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26道审批!员工崩溃

360影视 2025-01-18 10:52 2

摘要:在深圳,一名普通员工的离职申请,居然被公司要求经过26道审批流程,这一奇葩做法引发了广泛关注。想想看,26个审批人,个个互不相识,工作上几乎没有任何交集,结果却能决定你能否顺利离职,真是让人无语。

文︱郑敢言

在深圳,一名普通员工的离职申请,居然被公司要求经过26道审批流程,这一奇葩做法引发了广泛关注。想想看,26个审批人,个个互不相识,工作上几乎没有任何交集,结果却能决定你能否顺利离职,真是让人无语。

李女士因健康原因提出离职,原本公司主管同意了,她按时交接了工作,可当她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后,却被告知,这不过是“部门流程”,接下来她还得面对26道层层审批。每一道审批都必须让她找到相应的审批人,请他们点击“同意”。这种形同“闯关”的离职程序,简直让人不禁想问:这是在办理离职还是在经历一场现代化的“劳动大关”?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一系列繁琐的手续,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大部分审批人和她根本没有交情,甚至连同事都不是。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深圳这家公司并不是唯一一个采用极端离职流程的企业。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唐女士透露,她所在公司离职流程也如同走迷宫,离职申请需经过多个部门领导审批,最终上董事会审批,还得经历15人的线下签字环节。更有离职申请被卡住的情况,员工不得不耐心等待数周才能得以批准。而这些“阻碍”,仅仅是让公司管理层觉得自己拥有更多控制权而已。

如此复杂的离职流程,不仅是对员工基本权利的践踏,也暴露出当前企业管理的一大问题:企业并非真心希望员工顺利离职,而是通过繁文缛节和“拖延战术”强行控制员工,确保员工在离职时不再为企业“带来麻烦”。然而,在法律面前,这种行为根本站不住脚。

据法律专家吴文芳教授分析,企业的确有权设置离职流程,但必须遵循法律框架,避免设置过于繁琐、无关紧要的条件。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员工提前通知并办理离职手续后,不能强制要求员工继续工作,也不能扣押离职证明材料。如果企业无理卡住员工离职,严重时还可能面临法律追诉和赔偿。

部分公司并非仅仅通过设置繁琐的流程来“刁难”员工,甚至故意将离职手续无限期拖延。比如安徽马鞍山的张女士,工作已经交接完毕,电脑也已归还,单位却以“新员工还未入职”为由拖延她的离职。张女士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新工作,但公司却找各种理由卡住她的离职,直至数天后才最终批准。

这不仅仅是个别案例。更大的问题在于,一些公司完全漠视员工的基本权益,将其置于一个极端不合理的状态。离职本应是员工的基本自由,但在一些公司,离职却成了员工的“奢望”,成为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博弈的场域。这种“卡”离职的做法,不仅打击了员工的情绪,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对于那些企图通过繁琐流程限制员工离职自由的企业,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并施压,迫使其遵循劳动法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但反观这些企业,表面看似是在“维护企业利益”,实际上,他们的做法无疑是在剥夺员工的选择权与自由。随着企业和员工之间矛盾的激化,离职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反映了企业管理的荒诞性和不合理性。无论公司如何设定离职流程,员工的自由离职权利不容侵犯,企业也不应通过繁文缛节和滥用审批权力来控制员工离职。法律早已明确了员工离职的基本程序和企业的责任,任何违反这条红线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些公司无视法律法规,漠视员工权益的做法,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在当今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员工一旦遭遇不合理对待,随时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和法律途径进行曝光和维权。随着社会观念的变革,员工的离职权利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不能继续依赖这种过时、荒唐的做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威”,更不能让员工成为他们随意玩弄的棋子。

企业的管理不应建立在束缚员工自由的基础上,合理、高效、尊重员工的离职流程,才是企业走向长远发展的关键。在这个竞争激烈、变化无常的商业环境中,唯有懂得尊重员工,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的企业,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

无论是通过法律手段还是舆论压力,员工必须敢于为自己的权益发声,而那些企图通过不合理流程“卡”住离职的企业,必将被时代的潮流淘汰。

来源:叶德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