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娱乐圈仿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特殊圈子,既是名利场,又似登天梯,有人凭借出众的长相便能轻易成为明星,也有人靠着各种炒作手段顺利上位。然而,张译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娱乐圈仿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特殊圈子,既是名利场,又似登天梯,有人凭借出众的长相便能轻易成为明星,也有人靠着各种炒作手段顺利上位。然而,张译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早年间,在易立竞的访谈中,面对 “做明星得要娱乐大众,被大众消费,你是抵触这个吗” 这样的提问,张译给出了极为干脆且坦诚的回应。他深知自己并非那种适合在大众面前频繁娱乐众人的人,在他心里,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与其将精力耗费在娱乐大众之上,他更倾向于让自己沉淀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部作品之中,将自己的全部心力在作品里尽情展现。
张译打从入行之初,就对演员这份职业有着清醒且深刻的认知。他明白,演员的本职工作绝非是靠哗众取宠来博眼球,而是要专注于戏本身,在他眼中,“戏比天大” 这四个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句在学校里被老师们反复强调的话语,很多人听过便忘,真正能牢记于心并付诸实践的少之又少,而张译恰恰是那为数不多的践行者。
刚踏入演艺圈时,张译四处奔波跑龙套,可收获的却是屡屡不被认可的境遇。原因说来有些无奈,只因他的长相不符合大众眼中传统演员的模样。早在部队的时候,他就因脸长被人调侃称作 “驴脸”,待进入全是俊男美女的文工团后,他更是显得格格不入,仿佛是个异类。但张译却从不认同 “长得丑就不能当演员” 这样的观点,他坚信,演员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对戏的演绎,而戏,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另一种呈现,是人生百态的缩影。
在张译所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里,观众总能看到极为接地气的一面,那些角色仿佛就真实地生活在大家身边。就拿《狂飙》里的安欣来说,这是个充满 “神性” 的角色,稍不注意,很容易就会演得过于理想化,变成 “圣母” 式的人物。可张译凭借着自己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精湛的演技,将安欣这个角色进行了生活化的演绎,让这个原本理想化的人物变得鲜活立体,真实得仿佛触手可及,观众们完全相信这样的人物是真实存在于那个世界之中的。
张译在娱乐圈有个颇为 “屹立不倒” 的 “人设”,那便是 “衰神” 人设。据说,他的朋友们都对他 “敬而远之”,甚至不敢让他碰自己的车,只因只要他一碰,车子准会出故障,而且屡试不爽,仿佛他身上自带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 “魔力”。
不过,似乎所有的好运都被他积攒起来,一股脑地倾注到了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当中。27 岁那年,张译从话剧圈转战影视圈已然有几个年头了,可一直都只能接到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那时,他好不容易在《乔家大院》里获得了一个小角色,当导演询问他年龄,得知是 27 岁后,竟摇着头断言:28 岁不红,恐怕这辈子都难以走红了。
但张译骨子里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可不信这样的命运论断,毕竟距离 28 岁还有一年的时间呢,一切皆有可能。
命运似乎也在眷顾着这个执着的追梦人,不久后,他听闻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士兵突击》正在筹备拍摄电视剧。要知道,张译曾经入选过《士兵突击》话剧版袁朗的 B 角,却遗憾地没能上场表演,所以这次得知电视剧版开拍的消息,他兴奋得难以自已,仿佛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
当下,他就像完全代入了角色一般,文思泉涌,当场给导演写了一封自荐信,名为《我的请战书》。那封信里,满是他对角色的理解、对表演的热情以及对这次机会的渴望,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与这个角色的契合度。导演看到这封别具一格的信后,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暗忖这不就是从《士兵突击》里走出来的人嘛,当即拍板,让张译出演了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史班长角色。
自此之后,张译的演艺之路逐渐开阔起来,陆续参演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红海行动》等作品,这些热度颇高的剧集,大多围绕着军旅、刑侦题材展开,而他也凭借出色的演技在这些领域站稳了脚跟。
不过,有一部剧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那便是《鸡毛飞上天》。在这部剧中,张译饰演的陈江河堪称是他演艺生涯中的一个标志性角色。陈江河本是一个小人物,从最开始的卖货郎一步步打拼,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成长为一个大老板。张译将陈江河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积极争取、从不回头看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剧中陈江河追妻的那一场戏,让人印象深刻。当时,陈江河在火车上终于见到了阔别多年、四处寻觅却始终不得见的骆玉珠,那一刻,他整个人先是一愣,随后惊喜到失语,嘴唇微微颤抖,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发不出声音,只能急切地用手比划着,眼里满是激动、喜悦与深情。这一幕,没有过多的台词,却胜过千言万语,将陈江河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得入木三分,也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激动人心的场景之中。甚至很多观众还将张译在剧中夹着两个大包在风雨中艰难前行的画面截下来做成了表情包,那略显滑稽的场景,却恰恰把陈江河能吃苦、即便面对风吹雨打也凭借一股韧劲咬牙前行的人物精髓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也从侧面映照出张译自己在演艺道路上的拼搏与坚持。
张译在演艺圈里是出了名的爱 “加戏”,不过他的 “加戏” 可并非是为了博眼球、抢风头,而是基于对角色深刻的理解以及对剧情的巧妙补充。
就拿《追凶者也》来说,张译在其中饰演一个穷凶极恶的匪徒,有一场戏是他一边吃米线一边盯人,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场景,可张译却凭借自己对角色的揣摩,给这个场景增添了意外的 “笑料”。只见他吃着米线,或许是太过专注于盯梢,竟被米线烫到了嘴,那一瞬间的表情变化,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看似凶狠却又带着几分 “蠢笨” 的 “蠢贼” 形象,这个镜头极具喜剧效果,也正因如此,它还被纳入了北影教材,成为了教学的经典案例,让众多学子从中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无独有偶,在电影《八佰》里,“老算盘” 这个角色起初让导演颇为头疼,一直在寻觅合适的演员。恰巧当时电视上正在播放张译在《追凶者也》里吃米线的那段戏,导演一眼就看中了张译身上那种独特的表演魅力,当即打电话邀请他来试戏。张译满心欢喜地前来,可签了合同后才发现,自己似乎上了管虎的 “当”。
原来,管虎早就听闻张译有 “加戏” 的习惯,而且每次加的戏都能巧妙地贴合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于是便故意不给张译详细的剧本,全靠他自己临场发挥。这对于一般演员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可张译却丝毫不惧,毕竟他以前在话剧团还干过编剧呢,有着扎实的创作功底和对角色深入剖析的能力。
在拍摄过程中,张译充分发挥自己擅长刻画小人物内心、挖掘人性的优势,有一场戏是他与欧豪对戏,当时欧豪拿着枪指着他,张译瞬间进入角色,一番痛哭流涕的自白,那话语里饱含着小人物的无奈、恐惧与挣扎,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都仿佛带着感染力,将欧豪也深深地带入到了剧情之中,让欧豪情不自禁地放下了枪,完全沉浸在了角色的情绪里。
虽说在演技的评判上,很难去界定谁是最好的,毕竟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论敬业程度,张译无疑是备受认可的。他对表演的真诚和用心,仿佛能透过屏幕传递到每一位观众的心里,也正因为如此,他收获了观众们由衷的喜爱与认可。就如同陈道明所说的那般,演员与观众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通过角色来实现,而张译无疑是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他数十年如一日,精心打磨自己,也用心雕琢每一个角色,他的演技并非靠那种刻意的情绪爆发来展现,而是藏在每一个细微的人物动作、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之中,仅凭这些,就能让所塑造的人物稳稳地立住,这着实是一个演员最了不起的本事。
来源:通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