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如何解决氢气超大规模存储(储)、超远距离运输(运)、超大流量释氢(用)的难题,发展常温常压新型固态储氢材料是重要的途径。新型固态储氢材料主要是利用金属、非金属与氢气反应形成化合物来储存氢气,具有储氢性质稳定、储氢密度高、常温常压、安全性高等特点。
全文刊载于《前瞻科技》2024年第4期“氢能技术与发展战略专刊”。
针对如何解决氢气超大规模存储(储)、超远距离运输(运)、超大流量释氢(用)的难题,发展常温常压新型固态储氢材料是重要的途径。新型固态储氢材料主要是利用金属、非金属与氢气反应形成化合物来储存氢气,具有储氢性质稳定、储氢密度高、常温常压、安全性高等特点。
从储氢的角度,根据化合物的反应焓,不同金属/非金属与氢气反应条件不同,有的需要高温(>600 ℃)低压(10 MPa);高温、低压储氢通常单台套装备储氢能力10 000 t/a。
从释氢的角度,有两条技术路径:一是热解释氢,即通过加热将储氢材料中储存的氢气释放出来,不同的储氢材料热解释氢温度不同,有的释氢温度300 ℃;二是水解释氢,即通过储氢材料与水发生反应将材料中存储的氢气释放出来,不同的储氢材料水解反应式不同,有的只能释放部分氢气,有的不仅可以完全释氢而且还可以将水中的一个氢释放出来。
国外的储氢材料研发起步较早,围绕着硼氢化钠、氢化镁、氨硼烷等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开展了制备工艺、释氢工艺、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并已在一些小流量、小功率场景中得到应用。近年来国内加快了研发步伐,开发出轻金属氢化物复合储氢材料,推动了多种固态储氢材料产业化进程等,并在便携供电、车载动力、车载供氢、并网发电等方面进行了应用示范。
新型固态储氢材料有望成为跨区域氢能调度、长周期电力调峰、大规模工业供氢的重要解决途径。从可大规模储-运-用的角度,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品质,可用4个维度10项指标来评价(表1)。
表1常温常压新型固态储氢材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ew solid-stat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当前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如何提高单台套设备的生产能力;如何研制出更高效的催化剂,降低热解温度或提高水解效率;如何提高单位重量储氢材料的热解释氢速度;如何控制水解反应剧烈的储氢材料的反应进程;如何综合利用水解释氢反应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等。
建议加强全生命周期角度技术经济分析,充分考虑储氢材料原料禀赋、全生命周期绿色属性、规模化生产能力、全过程综合能耗等核心要素;加强储氢材料规模生产工艺与装备、大流量可控释氢、氢-电-热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不同条件下储氢材料的长期存储、远距离运输、大流量供氢、绿色氢能交通、大功率并网发电等工程应用示范;加强新型储氢材料制备、储运、释氢、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制定,打造新型储氢材料标准体系,支撑并引领储氢技术发展,充分发挥氢气的能源和资源双重属性。
关于本刊
《前瞻科技》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科技导报社主办、出版的科技智库型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于2022年创刊。
办刊宗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科技前沿重要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刊载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和述评,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常设栏目有“前瞻”“综述与述评”“聚焦”“论坛”“文化”“书评”等,其中“前瞻”“综述与述评”为固定栏目,其他为非固定栏目。
期刊官网:www.qianzhankeji.cn
来源:前瞻科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