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台支持政策,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引育人工智能企业百余家……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发展迅速,“AI+”多个应用场景多领域“落地开花”,在政务、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均有了示范应用案例,为行业发展赋能。
石景山启动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在识因智能机房,工作人员正在维护算力服务器
出台支持政策,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引育人工智能企业百余家……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发展迅速,“AI+”多个应用场景多领域“落地开花”,在政务、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均有了示范应用案例,为行业发展赋能。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石景山区获悉,一直以来,石景山区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人工智能关键环节前瞻布局、大力投入,建设智能算力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2025年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落地,让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AI+”多个应用场景实现落地
时下热播电视剧《长相思》改编自桐华的同名小说,书中有一个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性情节——坏人利用回音鱼怪的鱼卵炼制的音珠模仿男主的声音,从而诱骗女主。《长相思》是首发于2013年的上古神话小说,可能连作者也想象不到,十余年后,故事情节已在现实中得以实现。
在石景山区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识因智能公司的展厅内,就可以体验“声音克隆”技术。北青报记者体验发现,仅需阅读一个20字的长句,公司开发的“一叶轻舟大模型”就能克隆记者的声音,读出记者从未对它讲过的话,甚至连平翘舌不分都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
耳听不一定为真,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人工智能大模型将人的感官能力“无限”放大,应用到不知疲惫的AI人身上,将人从单调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基于大模型的学习能力,我们研发了智慧警务系统,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应用在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的实际工作中。”识因智能CEO王春辉告诉北青报记者,以往评判警察执法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只能通过人工查看执法记录仪视频进行核查,耗时耗力,而大模型承担了人类“视觉的延伸功能”,能够对执法记录仪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处理,高效、准确地提取并分析关键信息,从而生成事件报告,将视频分析效率提升了数十倍。大模型基于客观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保证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致性,从海量视频数据中挖掘深层次信息,发现潜在的执法问题,帮助公安机关提高执法监管水平,提升案件审查效率。
会看视频的“AI人”不仅成为公安局的“数字警察”,经过大量学习的“AI人”还能充当工地上的“项目经理”。在东六环改造工程隧道超大盾构施工中,识因智能研发了混合专家模型,对盾构施工提供数字化支撑。“大模型学习了30多万份论文,并结合了施工方给出的设备数据、地质条件等,形成了超大数据库,最终实现了超大型盾构机的施工过程智能预警、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化预测性运维,可以为盾构机操作者提供指引,提高工作准确率和效率。”王春辉说。
引育百余家人工智能企业
在石景山区,像识因智能一样的人工智能企业还有很多,应用场景也非常丰富。石景山区充分发挥中国电科智能研究院、航天科工智能研究院等驻区央企创新能力,协同中关村通力、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等专业服务机构,持续导入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联动行业重点企业,形成“标杆孵化器+产业联盟+重点企业”的组织模式,引育人工智能企业百余家,市级首批人工智能重点企业30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三。位于中关村石景山园核心区中海宏润大厦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已有64家企业入驻,首期空间入驻率达90%。
辖区内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发了可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大模型。如识因智能基于“一叶轻舟大模型”开发的“街道综治大模型”,入选北京市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重点项目,“街道综合执法业务辅助系统”入选2024年北京市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需求清单;猎豹移动“猎户星空大模型”搭建消费服务场景人工智能企业级应用系统,与服务机器人实现端模合一;中航信“千穰大模型”应用于航旅纵横App和多家民航机构,为行业主体提供解决方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2024大模型企业TOP50榜单”中,有5家石景山区的企业入围,分别是北京识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第四范式科技有限公司。
人形机器人核心企业达17家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在石景山区蓄势发力。大模型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感知能力,能赋予人形机器人对人类指令、环境信息等更精准的理解。两者的发展有着天然的联动关系。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付航介绍,石景山区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在全市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和系列政策,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支持办法,以大模型技术突破为牵引,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其中首期运营空间共计2.5万平方米。启动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重点布局具身大脑、智能感知、运动控制及关键零部件等细分领域,与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联动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已集聚人形机器人核心企业17家,覆盖了从“大脑”到“小脑”、再到“肢体”和“本体”制造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技术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区内企业睿尔曼的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因时机器人的灵巧手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高位,智瞰深鉴智脑人形机器人实现了高度智能化自主导航和人机交互。
摄影/本报记者付丁
·对话·
打造科幻游戏产业园加强跨领域研发合作
对话人: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委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付航
北青报:石景山区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举措?
付航:石景山区围绕算力、算法、数据,久久为功。在算力保障方面,建设3100P智能算力中心,正式投运首批200P,纳入北京市“城市超级算力中心建设工程”,启动建设3000P超智算项目,为大模型创新应用提供算力保障。在产业创新平台方面,落地全国首家、北京唯一的“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产业(北京)创新基地”,构建全栈式“生成式AI大模型开发及应用产业平台”;联合火山引擎共建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为深化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撑。在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应用评测”重点实验室,构建前瞻性、引领性测评验证平台。
北青报: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还将有哪些新项目或者新政策落地?
付航:2025年,石景山区将落实《石景山区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重点任务,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深化产学研用结合,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一是完善要素支撑,建设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智算中心建设,加强国产芯片部署应用,建设智能算力交易中心,提供算力发现、供需撮合等综合服务。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深化合作,推动数据(数字)产品上架登记和场内交易。
二是推进协同发展,加速产业融合。开展产业研究,探寻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与人工智能协同布局,加强跨领域研发合作。以科幻游戏为重点,争取国家级、市级人工智能文化应用基地,建设科幻游戏产业园,推动“人工智能+文化”赋能新业态。
三是加强场景牵引,拓展行业应用。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建设,在政务、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更多场景资源,拓展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车等下一代硬件载体融合应用场景,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商业化落地能力的典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北京青年报)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