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美国OpenAI公司最新的o1大模型正式版。
1、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美国OpenAI公司最新的o1大模型正式版。
扎克伯格:赶紧封,威胁国家安全。
公知:英伟达不卖GPU就是渣渣。
美国封禁ChatGPT 接口。
公知:国完了,差距越拉越大,永远追不上。
2、谷哥发布Willow量子芯片。
公知:国完了,被吊打。
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性能性与Willow旗鼓相当。
公知:没听过。
3、美国2025年将建商业核聚变电站。
公知:国完了,被吊打。
中国的“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公知:没听过。
中国“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于1996年立项,到现在差不多30年。
1996年,HT-7U立项,2003年更名EAST(东方超环)。
2006年9月28日,1亿℃,首次放电20~200KA,不足3s。
2016年1月28日,5000万℃,102s(从此以后,中国人造太阳领先世界)。
2016年11月2日,60s,稳态高约束。
2017年7月3日,5000万℃,101.2s,稳态长脉冲高约束。
2021年5月28日,1.2亿℃,101s,以及1.6亿℃20s。
2021年12月30日,7000万℃,1056s,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
2023年4月12日,403s,长脉冲稳态高约束。
2025年1月20日,1亿℃,1066s,长脉冲高约束。
这30年可以说每10年就差不多实现了运行时间10倍的跨越。
从立项到运行3秒花了10年。
从运行3称到稳态运行100秒花了10年。
从100秒到稳态远行1066秒花了10年。
1066秒就是17.8分钟,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未来10年差不多可以突破200分钟,而一般认为持续发电的门槛是2小时,也就是10年后中国的核聚变差不多可以进入商业化。
这么一看,确实和美国人有很大差距啊!
人家今年就可以建商业化电站了,这不就是有10年的差距吗?
实际上是美国联邦核聚变系统公司(CFS)宣布的一项计划,说他们将在弗吉尼亚州建设全球首座商用核聚变发电厂,计划在2030年代初实现发电目标。
然而,美国能源部聚变能源科学办公室负责人阿兰(Jean Paul Allain)在去年9月份对CNN的记者说:“数十年来,美国在核聚变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现在,中国有望赢得这场竞赛。”
美国核聚变工业协会(FIA)首席执行官霍兰德(Andrew Holland)说:美国的托卡马克装置已经老化,需要依靠日本、欧洲和英国的机器来推进研究。
美国的专业人士都说困难重重,而我们国内的一些“人”,看到人家画的大饼,就比啃了骨头还高兴。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ITER计划始于1985年,中国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加入该计划。七个成员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
ITER的设计运转温度是10亿℃,终极计划聚变能量增益Q>10,运转的预期时间是2035年。
也就是说,无论国际上还是中国,商用核聚变的重点发力时间都是2035年左右。
美国人现在自身都难以顾及,更不可能比ITER早商业化。
东方超环(EAST)放电装置内部真实采集过程
基于东方超环(EAST)等装置的前期技术铺垫,目前正好处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按照预期发展趋势,在未来10年,中国是可能按照计划突破的。
所以,中国的一些突破就和巧克力一样,中国人吃了没事,美国人吃了也没事,但是狗吃了有事!
来源:熊孩子爱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