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的未来关切与研究取向

360影视 2025-01-22 09:12 1

摘要:健康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关注影响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认为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期望等认知因素、对疾病和治疗的忌惮和恐惧等情绪因素以及日常生活中饮食和锻炼等习惯与行为方式等与身体生物学因素一样,都是破坏或维系健康的重要原因。健康心理学建

健康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关注影响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认为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期望等认知因素、对疾病和治疗的忌惮和恐惧等情绪因素以及日常生活中饮食和锻炼等习惯与行为方式等与身体生物学因素一样,都是破坏或维系健康的重要原因。健康心理学建立以来,产生了大量关于健康行为及其影响的研究成果,已深入医疗卫生服务等多个领域。在社会经济文化的现实关切下,我国的健康心理学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幸福老年:发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健康心理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继续和加剧,以生命全周期为视角,国民的老年期成为健康管理的重点时期,老年群体是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健康心理学需在应对老年人健康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低死亡率是社会医疗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指标,也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一。在慢性病和多病共存成为常态的老龄化社会中,改善健康状况、疾病康复或维持健康这一目标关切已不再充分。最新的健康概念强调了“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特定障碍(如听力障碍),但能够补偿这种损伤(如使用助听器)的人被认为是健康的。同样,如果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的人能够适应生活和自我管理,那么仅仅从患病数量、死亡率或康复率来衡量健康并不能充分体现这种能力。未来健康心理学将以生活质量作为评估手术治疗、护理方式、干预措施效果的重要结果性变量,讲求生命质量,要健康而有质量地活着。有研究者认为,成功的老龄化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避免疾病和障碍、高水平的认知和身体机能,以及继续参与社会生活。与那些与世隔绝的老年人相比,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老年人的身心机能更强。推动健康心理学与老年医学、社区健康治理相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有效策略。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应对慢性疾病和疼痛的困扰,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感,促进成功老龄化,是新时代健康心理学的重要目标。

防患于未然:发展治未病的健康心理学服务体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谈到治未病的思想,即“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现代化社会发展视角来看,治未病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出。健康心理学能够在减少医疗支出方面发挥作用,是因为不健康的行为易导致慢性疾病,而慢性疾病支出占医疗支出的大部分。有着良好健康习惯的人医疗支出远低于拥有不良健康习惯的人,促进健康习惯是减少医疗服务需求、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方法。医疗技术的广泛使用导致现代人普遍相信医学能够治愈任何疾病,这一信念会强化人们对医药技术的过度依赖,而通过健康心理学工作者的宣传和干预,使更多人接受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依靠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自我管理预防疾病,建立健康维护的自我效能感,对政府、社会和个人将带来诸多益处。

疾病的预防越早越好,可以对疾病的高危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服务。通常,慢性疾病会逐渐积累,并在中老年期发展为严重的疾病症状。提前预警,发现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或疾病的高危因素,消除和远离与各种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学习应对危险状况,改变与危险因素相关的行为,构建不同的行为模型,就能够辨别慢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这种治未病的理念下,在青少年时期就需要引入健康心理学的指导,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容易养成不良习惯的窗口期,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双重动机作用下,吸烟、物质滥用、性行为早发等问题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儿童期就开启健康心理学的教育,塑造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一件长远而久益的事业。

享受工作:关注和促进职业健康心理学。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即社会结构的城市化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参与到各种专门化的职业领域。近年来,职业健康心理学作为健康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职业健康心理学关注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包括保障劳动主体职业活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其职业和个人生活质量,保障与职业长期发展相关的战略资源,探索影响职业健康的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和组织因素,以及应对职业困境的主观特征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在追求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受到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劳动者的健康意识还较为薄弱。随着几代奋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逐渐步入中老年,一些职业带来的疾病愈发凸显,体力劳动者的伤残危险、非体力劳动者的“过劳死”等问题需要通过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来促进组织管理结构和流程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职业者的工作角色和个人定位,以及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健康福祉。未来职业健康心理学的挑战是探索更全面地理解工作、组织和劳动者之间关系的积极机制,鼓励和提倡设置健康的工作环境,为职工提供多样化资源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提升其幸福感。

理性消费:发展引导决策的健康心理学。后工业社会里,在自我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建构和表征上,消费是一个重要因素。新型消费渠道和消费内容带来新的生活方式问题。社交媒体无处不在,过度使用会影响消费者的福祉和心理健康。暴饮暴食和肥胖流行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关键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往往与家庭烹饪的减少、外出就餐和外卖饮食消费的日益增加有关。健康饮食选择受到消费者和环境相关力量的支配,个体先天对不健康食品的渴望、环境对快速决策的引导和自我控制的困境、消费者的信念、目标和习惯都参与塑造着饮食模式。考察消费者的动机性、意志性和非自愿的自我调控反应在促进健康膳食选择方面的效应,成为健康心理学的新型挑战。

消费者个人价值观对其健康意识和环境态度有着正向影响,健康意识强、环境态度积极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如何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加强自我调控过程以保持健康膳食和消费习惯,设计能成功激发健康饮食习惯的社会营销信息和公共政策,将成为未来中国健康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健康心理学不仅是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健康心理学将肩负起更大的使命和担当,发挥其独特优势,助力实现全民健康增效,提升国民整体健康素养。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