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连接2000家媒体:AI如何改变媒体生产方式

360影视 2025-01-18 14:43 2

摘要:1989年,路透社推出了革命性的Reuter Business Briefing系统,首次将新闻、数据和分析工具整合在一个平台上。2007 年,美联社开发的ENPS(Electronic News Production System)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生产系统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1989年,路透社推出了革命性的Reuter Business Briefing系统,首次将新闻、数据和分析工具整合在一个平台上。2007 年,美联社开发的ENPS(Electronic News Production System)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生产系统,连接了近1000家媒体机构。

4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基层媒体正面临着新的转型契机。

根据浙江传媒研究院的数据,在新媒体内容生产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专业人才缺乏度高达77.78%。每个县级融媒体都在费力维护自己的技术系统,却只能获得几千的日活用户。这种「小作坊」模式,让他们既难以吸引广告主,又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

不过,AI技术正在为这一困境带来转机。就像彭博终端机改变了金融信息服务、路透社的系统重塑了新闻生产流程一样,AI技术正在改变媒体行业的生产方式。

01 AI 重构媒体生产方式

中国的媒体业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技术革命。

过去十年,媒体融合走过了一条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跃升之路。最初是内容生产的数字化,让一条新闻可以同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态呈现。随后是渠道的数字化,各级媒体纷纷建设自己的客户端和小程序。再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中央厨房」模式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

然而,这些数字化转型更像是一场军备竞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媒体生产的效率问题。尤其是基层媒体,一方面要承担高昂的技术运维成本,另一方面日活用户可能只有几千,难以支撑持续发展。

更棘手的是跨组织协作的难题。很长一段时间,跨组织协作,依赖于媒体人私交圈子扮演的非正式协作作用,比如不在现场的记者A托在现场的记者B帮忙问一个问题、拍一张照片,或者相互协调采访资源,也是通过人际关系来实现,缺点是效率低、缺乏体系化,也因为信息本身不透明而难以持续。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AI时代。如今年年初,浙江一家由媒体技术转制而来的科技公司——传播大脑推出的「传播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媒体垂类大模型。通过60余项AIGC功能,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创作,从图片生成到智能审校,这些技术工具帮助媒体机构实现了约30%的人力效能提升。

这种变革在浙江率先落地实践。传播大脑打造的「天目蓝云」平台已经连接91家媒体机构,打通了报社和广电的界限,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媒体的内容双向流动。每天,超过250万条内容在这个平台上生产和传播。一个基层记者的好作品,能通过这个平台直达省级媒体,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这个模式正在向全国扩展 ——从江西到西藏,从广西到重庆,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引入这一解决方案。

变革的意义在于,统一的技术基础设施正在推动媒体行业真正的工业化进程。

1845年,《纽约先驱报》创始人詹姆斯·戈登·本内特引入蒸汽印刷机,让报纸首次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今天,AI技术正在带来新的革命:就像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手工作坊,标准化的工具、流程和接口让媒体生产效率获得了质的飞跃,推动着整个行业从分散生产走向智能协作。

02 媒体回归内容本质

1872年,美联社创始人戴维·克雷格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的决定:将美联社的业务范围严格限定在新闻采集和内容生产上,把印刷和发行等环节完全交给各家报社。

这个决定最初遭到了不少质疑。但克雷格坚信,「只有让各个机构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新闻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工业化。」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种专业分工不仅大幅提升了新闻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构建了现代新闻业的基础。

如今,这个150年前的远见,正在AI时代获得新的印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技术变革不仅提升了效率,更深层的影响是重构了媒体机构的角色定位。

随着统一技术平台的到来,媒体机构的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就像企业不再需要建设自己的机房,而是转向使用云服务一样,媒体机构也开始从「全能型选手」向专业内容生产者」转型。

这种转型在浙江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媒体不必再在技术建设上投入大量资源,它们开始将精力转向提升内容质量。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效率的提升。通过「传播大脑」的AI辅助创作,记者的稿件产出大幅提升,「两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可以快速完成多形态转化,一篇文章能同时以图文、短视频、H5等多种形式发布。

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整合。以浙江为例,「天目蓝云」平台已经连接了2家省级媒体、8家市级媒体、81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及15家政府部门和高校。平台每年完成近300次系统迭代升级,承接上千个产品需求。这种规模化运营大幅降低了每家媒体的技术成本。

「未来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内容创作和品牌影响力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传播大脑科技公司董事长钱伟刚的这一判断,正在全国范围得到验证。在与江西日报社的合作中,传播大脑首次实现了跨省技术服务的突破,为当地媒体提供从内容生产到传播分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媒体协作方式的改变。传播大脑开发的「融媒通」工具已连接2189家媒体机构,累计处理稿件55万篇,其中产生百万级传播量的稿件达945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开放媒体生态: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媒体机构能够便捷地接入这个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媒体行业的工业革命。

如同标准化生产和规模效应改变了手工业,统一的技术基础设施正在重构媒体行业的生产关系。基层媒体不再是信息孤岛,而是更大传播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在这个新格局中,技术从负担变成助力,机构从封闭走向开放,资源从分散转向共享。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机构媒体是受众注意力变迁的失意者,那么AI时代,单兵作战能力和机构体系化协同能力倍增,品质内容一度在时效上跑不过自媒体粗制滥造内容的窘境会成为过去,机构媒体将有很大机会赢回主动权。

这种转变让我想起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今日美国》(USA Today)。这家报纸通过卫星传输系统实现了全美同步印刷,首次打破了地域限制。如今,AI技术正在让中国的基层媒体完成更大的跨越:一个县级融媒体的作品可以通过智能分发系统瞬间触达全省,甚至全国的受众。就像彭博终端机让小型金融机构获得了与大机构同等的信息能力,AI技术正在让每一个基层媒体都有机会创造全国性的影响力。

当一个县级融媒体能够使用世界级的AI工具,当一篇基层报道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获得全国关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国媒体业的新图景:一个更加开放、更有活力、也更具创造力的行业未来。这种画面如今正在被具象化,每一个记者拥有AI的能力杠杆,每一家媒体拥有AI的生态杠杆,最终,提升的生产力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内容,才能持续做大媒体生态的蛋糕,进入正向循环,为行业带来真正的划时代突破。

*仅介绍公司,不构成推荐股票的建议

来源:周天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