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把张择端的艺术杰作“清明上河图”又带入我们的视野。画图中,可以看到几处卖“饮子”的摊铺,摆在大街两旁非常显眼的位置上。一处在虹桥的下端临街房前,有两把大型遮阳伞,伞沿下挂着小长方形牌子,牌上写着“饮子”二字。另一处卖饮子者,在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把张择端的艺术杰作“清明上河图”又带入我们的视野。画图中,可以看到几处卖“饮子”的摊铺,摆在大街两旁非常显眼的位置上。一处在虹桥的下端临街房前,有两把大型遮阳伞,伞沿下挂着小长方形牌子,牌上写着“饮子”二字。另一处卖饮子者,在城内立着“久住王员外家”的竖牌子旁边,有两把遮阳伞,一伞沿下挂着带有“饮子”二字的小牌,一伞沿下挂着“香饮子”的小牌。以上两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北宋东京“饮子”买卖的状况,表明在宋朝这是一个重要行业。
《清明上河图》中“香饮子”是什么?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巨匠郑振铎先生曾说,桥的南头下面有张伞卖饮料的,悬挂着“饮子”二字的招牌,由此可知,郑先生把“饮子”直释为饮料,颇具现代感,有种现在奶茶店的意味。但这里的饮料不是现在意义上“饮料”,《辞源》释“饮子”为汤药,并引杜甫诗句及《太平广记》有关记载为例证;《现代汉语小词典》谓:“饮子,宜于冷着喝的汤药”,其实“饮子”可释为一种有药用价值的饮料,多用草药、天然花果调试而成,可以看成是宋人的肥宅快乐水。
宋朝出现了史上最多的“饮子”方,紫苏饮、沉香饮、二陈饮、香薷饮、薄荷饮、桂花饮、乌饮等,这些饮子选用花叶、果实、药材,煎泡后味道非常清甜。其中紫苏饮作为官家盛赞的天下第一饮,在当时尤为盛行。元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载“宋仁宗命翰林院定熟水,奏曰:‘紫苏第一,沉香第二,麦门冬第三,以苏能下胸隔浮气。’”可见,紫苏饮的品级排在诸香之冠,沉香之上。明熊三拔《泰西水法》载:“凡为香,以其花草作之,如蔷薇、木樨、茉莉、梅莲之属。凡为味,以其花草作之,如薄荷茶茴香紫苏之属”,如此香气浓郁的紫苏用来煎水,自然是口味不错的饮品。明徐春甫《通用诸方》中记载:“元日用嫩槐枝七寸,紫苏一束入酒煎,一家旦起各饮一杯则一年无患。”寓意着“吉祥”,保一年平安,所以说紫苏能不是个好东西吗?
但更重要的,紫苏入药治病也是它从古至今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紫苏药用功效这样描述:“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现在的药用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主治风寒表证,脾胃气滞证,气滞胎动不安证,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紫苏叶和紫苏梗均可入药,但来自紫苏不同部位,功效与应用也有所差异,紫苏叶辛温芳香,长于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兼能行气宽中,治中焦气滞,又能解鱼蟹中毒。苏梗发散力弱,而长于理气安胎,善治中焦气滞及气滞胎动不安。紫苏解鱼蟹毒的疗效早在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中就有所记载:“食蟹中毒。治之方。紫苏,煮汁饮之三升。紫苏子捣汁饮之。亦良。”同时说明紫苏的成熟果实—紫苏子也能入药,紫苏子的药用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肠燥便秘,可见紫苏全身上下都是宝。
元方回:“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紫苏饮确实是适合夏季的解暑茶,新鲜的紫苏叶,可单用泡水,加入一两块冰糖调味,香气口感俱佳,也可配上其他药材使用,药效更佳。葱姜紫苏饮:紫苏叶10˜15g,葱段10g,姜5˜6g,熬水或泡茶饮。有发散风寒、和胃止呕的作用,主要作用于感冒初期,风寒犯胃的症状。
藿香紫苏饮:藿香10g,紫苏叶10˜15g,姜5˜6g,熬水或泡茶饮。适用于夏季胃肠型感冒,或食滞伤食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的情况。
苏梗藿香饮:紫苏梗20g,藿香10g,陈皮适量,泡水或煎汤,对缓解妊娠呕吐效果不错。
紫苏属辛散耗气之品,故气虚患者还需慎用。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无数瑰宝,如何“古为今用”,将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着实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此据《文物精华》1959年1期,郑振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
2、见《辞源》修订本第四册3423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北京版。
3、《现代汉语小词典》,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所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5月版,第659页。
4、李学林,崔瑛.《实用临床中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撰稿:黄希 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
初审:王怡
终审:伊传慧
来源:中国医学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