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2019年冬天播出的影视剧《天空之城》是向观众揭开了韩国中产阶级以上的富人如何抢占教育的资源,那么再往前推三年,韩国教育广播社(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System)所拍摄的纪录片《学习的背叛》则是把观众真正带入了教育资源被抢占
,作者:刘知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如果说2019年冬天播出的影视剧《天空之城》是向观众揭开了韩国中产阶级以上的富人如何抢占教育的资源,那么再往前推三年,韩国教育广播社(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System)所拍摄的纪录片《学习的背叛》则是把观众真正带入了教育资源被抢占者的世界。
爸爸的财富,妈妈的情报,孩子的努力。
当我们感慨《天空之城》中这群已经有资格聚在SKY Castle里的韩国顶尖医生家庭,还在为子女的教育不顾一切,多少有点像是在延续底层平民的思维和玩法时,实际上的韩国精英阶层,在家庭教育上的竞争与投入可能远比剧中表现出来的还要大。
那么再往下的阶层教育境遇有多糟糕也就可想而知,毕竟这群人既没有能力接触到剧中所呈现的教育资源,也拿不到类似于清华领军计划此类的综测排名加分信息,更没可能成为银行超级VIP或是通过人脉关系进入到接触顶尖名师的会场(国内的一些银行每年高考前后也会组织私银客户跟张雪峰进行线下见面交流)。
真正的底层是《学习的背叛》中那些来自首尔以外小地方的初中生,是为了考上私立高中每天拼命学习十几个小时,是怕自己犯困瞒着父母一天喝五六罐咖啡、用皮筋勒住硬控手和笔,是能做到闭上眼可以背下整本教科书……
因为不安,我甚至感觉没法坚持下去了,谁正在多写一个字,谁正在多解一道题……一个年级就有六百个人在向我逼近,他们都上四五个补习班,有许许多多可以称之为“怪物”的人已经学完了高中的课程。
这是纪录片中的叶媛读初三时在一篇文章里写下的话,她当时的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一,明明只有十几岁,却总觉得自己已经晚了、要落后了……
升学与就业的压力会一直这样贯穿在他们整个读书生涯,这不禁引人发问韩国的教育何以至此。为什么明明双方都有参赛资格,玩到最后却都成了富人的游戏?穷人在初赛时就已经被淘汰,阶层固化的矛盾在教育开始时就出现,又在教育结束时被进一步加深。
一、“汉江奇迹”中的关键支撑
二战期间,韩国长期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基础设施和经济资源被日本大量破坏和掠夺,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才获得解放。
二战后,韩国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了大韩民国,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崛起为工业化国家,创造了“汉江奇迹”,这其中教育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54年,韩国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国民基础教育,开始实施“初等六年免费义务教育”计划,教育预算占比从4.2%提升到14.9%,5年后国民入学率高达95.4%。
等到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韩国的经济开始依靠出口逐步起飞,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升级的需求,韩国开始加大对理工科专业的投入,强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方面的支出,从1976年的609亿韩元,到1994年的78947.46亿韩元,足足增长了128.6倍。
这一时期,韩国培养出了大量拥有技术的熟练工人和有专业知识及创新能力的工程师,让韩国在电子、汽车、船舶、化工、生物技术、信息等领域迅速崛起,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了一席之位。
据统计,1962年至1995年期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97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15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韩国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之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也几乎成为了决定一个人阶层地位的关键因素,推动着韩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许多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韩国家庭,子女因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毕业后开始从事更有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实现了阶层的跃迁。例如,一个人如果能从“SKY”(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三大名校合称)之一的医学系顺利毕业并拿到学位,成为首尔地区的一名医生,那么他的收入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足以养活父母和兄弟姐妹。
所以说,重视教育、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让整个韩国上至国家、下至个体,都曾拿到过实打实的结果。
二、上流社会的敲门砖
当韩国第一代通过高等教育拿到结果的精英们在80年代开始生儿育女,他们便迫切地渴望能够将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社会地位传承给下一代。
而传承的路径似乎也显而易见,就是“科举考试”。
一方面,韩国同样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浸润,人们崇尚文化,蔑视无知。另一方面,虽然韩国的大学数量不少,入学率也不低,但名校其实并不多。所以时至今日,“SKY”三所大学的学位依然是通往更好的工作、婚姻、人际关系进入韩国上流社会的一张门票。
SKY大学在韩国的地位,类似于美国的常春藤联盟(The Ivy League)或英国的剑桥大学(Oxbridge),甚至更强,韩国最大规模企业的总裁(CEO)们70%是这三所大学的毕业生,而80%的司法机构公务员来自这三所大学。
受美国思潮的影响,韩国有着与西方相似的“校友文化”,校友是韩国最为可靠且稳定的人脉关系形成路径,也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韩国的社会也是高度精英化的,有着固定的商政“校友圈”。
英国驻韩记者丹尼尔·图德在《太极虎韩国》这本书里,也有过这样一个对韩国社会的观察:
千百年以来,学术造诣是提升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因为该成就也是踏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这也是韩国人拼命挤进一所知名大学的动力所在,当然它所代表的“潜在赚钱能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不仅关系个人的面子问题,对一个家庭而言同样重要。如果一个孩子一如常态地在学校成绩出众,并且在课后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补习,但最后只考上了一所中等大学,他(她)的家人都会感到极其失望。孩子自己也会感到一种深深的耻辱。
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将孩子送到美国的中等大学去就读,因为韩国人一般都认为美国教育办得比较成功,并且社会地位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重建修补。
因而在韩国社会,学位是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智力和学术水平的,学术诚信也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时韩国总统尹锡悦的夫人金建希学术造假,能够在民众中掀起如此之大的舆论风波。
因为这张学历的含金量很足,也推动了精英家庭为之赴汤蹈火。他们的优势是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多学习的时间、私人一对一的补课资源,以及各种各样的人脉信息。
当这些孩子通过这些优势,再叠加每天学习十五六个小时再次拿到结果,人们就更加笃定了这条路的正确性,于是每一代人都会用类似的方式来维持社会地位。
三、补课屡禁不止
为了让教育更公平公正,不让穷人家的孩子节节溃败,韩国政府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1974年,朴正熙正式宣布“取消中考”,大力推行“高中平准化政策”,取缔高中名校的挂牌、撤销重点班、学校老师每四年轮岗一次、教学硬件设施统一标准、首尔的公私立高中混合采用抽签的方式分配学生……
然而政策执行没多久,补习班的数量不减反增,补习费用也越来越高,因为取消了中考,就意味着高考的竞争更为激烈,家长们只会继续把孩子送进补习班。
与此同时,因为学校之间的竞争减弱,导致整体教育水平逐渐下降,许多公立高中的教育能力不再被认可,地方政府只好陆续废止这一政策。
1980年7月,韩国政府又推出了“7·30教育改革政策”:
全面禁止所有形式的课外辅导,包括公务员、国企员工为子女安排补课,在职教师从事课外辅导,都将受到处分。
改革高考制度,废除大学入学选拔考试,减少唯分数论的考核模式,加入20%~50%的高中内审(学校推荐)考核,采用根据高中成绩以及预备考试成绩多个成绩来选拔大学新生。
建立教育管理委员会系统,提供相对低价的校内补习,满足家长的补课需求。
一年后,政府还为此专门成立了“课外培训稽查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韩国的补习班开始转为地下游击队式,家长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补课老师假扮成亲戚、家政阿姨,或者是家长带着老师和孩子在高速路上边兜风边补课,各种招数可谓是层出不穷。
等到90年代末,“7·30教育改革政策”已经名存实亡。有数据统计显示:1997年,韩国高中生的补课率从1980年的30%上升到了接近50%。家长每年花在补习上的总费用已经达到了韩国总GDP的3%,和整个国家花在教育上的公共开支几乎持平。
而那些“利用这个国家对大学文凭的痴迷来赚钱”的机构和个人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2000年4月,韩国最高法院对禁止补课的法令予以取消,理由是“禁止补习侵犯了儿童的受教育权”,这也意味着之前几十年的各种努力基本失效,韩国补习文化彻底进入了疯狂增长的时代。
韩国的补课机构也从1990年的2.8万家,增长到了2010年的7.6万家。
2023年,韩国统计厅最新数据显示,家庭收入前20%的家庭中,韩国有13至18岁子女的家庭月平均总支出为653万韩元(约为33000元人民币),其中补习教育支出为114.3万韩元(约为6200元人民币)。而普通家庭,大概每个月要拿出40%的收入来支付一个高中生的补习费用。
四、无处不在的鄙视链
教育的竞争与鄙视,会贯穿韩国学生整个求学生涯。
在韩国,有8%的高中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高中的内容。倘若你的终极目标是考入“SKY”这样的名校,那么首先你要争取在中考时考入私立民办高中,因为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进入“SKY”的比例要比普高高出不少。
纪录片中的叶媛最终就考入了私立高中,每年学费是1000多万韩元(约为6万元人民币),是公立学校的六七倍,也会有学生因为学费太贵而放弃,转去参加一些有扶持计划的学校,自然也就与梦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而叶媛这个曾经的地方中学年级第一名,进入到首尔私立高中后,第一次考试,全校395个人,她考了第313名。因为班里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同学,已经在初中就把高中课程全部学完了,这是努力无法弥补的金钱所带来的差距。
等到申请大学的时候,不是说试卷分数高就可以,韩国的好大学是校内考核(占比甚至能高达70%)+高考成绩。所谓全民素质教育,更是给了精英家庭超越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径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拿到奖项,来把履历做得足够漂亮。最终面试的时候,私立高中学生的履历能比普高学生多出十几页。
一场看似是靠学生笔杆子的考试,背后实则是父母经济能力的竞争。
你以为考上“SKY”就万事大吉,可以直击优秀的就业机会,孰不知毕业的高中、入学的路径、所读的专业,会再次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进行筛选。
三星、LG这样的大厂学长学姐,只会把入职的机会推荐给自己的高中校友,你没看错,是高中校友。
如果你高中读的是普高,或者是特目高里的艺术、体育生(特目高原本是为了给有不同专长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不同的教育体系,但后来也逐渐沦为富裕家庭学生进入韩国名校的“直通车”),又或者是“贫困指标到校”,以及其他各种非正式路径入学的(被称为“考虫”),不好意思,统统都会受到歧视,他们认为即便你考上了“SKY”,但你的“智力、努力”都并不达标,家长给孩子找补课老师都不会找你。
学习不会背叛努力的人,然而现实与课本并不一样。孩子们也都明白的,然而,这些孩子所期望的,其实就是一个努力了就可以有回报的世界。
所以,人生的起跑线到底在哪?竞争的终点又在哪?穷人注定要输的游戏,又有什么玩的意义。
如此看来,韩国生育率常年全球倒数,似乎也并不那么难理解。
,作者:刘知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来源: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