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卷了,就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吧

360影视 2025-01-22 17:41 3

摘要:每过一段时间,就想换工作。我也想安定下来,好好发展,但工作实在太让人疲惫,很难坚持。

请问,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每过一段时间,就想换工作。我也想安定下来,好好发展,但工作实在太让人疲惫,很难坚持。

工作做的越久,越找不到自己核心竞争力在哪。不想被替代,就只好卷加班时长,卷工作态度,特别难受。

怎么办?

恰巧,前段时间,我们刘润读书会直播间邀请到崔璀老师。她是优势星球发起人、Momself创始人,著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场优势》《职场晋升101》等畅销书。

关于如何在职场晋升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应用自己的优势,她有着深入的思考。关于职场上如何识人用人,利用好对方的优势,打好协作,她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听完了她的分享,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觉: 摆脱内卷的最好方法,可能就是找到优势,去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又该怎么做,才能找到优势呢?

我把崔璀老师在书里、直播中分享的一部分故事、思考、行动,整理了下来,分享给你,相信能给你一些启发。

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为什么我总想换工作?


有这么一个人,你可以叫他小王。 最近几年,小王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 太卷。 卷得厉害,喘不过气,又不得不卷。没意思。 在这种“没意思”里,有的人选择继续坚持。反正也不知道要去干嘛,先干着吧。但小王鼓起勇气,选择离开。 离开就离开吧。一番波折,小王找到另一份工作。 起初,什么都是新鲜的,上级也特别宽容,还会叮嘱他不要加班,慢慢学习,不要心急。小王觉得好极了:这家公司大概和之前的不太一样。所以,他一定要好好干,认真干,做出点成绩来。 但接着,事情开始慢慢不对了。 随着时间推移,上级逐渐没有了耐心,要求也越来越多。小王也还没完全适应,纰漏越来越多。 终于,在长久的煎熬之后,小王叹口气:算了。原来这家公司,和上家没什么不一样,又是我一厢情愿了。走吧。 到最后,你可能发现,小王好像一直在离开。 他的履历碎得可怜,短短三年工作时间,工作竟然换了5、6份。 根据BOSS直聘第三季度财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6.3%,报告期内平均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4460万,同比上涨37.7%;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的12个月内,付费企业数量达到490万,同比增长32.4%。 求职平台的数据向好,其实也在侧面反映小王们的不容易。 为什么会这样?崔璀老师说: 如果一个人在做与自己优势相违背的工作,那么无论他再怎么说服自己,也很难真正的爱上。 郑云端老师也说,职场竞争力的四维模型,包括知识、经验,能力和动力。 我们往往用知识和经验筛选简历,日常评价员工也往往集中在能力上,但动力这个关键因素,一直很少有人注意到。 你是否有动力做事,其实往往取决于你在做事的时候,是否在利用你自己的优势。 用优势做事,找到动力,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崔璀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笛子。她曾经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被很多人羡慕,但她并不快乐。 为什么? 原来,笛子重点高校毕业,毕业就进了知名的会计事务所,待遇不错,在很多同学、亲戚、朋友眼里,她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但她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工作会议中,被经理质疑,当面摔文件: 这就是你做的东西! 笛子自己,也很困惑。 为什么同事们做起来表格,都是又快又好?为什么一份报表,同事们好像扫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怎么我看一遍,看两遍,三遍,都看不出? 她不服气。所以,她愈发拼命地加班,空闲时间也安排了各种学习,想要补齐短板。 报表自己看三遍看不出问题来,那就看五遍,看十遍。自己做的慢,那就加班做,熬夜做,通宵做。 可是,她越想努力做好,错误给她带来的消耗就更大。终于,在又一次争辩之后,笛子累了。 算了,就这样吧。毁灭吧,不想干了。 最后,笛子还是选择了离开。 然后呢?她去哪了? 说起来你可能很难想象。 一个重点大学毕业,毕了业就进入高大上事务所工作的姑娘,现在在开一家中医馆。 发生了什么? 原来,笛子在离职之后,一直也没有提起精神来再去工作。兜兜转转大半年,她才重新提起精神,去试着上中医课。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年的跟诊时间里,笛子居然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哪怕是做一些照顾病人,刷罐子,洗地板这样的杂活,笛子也干得特别开心,特别起劲。 就这样,在中医馆里积累了几年之后,笛子决定:自己也开一家中医馆。这一开,生意好得不得了。 她,就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缝隙”。 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缝隙,就是选择自己确定的领域,热爱的领域,做这件事,能够为他人创造价值,为自己赢得一片天地,哪怕它并不“时髦”。 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不断波动,没有了标准答案的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生存缝隙。 因为,那个缝隙里,藏着你的优势,和你的向往。

我只有缺点,哪来的优势?


可是,我也有优势吗? 从小到大,我一直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缺点倒是不少。 别怕。崔璀老师说: 缺点背后,很可能藏着你的优势。 什么意思?我再给你讲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 当时,她初入职场没几年,表现优异,被提拔为主管,开启了“管理者”这个身份。 可是,自己真的适合管理吗?她打心眼里这么怀疑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她敏感,温和,一直处理不好“冲突”这件事。 甚至,她连指出问题的时候,都会胆怯地把同事叫到小办公室,单独地,慢慢地告诉他。 可她的前辈们,却不止一次告诉她,真正的管理者“应该”威严,“应该”不怒自威,“应该”气场两米八。 你应该强势一点,再强势一点。 好吧!于是,她决心找个机会,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领导力”。 恰巧,几周之后,有位同事因为粗心错失客户。机会来了!她克制住自己慌乱的内心,牢牢记住上级的指点,勉强在开放的办公室里指责了他两句。 还没来得及苛责自己的慌张,这位同事马上就反驳了回来。 当头一棒。她几乎完全愣住了,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很明显,这次试图展示自己领导力的尝试,失败了。 怎么办?我也想威风八面,伶牙俐齿,可我真的做不到,怎么办?我是不是真的没有领导力,也不适合做管理者? 于是,她陷入自卑和怀疑当中。直到几年后,一位HR副总裁的一句话,才让她停止了内耗。 这位HR副总说,你知道吗?无数的同事来找HR的时候,都是带着满肚子委屈的。只有你的团队成员不是,他们就事论事。这特别少见。 我想,不是他们没有情绪,而是和你一起工作,他们的情绪会被你消解。大概,这就是你的管理特色吧。 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的优势啊。 这句话,击中了她。对啊。原来这个真的不是我的问题。 我的共情力强,我敏感,所以我能够更好地察觉到团队成员的情绪,了解他们的状态。至于在大会议室里批评人,还是在小办公室里指出问题,这都只是形式而已。只要最后,团队始终在往前走,能持续拿到结果,不就好了吗? 这个故事,曾经真实地发生在崔璀老师身上。那个胆怯的年轻主管,也成长为了勇敢的创业者。 一个人,可能是没有优点和缺点的,只有“特点”。 当你在做不同事情,身处不同场景的时候,你的“特点”外显,这才变成了所谓的优点和缺点。 而这个特点,其实就是你的优势,是你“本来的样子”。 如果你敏感,内向,共情力很强,那么和别人冲突,拒绝别人的请求,对你来说就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去做一些需要和别人争论甚至冲突的岗位,比如说需要时时刻刻死盯合同的商务合约岗位,又比如说需要在工程现场大声争辩的工程管理岗位,那么,这份工作对你来说,便无疑是酷刑。 但换个场景呢?如果你去做内容创作,写短视频脚本,去做产品呢? 你反而可能会如鱼得水。 你会发现,自己几乎不需要做什么调研,仅凭感同身受,闭眼一想,就能12345列出用户的痛点是什么,难题是什么,几乎像是在用户的家里安装了摄像头。 为什么?答案还是因为你敏感,内向,共情力强。 因为足够敏感,足够细腻,所以你能感知到对方每一个细微的情绪,和情绪后边的需求。 别抗拒,这就是你本来的样子,是老天爷命中注定赏你吃的那碗饭。 你以为的缺点,其实在背后可能藏着你的优势。 而那些在深夜中,不断出现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本质上,可能就是你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时候,找错了对象和模子。因为那不是自己,那是别人。而你,几乎永远成为不了别人。 好吧。原来,如果你一直不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社会、环境、甚至你自己,可能就会一直规训你。 内向认真的人,被迫端起酒杯,说着不流利的祝酒词;大大咧咧的人,不得不低下头来,逼着自己坐在电脑前,一点点核对数据;开朗热情的人,把自己摁在座位上,拿起问卷,一点点琢磨用户的痛点;心思敏感细腻的人,举着电话,一次又一次拒绝对方的要求。 但是,那些找到自己优势的人呢?他们知道自己的节奏在哪,知道自己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把事做成。 技术专家拒绝没有必要的酒局,专心研究自己的专利;金牌记者推开大门,和一位又一位企业家展开交流;管理者摆摆手,说就这么定了,快速推进项目;手工博主打开摄像机,又开始了一天沉浸式的视频录制。 原来,努力和方向,真的可能需要有个先后顺序。 选择了对的方向之后,拿到成果,没有那么困难。 所以,如果你一直相信勤能补拙,咬牙努力,但结果一直不太如意的时候,你或许就应该稍微停一停,试着找找自己的优势了。

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


那么,具体怎么找呢? 你可以向内求,认真地问问自己。 什么意思?崔璀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做林曦。对于自己的工作,她特别焦虑,特别害怕。 怎么回事?原来,她是一位刚刚产后复工的妈妈,在银行负责贷款后审的工作。这个岗位,责任特别重大。并且,出了问题,追责机制要到林曦个人身上。 所以,林曦必须调动全身的精力和注意力,把头埋到报表之中,认认真真地看数据是否有错误。按理来说,事情到现在,一切正常。 一个不错的岗位,一份重大的责任。挺好的。 但问题,出现在林曦身上: 林曦真的对数据,很不敏感。真的很不擅长分析资料。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我想,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或者读某些晦涩难懂的文件时,都有同感。 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另外一种语言。 你好不容易集中精神读完这句话,但上句话你又给忘掉了。有时候,你感觉自己简直像是在玉米地里掰玉米的狗熊。走完了一大片玉米地,怀里的玉米却始终没增加。 但你又清楚,自己绝不能出错。因为出错的后果,你无法承受。 身处这种情况,林曦又害怕,又焦虑。但是,越焦虑,越害怕,效率就越低,工作就好像永远做不完。 有时候,明明都睡着了,但她还是会梦见自己还在对各种表单,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后来,在崔璀老师团队的帮助下,林曦慢慢理解了一件事:她没有分析力的优势。 对那些分析力很强的人来说,在繁杂的表目中抽丝剥茧,互相验证,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对她来说,这就是煎熬。 那么,她在什么方面有优势呢?林曦的优势,是行动力,是交往力,学习力,驱动力。 所以,她需要跑起来,动起来,不断和人沟通,不断组织一次又一次线下活动,认识新的人,了解新的事,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最后,她选择成为一名芳香保健师。 通过不断举办芳香疗愈工作坊,林曦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故事说完了。或许,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里,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 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到底是享受它,沉浸在其中,还是特别抵触,怎么努力也没办法及格,你自己一定心里有数。 这个心里有数,就是你找寻优势时,最好的凭证和依据。 向内求,你就能找到答案。 那么,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 有的。 崔璀老师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叫“成功画面法”。 什么意思? 给自己5分钟的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摆个最舒服的姿势,调整好呼吸,然后默默地想一件事: 五年之后,我正在工作。我在忙什么?试着去找那个画面。 找画面的同时,问问自己:你高兴吗?愉悦吗?如果答案是Yes,那么你的愉悦感从哪来?你在哪?你的周围有什么?你身边的人,又是谁? 在一开始,画面可能有点模糊,不要紧。因为只要你体会到了那个愉悦感,哪怕只有一点点,就好。仔细感受和体会那份愉悦感,感受随之而来的宁静,快乐,那种人生充满希望的感觉,你的画面,就会越来越清晰。 如果实在还是找不到,不要急。因为这个愉悦感,多半来自于你过去做过的一些事情。种子没有发芽,那是因为还没有到时候,你可能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人生体验。 耐心地等,默默地尝试,认真地做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 等到突然有一天,如果你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感受到了那份愉悦,感觉人生充满希望。别怀疑,时候到了。 换个角度,老员工也能发挥新优势
可是,组织呢? 如果员工们都想要发挥优势,都要离职去做其它工作,组织怎么办? 别担心。很多职位,只需要管理者换个角度,就能让员工在不离职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什么角度?镜头转到下一个故事主角,她叫做小黄。 小黄特别容易察觉到对方的感受,共情能力特别强,所以拒绝别人,对她来说要耗费很多能量,很难。 后果可想而知。任务越接越多,人越来越累,但都没有太理想的结果。怎么办?小黄左思右想,鼓起勇气找到上级,说自己的工作遇到了困难,特别苦恼。 但管理者们,没有接住这份苦恼。 他们告诉小黄,说工作不应该有太多情绪。做工作不能太脆弱。这是年轻人都得经历的一关。管理者们,没有真正地尊重小黄,而是粗暴地让小黄接受他们早就成熟的世界观。 反正,不论怎么说,在小黄听来,这就是对自己的否定: 你,不行。 委屈。失落。否定。种种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于是,小黄就真的失去了沟通的欲望,走掉了。 这位小黄,就是崔璀老师的团队成员之一。后来,他们为小黄专门做了一份“优势使用说明书”,并邀请她回来。 小黄还有些不自信,说我能行吗?他们说,能行。 这个“你能行”的底气,从哪来?就从优势视角来。 因为看到了小黄的优势,看到了小黄的不一样,所以,他们相信小黄会用自己的方式,做好工作,同时,给到了她更多的反馈和尊重。 他们说,你总是能对不同的声音,保持自己的善意。他们说,你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者,无论是产品,还是销售,还是运营方面的需求,你都能考虑到。 小黄也觉得不一样了。 因为,她的不一样,被看到了。 在她身上的标签,不再是玻璃心,不再是软弱,而是善意,开放,包容,能Get到多方的需求。 于是,对于工作,她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也发挥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有次,她甚至主动承认,多个任务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她还需要再努努力,掌握自己的节奏。 你能体会这前后之间的差异吗? 之前,为了让小黄不“玻璃心”,管理者们几乎是想尽了办法,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她最终还是走了。 但现在,管理者们认同了她的不一样,她反而开始主动优化自己的“玻璃心”。 这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 管理者的任务,并不是去改变人,而是运用好每个人的才干,把他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 崔璀老师说,小黄最后居然说了这么一句话。她说,感谢你们给我提供情绪价值。 原来,尊重彼此,认同彼此的差异,就已经意味着你在给出情绪价值了。 而这,并不需要搜肠刮肚,不是从心窝子里硬掏出来,不需要让自己变得情绪过载。 你要做的,可能只是从内心里真正认同员工的“不一样”,看到他们的优势,打心眼里认为,用好优势,能让他们释放出更多的价值。如此,情绪价值,就会在你们之间的相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原来如此。在了解了优势之后,可能你会突然发现: 怪不得,人和人之间有冲突。因为冲突的底层,是“不一样”。 你和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处理同一件事情的时候,理所当然会有分歧的地方。 所以,如果要合作,要管理,了解他人的优势,可能和了解自己的优势一样重要。 感谢崔璀老师的分享。 一个人努力,会提高分数。但一群人努力,可能只会提高分数线。 考试如此,职场,也是如此。因为资源有限,所以同质化竞争处处都在。 内卷,很难避免。 而想要摆脱内卷的最好方法,可能就是找到你的优势,找到你擅长做的事情,找到那个属于你的生存缝隙。 那个缝隙里,藏着你的优势,和你的向往。 所以,去做吧,去一点一点尝试,一点一点体验吧。即使这很难。 《一代宗师》里,有句特别著名的台词,是: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到了现代社会,好像见天地很容易,见众生也并不难,唯有见自己是最困难的。 对自己诚实,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好多人一辈子也没做好的那件事。 祝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诚实,发挥好自己的优势。 祝你,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祝你,摆脱内卷。

来源:面包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