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质中医药资源的下沉,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作为西部地区中医药的龙头单位,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医药资源下沉的有效途径。
1月16日,《中国中医药报》整版:四川省中医医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为基层医疗注入新活力。全文如下:
近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多措并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造福基层百姓健康——
优质中医药资源的下沉,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作为西部地区中医药的龙头单位,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医药资源下沉的有效途径。
紧扣国家方针,健全资源扩容下沉通道
打造中医药服务主阵地,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
一是打造特色专病专科。为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打造一批以优势病种和优势技术为主的特色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室,医院结合周边居民疾病谱特点,以专科共建形式,助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疼痛科、医学美容科、中医妇科、耳鼻咽喉科等中医特色专科,为当地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工作。
二是开展慢性病连续管理。为协同做好慢病管理,强化基层慢病共管能力建设,医院打通慢性病门诊特殊病种认定的最后一道关口,开通快速、优先认定绿色通道。同时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远程动态血压和糖尿病标本外检送检项目,患者无需到大医院挂号、检查,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就能完成。当患者病情超出基层诊疗能力时,依托转诊绿色通道快速上转,待急性期度过后,医院相应临床专科制定诊疗方案再下转回基层,最终形成慢病闭环管理。
三是开展专病筛查。为丰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居民内涵,医院内分泌科、妇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以居民关心、多发疾病为抓手,联合开展多次专病筛查活动,在居民家门口提供专业的中医药医疗服务,解居民之所想所盼。
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在基层开展前列腺癌筛查。
四是开展院内制剂调配。医院院内制剂使用历史悠久,病种覆盖广、针对性强、疗效确切,现已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剂使用,既强化医疗资源共享效率、强化基层医院品牌,又让周围百姓多受益、少跑路。
五是制定社区中医病种转诊目录。医院按照病种诊疗指南结合社区常见就诊人群结构,制定了风眩(高血压)、胸痹心痛(冠心病)、消渴(糖尿病)、肺胀(慢阻肺)、肺积(肺结节)等中医病种转诊目录及转诊流程,落实、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明确不同医疗机构间功能定位与职责。
密切联动上下协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水平
医院积极主动响应医改政策,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项目,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截至2024年12月,累计与四川7家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合作,累计外派管理干部19人到合作医院担任院领导、中层干部,通过技术、文化、管理的深入帮扶,推动合作医院的提档升级,先后助力4家合作单位升级为三级医院。
二是推进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聚焦针对群众健康危害大、看病就医需求多的重大疾病和重点学科加强专病、专科联盟建设。19个临床科室牵头组建的专科联盟覆盖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甘肃、陕西、河南共11省市自治区的医院,加入联盟的单位有300余家。各科室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通过中医临床路径推广、教育培训、科研协作等带动区域内学科的发展。
西南中医眼科联盟学术会议合影。
三是推进城市社区联盟建设。与成都市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协作,开展临床科室“一对一”结对合作,通过专家坐诊、免费培训、跟师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推进名中医资源下沉。依托名中医,与基层医疗机构共联合开展8个门诊;依托名中医工作室,累计建成60个基层名中医工作站,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人才,让当地患者享受名中医诊疗服务。
紧扣国家政策,构筑基层稳定发展“定心石”
一是聚焦“县域能力提升”,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2018年以来,先后派出158名医务人员支援11个脱贫地区医疗机构,通过技术帮扶、师带徒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受援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2024年共派出19名医生参与对口支援工作,全年共诊疗患者1.5万余人次,帮扶8家医院,新增医疗技术项目36项,开展学术讲座180余次。
医院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医疗队义诊现场。
2022年,医院和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人民政府、小金县人民医院签约,与小金县人民医院结成“组团式”帮扶关系,先后派出8名医护、管理人员驻点帮扶。三年间,为小金县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开展42项新技术,接收119名医护、管理人员学习,开展46次义诊和疾病筛查工作,累计覆盖当地1.4万余人次。在2023年度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评价考核中,医院被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评为优秀,荣登帮扶工作红榜。
二是助力国家县域医共体工作建设目标。医院2025年已派出8名医生(妇科、肛肠科等)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民族医院、泸定县人民医院、泸定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在当地建立博士工作流动站、制定慢性病诊疗规范等。
三是聚焦“四川省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构建中医药“防治康”服务体系。该工程启动以来,医院的25个省级专家工作组陆续分赴省内各地开展中医药指导巡诊及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率先提出打造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巡诊义诊、教学查房、业务指导、医护业务知识科普、中医知识讲座、示范操作等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2022年至今,医院共派出270名专家赴基层,各支援队伍累计开展巡诊指导650余次,开展教学查房600余次,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获得提升。
紧扣国家战略,造血赋能兜牢服务网底
一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选派了一批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专家定期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查房、带教,涵盖新生儿科、疼痛科、妇科、内分泌科等多个领域,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还通过现场教学等方式,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基层医生。针对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社区青年中医骨干开展一年一次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人员的业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诊疗人次明显提升。
二是基层骨干人才孵化。2024年免费接收6批次100余人次、覆盖19个专业的医务人员到医院参加短期培训、门诊跟诊、病例讨论学习。学员回到原工作单位后开展了岐黄针、杵针等新技术以及眼部熏蒸等新项目10余项。
三是协同服务群众。2024年开展公益性义诊19场,覆盖4000余名群众,通过践行“优质医疗服务基层行”号召,解决基层医疗条件受限、医生专病治疗与管理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
四是文化输出协同发展。医院致力于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协同发展工作中,举办各类管理培训班,赋能基层发展。重庆、云南、山东等地卫生健康委还组织辖区医院负责人前往医院参观学习。2024年接待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的医务人员月均400余人次,将医院的管理经验、文化理念通过合作医院辐射到众多医疗机构。
紧扣国家要求,改善流程提高群众满意度
创新分级诊疗模式,节约患者就医时间
一是优化流程,为抢救危重症患者开辟绿色生命线。为减少转诊患者入院流程、降低患者时间成本、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医院各科室设置了专门的医联体责任人,负责分级诊疗工作,24小时畅通转诊绿色通道,危急重症患者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送到手术室或者病房;建立社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微信群、急诊急救联盟群、胸痛中心患者转诊群,24小时回复相关转诊信息,通过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转诊流程的不断优化,挽救患者生命,也为患者节约了相关费用。
二是加强培训,为下转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在院内与院外点对点开展分级诊疗流程培训,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切实放在基层,把就医绿色通道真正留给转诊患者。同时,由医院专职人员紧盯向下转诊渠道,每个临床科室与对应的社区点对点联系,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为分级诊疗工作奠定基础,保障患者下转之后,社区能够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三是建设平台,实现双向转诊的“零”距离。为实现患者转诊的“一路绿灯”,医院建设了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基层医院的医生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即可预约将患者转诊至医院,同时医院医生也可通过转诊小程序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方便医生提前了解转诊患者的病情,为接诊做好准备,真正实现基层与上级医院沟通“零”距离,全院临床科室转诊流程同质化管理。
实现门诊号源下沉,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积极落实《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推进号源下沉工作。医院与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患者在就近社区即可预约到医院专家号源,无需到医院等待挂号。截至目前,已有1200余名患者通过号源下沉渠道完成挂号就诊。通过号源下沉,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也有效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引导患者合理分流,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推进诊疗科间转诊,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为让患者一次就诊就能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院医联体中心联合门诊办公室、信息中心在门诊信息系统中实现了科间转诊。患者到院就诊后,如果就诊科室首诊医生发现患者存在其他科室的疾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帮患者一键转诊到其他科室就诊。
紧跟国家方向,智慧互联助力资源下沉
一是搭建远程心电网。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免费搭建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与医院实现同步心电远程诊断功能,方便居民快捷办理高血压等疾病的认定。基层医生在遇到疑难病症时,可以及时将患者的检查数据上传至平台,医院的专家团队在线进行会诊分析,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覆盖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开展远程诊断4000余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完善重症会诊。医院积极引进现代互联网技术,开展“中医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及健康教育,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分类管理,提供中医健康宣传、中医诊疗、养生保健等服务。同时对联盟医院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中医远程医疗技术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及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医院重症医学科牵头,已在四川省内50家县(区)、市(州)医院重症医学科完成远程智能终端设备安装及部署,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管理、远程协作查房、远程会诊、协作科研及远程教学的合作模式。2022~2023年度已开展远程直播(继续教育、病案讨论、死亡讨论等)250余次,进行远程会诊、协作查房100余次,发布在线教育视频、文字培训内容30余个,在线培训中医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技等)4000余人次。提高了基层诊疗水平的同时,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减轻了医保负担。
三是研发“成中医附院医联体”转诊APP。医院研发了双向转诊小程序,基层医生注册即可在线转诊患者,上转患者在医院治疗后需要转回基层治疗的,医院医生也可以一键下转,缩短了转诊时间,方便了患者就医。
来源:四川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