因为加班赶不及回家陪她过生日的时候,她会说,连我生日你都不在,还说什么你最在意我。
他没和她商量就辞去工作,准备跳槽去新公司,她又说,你要是真的心里有我,为什么不告诉我你的计划?我是你最亲近的人,你却把我蒙在鼓里。
直到今天,我们谈论起这一相关内容,她才终于意识到,那时候的自己有多「丧心病狂」,多令人窒息。
“人对感情的感知,对善意和温暖的接收,是有滞后性的。而大多数时候,因为过于敏感,我们又轻易就会将本该是同一战线的两个人,划分进敌对的阵营,针锋相视。”
“等到你发现自己其实也不无辜,也有错,想要挽回时,往往一切都已成定局。”
朋友如是感慨。
她说她也不想这么患得患失的,可她就是会不安,就是会多想,就是会怀疑对方对自己的真诚啊。
哪怕这些疑虑会击溃自己,会毁掉两个人,也情难自禁地在每次他说出爱这个字的时候,心想:真的吗?
听着她的自我剖析和批判,我深感唏嘘心疼。
安全感不足又格外需要认可,且畏惧不确定性的人,可能还要跋涉长长的一段旅程,并获得足够多的坚定选择之后,才敢坦然接受别人的好意和示爱。
于此之前,她只能在浅水区徘徊。
真爱与否对她而言,依然是至关重要,非证明不可的问题。
文章来源: 程一 作者:程一 阿云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