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系锌金属电池具有理论容量高、安全和经济实惠等优点,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电化学储能设备。然而,由于锌/电解质界面的副反应,实现稳定高效的锌电镀/剥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电解质调节和界面优化被认为是有效的策略,但对其基本机理,尤其是以吸附为主的界面行为仍然缺乏深入的
【研究背景】
水系锌金属电池具有理论容量高、安全和经济实惠等优点,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电化学储能设备。然而,由于锌/电解质界面的副反应,实现稳定高效的锌电镀/剥离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电解质调节和界面优化被认为是有效的策略,但对其基本机理,尤其是以吸附为主的界面行为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剖析,关于锌电镀/剥离动态过程中的界面演变还存在研究空白。
【工作介绍】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能源材料界面(Energy Materials Interfaces, EMI)团队的孙威教授和张宝特聘研究员在计算模拟筛选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氮杂环状分子和原位监测技术,揭示了动态吸附主导的界面缓冲调控在锌金属电池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原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测量和恒电位分子动力学模拟,确定了响应交变电场的动态吸附行为是调节金属-电解质界面的关键。这种动态吸附在锌负极-电解液界面上提供了强大的pH缓冲作用,促进了有序、均匀的镀锌/剥离。因此,锌基半电池和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为水系锌金属电池功能电解质添加剂的开发提供了全面的见解。该研究成果以“In Situ Monitoring of Dynamic Adsorption-Induced Interfacial Buffering Toward Highly Stable Zinc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团队2023级博士生段安为本文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1. 特异性吸附分子的结构设计和模拟筛选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不同类型的潜在有机分子进行界面吸附量化,并结合对电解质基本参数的分析,确定了富含氮元素的最佳分子构型。多种特异性吸附表征(石英晶体微天平QCM、zeta电势)和计算模拟(吸附能、静电势、分子动力学模拟)用来验证氮杂环状分子的界面吸附行为。
图1. (a)不同调控分子的吸附能计算;(b)调控分子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和pH;(c)Cyclen分子的QCM频率响应;(d)界面水分子密度模拟;(e)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2. 动态界面吸附的实时表征
结合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测量和恒电位分子动力学(MD)模拟,揭示了锌/电解液界面的动态吸附行为。Cyclen分子由于水解产生阳离子,能在电场驱动下发生可逆的动态吸附和迁移,移动方向与锌离子一致。恒电位分子动力学模拟也验证了Cyclen分子的动态吸附和富集过程主要发生在界面,能有效参与锌沉积-剥离过程的调控。
图2. (a)交变电场下eQCM的频率响应;(b)CV扫描过程中界面质量变化;(c)恒电位分子动力学模拟下吸附分子数量;(d)恒电位分子动力学模拟下Cyclen分子的二维分布图。
3. 界面pH缓冲效应的原位监测
通过原位pH值测量和原位ATR-IR技术,展示了动态吸附如何促进锌金属-电解液界面形成稳定的pH环境。
图3. (a、b)不同电解液体系下锌负极的表面行为;(c、d)原位pH监测;(e、f)锌电镀-剥离过程的原位红外。
4. 锌沉积优化和电化学性能提升
基于动态吸附的界面缓冲调控促进了锌电镀的均匀性,有效减少了界面pH波动引起的副反应。该策略大大提升了锌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从而增强了锌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图4. (a、b、c)界面吸附引导的表面过电位;(d、e)锌沉积的原位光学显微镜图像;(f)锌沉积的XRD谱图;(g、h)锌沉积的CLSM图像。
图5. (a、b、c、d)基于动态吸附调控的Zn//Zn和Zn//Cu半电池性能;(e、f)Zn//PNZ扣式电池和软包电池的循环性能。
An Duan, Sha Luo, Yuyang Tang, Yu Feng, Ming Li, Bao Zhang*, Wei Sun*, In situ Monitoring of Dynamic Adsorption-Induced Interfacial Buffering Toward Highly Stable Zinc Metal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5, DOI:10.1002/aenm.202404693
来源:小夏科技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