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失算了!这是不少人对TikTok(以下简称“TK”)在美国遭遇“险境”的评价。然而,更出乎意料的是,这场博弈竟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即便日前TK恢复了正常使用,美国的大量用户却迟迟没有“回家”的意思,因为他们在被迫另寻替代品时,发现了一款中国社交应用——
失算了!这是不少人对TikTok(以下简称“TK”)在美国遭遇“险境”的评价。然而,更出乎意料的是,这场博弈竟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即便日前TK恢复了正常使用,美国的大量用户却迟迟没有“回家”的意思,因为他们在被迫另寻替代品时,发现了一款中国社交应用——小红书。而一旦沉浸其中,就再也停不下来。一些“难民”甚至直言:小红书比TK更优质、更友好,自己宁愿留在这里探索新的世界。这种意外逆转背后,到底暗藏怎样的逻辑?从文化传播到平台生态,美国用户被圈粉或许绝非偶然。
事情还得从数月前说起。自从TK在美国受到监管风暴冲击,部分功能被封禁之际,大批原本活跃在该平台的用户被迫迁徙。他们在寻找替代平台的过程中,无意间打开了小红书的大门。
不少用户原本只是抱着短期过渡的心态,但玩了几天后却惊讶地发现,“这一宝藏”居然令他们深深上了瘾。不少人坦言:“去TK就像路过,而小红书则让我想长住。”小红书完全不同于他们已知的社交工具,它的内容优质、社区氛围友善,更提供了大量关于美食、旅行、购物及文化的真实推荐,让人欲罢不能。不单是娱乐,学习实用信息和理解其他文化,也成了游戏的一部分。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红书近期上线的翻译功能,很快赢得了外籍用户的称赞。有了语言障碍的“破译器”,无论是武断的美妆教程、实操性极强的生活技巧,还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度解读,都能被全球用户畅通无阻地获取。这操作让用户感到体验与交流都变得便捷了许多。
而通过小红书,美国用户看到了一扇全新的窗口,通过各类图片和短文字的分享,他们开始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美食文化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春节。在评论区,不止一个用户表示:“从前我知道的中国文化很少,但现在它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近。我甚至计划今年亲自体验一次中国的新年。”
事实上,相较于TK“小步快跑”的娱乐机制,小红书更像是一枚“定心丸”。其挖掘的是人们慢消费下的深度需求,拼的是内容质量与平台信任度。
而小红书对于商业广告的严格审核制度,与社群倡导的正向交流标准,也悄然击中了消费者心里的舒适点位。
有人就提到,当来到小红书时,才发现同样是分享,居然可以不被算法永远充斥着“快餐式”的刺激,而是真实而踏实的交流。
最有意思的是这波文化逆袭的背后,早些时候中国用户还在担心经历“兴奋期”的美国用户是不是会最终抛弃小红书“回归TK”原平台。但现今来看,
来源:地球村新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