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哏演员要接得住、托得住、立得住

360影视 2025-01-22 03:21 3

摘要:捧逗二人分工合作、相映成趣,正是相声最具辨识度的舞台特征。如何理解和平衡捧哏的复杂身份特征,让捧哏脚色既能拥有鲜明的个性,又能始终与观众建立深度连接,是当代捧哏演员必须考量的问题。

【舞台艺术众家议】

捧逗二人分工合作、相映成趣,正是相声最具辨识度的舞台特征。如何理解和平衡捧哏的复杂身份特征,让捧哏脚色既能拥有鲜明的个性,又能始终与观众建立深度连接,是当代捧哏演员必须考量的问题。

相比其他语言类艺术,相声具有三个核心要素:捧逗相对的舞台关系,“垫话—正活—底”的文本结构,以及“铺平垫稳、三翻四抖”的技术手段。其中,捧逗二人分工合作、相映成趣,正是相声最具辨识度的舞台特征。正如相声名家罗荣寿所说:“相声是对口漫谈的形式,是甲乙两个人站在那儿对谈,各抒己见,越说越带情绪,说起来没完,使第三者在旁边听着也带劲。”可以说,捧逗相对正是相声艺术独特魅力所在。

对于相声捧哏的起源,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说,相声演员师父常为徒弟助演,逐渐形成了捧逗关系;也有人说,是相声的创始人朱绍文收徒后与弟子合演,开创了对口相声的形式。不论如何,捧逗关系的建立,在相声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标志着相声脱离了以单口相声为代表的讲笑话传统,开启了以对话为中心的展现人物、表现故事的新传统。可以说,捧哏的加入彻底改变了相声的舞台关系,也重塑了相声的艺术本体。正因如此,曲艺研究者将对口相声的出现视为现代相声形成的重要标志。

捧哏为相声发展带来许多重要影响。

捧哏的引入拓展了相声的表现范围。单口相声虽擅长从第三人称视角讲叙故事、刻画人物,有较强的情节性和寓言性,但议论性和发散性相对薄弱,不易对生活现象进行总结,也很难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悟。而捧逗相对为相声表演带来了直观的对话关系,两名演员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将议论、辩难、唱和、抒情等多种艺术手段自然地融入创演当中。通过对话,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都可被纳入相声表演,极大地拓展了相声的表现范围。

捧哏的引入丰富了相声的幽默手段、增强了舞台的幽默效果。捧逗关系天然具有反差特色,可以直观展现不同性格、不同思想、不同立场之间的对立,易于建构矛盾冲突、创造笑料。相声中常用的“顺杆爬”“吃了吐”等幽默手段,都需要通过捧逗的配合才能实现。在逗哏演员“铺包袱”“装笑料”的过程中,捧哏演员的“搭腔”能够巧妙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强“抖包袱”的效果。“铺平垫稳、三翻四抖”在相声表演中的重要地位,正是因捧逗关系的不断凸显,进而凝练为相声的核心技术手段。

捧逗相对为相声创造了独特的幽默维度。单口讲叙是由演员到观众的单向传递。引入捧哏以后,相声逐渐形成了“逗哏—捧哏—观众”之间的复杂互动,在舞台上建构了演员之间、演员与脚色之间、脚色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脚色与观众之间的五重对话关系。捧哏正是沟通这些复杂关系的核心要素。一方面,捧哏对逗哏的话语进行承接和解释,确保观众精确接受包袱铺垫的关键信息;另一方面,捧哏对逗哏的言行做出的回应,不仅是捧哏脚色在表达主观态度,更是捧哏演员在代表观众做出评价。可以说,捧哏这一脚色的出现,将观众邀入了演出空间,观众的意见、想法可以通过捧哏即时向舞台反馈。捧哏由此成为“连接观众与舞台的桥梁”。

怎样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捧哏呢?我想应当有三点要求:接得住、托得住、立得住。

“接得住”指的是捧哏要与逗哏默契配合,建构起完整、细密、自然的对话关系。既要保证不冷场、不中断,还要应对得宜、一气贯通、不蔓不枝。“北京二赵”版本的《八扇屏》之所以成为一代经典,除了两位艺术家精彩的舞台表现力,捧逗之间紧凑细腻的相互唱和也功不可没。如逗哏介绍自己喜欢“读读书”“阅阅报”“操操琴”“舞舞剑”“作作诗”,捧哏分别以“好”“学习嘛”“锻炼”“哦”“嗯”应答,接话紧凑、语气丰富,在展现错落有致的语言美的同时,营造出真实亲切的对话节奏,让观众逐渐浸入叙述,为后面抖包袱埋下了心理契机。

“托得住”指的是捧哏演员要辅助逗哏演员更好地制造包袱,不仅要发挥“递腿儿、肩膀儿、垫砖儿、搭桥儿”等功能,推动主干情节的顺利展开,更要协助逗哏演员打好“铺平垫稳”的基础,增强“三翻四抖”的艺术效果。在马季和唐杰忠的《多层饭店》中,逗哏运用贯口技巧介绍住店申请的烦琐内容,无暇自己翻包袱,捧哏演员的协助便尤为重要。如逗哏讲到“手提包中装有多少贵重的物品,金、银、首饰、自行车”时,捧哏演员马上指出“自行车装得下吗!”观众一下子聚焦到台词内容之荒谬,包袱也就抖响了。

“立得住”指的是捧哏演员要充分发挥与观众沟通、为观众代言的舞台功能,才能在观众心中立得住,这需要捧哏脚色在思想、认识、价值观上与观众取得共鸣。马三立、王凤山的《十点钟开始》中,捧哏对逗哏的态度由最初充满期待夸赞“有志气”,逐渐转为勉强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最后变成讽刺的“我看不透”,这些转变并非捧哏的自说自话,而是随着逗哏脚色不断暴露自己的“假大空”的节奏而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捧哏始终与观众保持同步,其态度正是观众态度的即时反映。同时,捧哏演员自登台开始,就在不断塑造着自己沉稳中立的性格特质,让观众逐渐接受自己的批评立场,所以捧哏说出的批评话语才能化为观众的会心一笑。换言之,只有捧哏立得住,节目的情感、态度、观点才能在观众心中留得下。

回顾相声的发展史,捧哏的舞台形象和表现方式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革,展现出的正是捧哏应观众、演员、舞台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不断尝试重构沟通关系的过程。随着网络直播、视频切片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热门手段,相声应当如何应对新的文化需求、如何与观众建立新的对话与共鸣,是创演者们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捧哏演员都尝试为脚色树立鲜明的个性,尽管部分节目取得了火爆的效果,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弊病,如捧哏表达的意见和思想流于个人化,使观众成为闹剧的旁观者、失去参与感和对话感,等等。如何理解和平衡捧哏的复杂身份特征,让捧哏脚色既能拥有鲜明的个性,又能始终与观众建立深度连接,不仅是当代捧哏演员必须考量的问题,更是对曲本作者知识、眼界、思想观念的考验。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