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20日,康诺亚与诺诚健华合作的一款CD20×CD3双抗再度以Newco的模式达成对外授权交易,对价部分包括1750万元的首付款加上未来最高5.025亿美元的额外付款。
转自:新康界
2025年开年至今,国内创新药企业出海声不断,Newco则继续热潮。
1月20日,康诺亚与诺诚健华合作的一款CD20×CD3双抗再度以Newco的模式达成对外授权交易,对价部分包括1750万元的首付款加上未来最高5.025亿美元的额外付款。
这已经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康诺亚的第四次产品管线Newco出海,四笔交易仅首付款就已有7850万美元,潜在交易总额近17亿美元。
01
TCE双抗“Newco”+1
康诺亚创始人陈博,曾经也是君实生物的创始人之一,一度被视为君实生物PD-1抗体药物的研发“灵魂人物”。
但在君实生物上市前,陈博却令人意外地选择离开并重新创业,于20216年与曾经的“O药”开发者王常玉一起创立了康诺亚。
虽然因推动国内首个PD-1抗体药物的开发而成为行业知名人物,但陈博在康诺亚的管线布局上却特意避开了当时已经十分内卷的PD-1赛道,差异化地选择更有潜力的IL-4R、TSLP、Claudin 18.2 ADC、CD3、CD38等靶点。
基于差异化的管线布局和明星创始人的光环,康诺亚成立八年获得了多家明星资本的五轮融资,累计获得超4亿美元的资金支持,2021年赴港上市还获得了29.42亿港元的募资金额。
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业逐渐从临床研发进入商业化阶段,近期包括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企业在内,不少企业均已发出了即将迎来扭亏为盈拐点的信号,但在2022年,尚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的康诺亚,却已经在多轮融资后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
2023年康诺亚旗下的两款核心产品,Claudin 18.2 ADC药物CMG901、TSLP抗体CM326的全球权益还分别授权给了阿斯利康和石药集团。
新康界了解到,2024年9月,康诺亚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正式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该药物也是国内首个,全球范围内第二个申报并获批上市的IL-4Rα抗体药物。
除此之外,康诺亚还拥有11款处于临床阶段及临床试验申请准备阶段的候选药物。
(康诺亚产品管线情况,来源:企业2024年半年报)
2024年上半年,康诺亚营收约为0.5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则亏损3.37亿元。截至2024年6月底,康诺亚的定期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理财产品等资金约为25.77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7.1亿元。
尽管看起来手中资金并不算少,康诺亚却在国内创新药出海热潮中屡屡将旗下管线摆上“货架”。
自2024年首次将两款在研双抗药物CM512及CM536以Newco方式出海后,康诺亚便在半年多内先后以同样地方式达成了四笔交易,推动5款产品出海,跃升国内“Newco专业户”之一。
(康诺亚四次Newco交易情况,来源:企业公布信息)
四笔交易首付款共计7850万美元,潜在交易总额16.98亿美元。在靶点上,两笔均涉及CD3靶点即TCE双抗,另一笔涉及大热的CD38赛道。
1月20日康诺亚与诺诚健华联合开发并授权出海的产品便是一款在研TCE双抗产品——CD20×CD3双抗ICP-B02。
目前该ICP-B02正在中国进行1/2期临床试验,以评估该疗法在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据悉,该疗法的静脉(IV)和皮下(SC)制剂均取得了积极的早期结果,尤其针对滤泡性淋巴瘤(F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
新康界了解到,得益于便利性、可及性、生产成本等因素,TCE双抗疗法有望接棒ADC,成为下一个创新药投资风口,而2024年全球范围内涉及TCE双抗的在研药物交易接近20起,交易总金额达85亿美元以上。
其中去年岸迈生物、嘉和生物的单抗、维立志博的三抗等达成的Newco交易,也均涉及TCE领域管线。
而CD38靶点方面,也在强生达雷妥尤单抗即将实现百亿美元销售规模,以及2025年开年,赛诺菲的CD38单抗艾沙妥昔单抗注射液(赛可益®)国内获批上市、天境生物的CD38单抗注射用菲泽妥单抗上市申请获CDE受理,再度受到市场的关注。
02
越出海越能出海?
资本寒冬之下,2023年国内创新药企业管线产品对外交易的规模,首次超过融资额,成为企业最大的资金来源。
据中信建投证券统计,2024年全年国内创新药企业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总额达到6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4%,交易总金额则达489亿美元,同比增长2.3%。
一方面,这无疑意味着我国创新药的研发及技术实力不断增强,且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为企业打开长期发展空间。但另一个方面,却也意味着我国的优质国产创新药成果在不断流失,迫于生存压力,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药企业不得不“买青苗”。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就曾向新康界表示,目前中国的创新药不缺资产、团队,也不缺商业机会,但缺钱。由于退出渠道不通畅,新的资金进入也越来越谨慎,造成了目前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困境。
“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没有盈利能力和不确定性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如何搭建比较好的通道。”
在此情况下,Newco作为一种即可获得研发资金,又能保留管线部分权益和对海外市场掌控力的模式,受到国内创新药企业的追捧,甚至被视为新的国际化路径之一。
但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亦指出,Newco及并购模式其实都是这两年出海热潮下的特殊时期的产物。Newco更多是在国内二级市场退出不通畅情况下的创新药企业阶段性选择。
Newco模式更像是用时间来换空间,不会成为特别常规的模式。“用一批新的资金、新的资本市场对产品的认可换未来产品上市、并购的交易机会,这是阶段性解决产品研发往前推动的合时宜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有创新药企业负责人亦曾提醒,Newco虽然是当下较好的出海选择之一,但组织一个新的公司和新的团队,还涉及到海外市场,其中的管理复杂程度、海外基金操盘能力要求也是更高的,并非没有风险和门槛。
但无论是Newco还是license-out等模式,创新药企业都需要先在越来越内卷的市场中被看到,才有可能达成交易,而有过成功的管线对外授权交易的企业,往往也更容易达成更多的BD。
比如此次第四次实现管线Newco出海的康诺亚、近几个月来陆续达成多笔BD交易的映恩生物、维立志博、礼新医药等,几乎都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密集的管线最新进展或BD交易。
陶峰谈及对投资标的的筛选时亦强调,在是否有优质的资产及好临床数据基础上,也会评估创新药企业有没有出海的能力,有没有国际化的能力。
实际上,资本寒冬之下,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及投资人已达成共识——更青睐于有产品BD交易、有产品在海外上市或顺利出海,或者多次形成募资的Biotech公司。
在投资方看来,在产品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有成功BD交易的Biotech,或者除了首付款还拿到里程碑付款的,在投资机构看来,持续发展和交易的可能性也会更大,未来能成功获得相应回报的几率也更大,自然也可以得到更多“金主”的认可。
而在1月20日宣布达成最新的管线交易前,康诺亚还在1月11日宣布,其2024年11月将自主研发的BCMA/CD3双抗CM336对外授权,并拥有一定股权的Ouro Medicines公司,获得了1.2亿美元的融资。
新康界了解到,基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临床研究,CM336可通过清除分泌致病抗体的浆细胞,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潜在新选择。
而该Ouro Medicines公司由葛兰素史克(GSK)及Monograph Capital孵化,A轮融资由 TPG 领投,NEA、Norwest 跟投,UPMC、Boyu/Zoo Capital、江远投资等投资机构参与投资,融资将用于CM336的后续开发。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