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去年春节,为了图个“团圆热闹”,我提议把双方父母都接来我家一起过年,没想到,这个决定成了我人生中最大的“翻车”经历。
我叫王立明,今年34岁,出生在一个北方农村家庭。
高中毕业后,我外出打工,后来考了成人大专,学的是机械设计。
虽然学历不高,但我一直很努力,现在在一家机械厂上班,做技术主管。
我的老婆叫张晓丽,比我小两岁,长得秀气,是个小学老师。
我们在三年前结婚,婚后在市区买了套两居室的房子,虽然房贷压力大,但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妻子性格温柔,但也有些倔强;我呢,性子直,脾气急,平时小吵小闹少不了,但感情一直不错。
我的父母还住在老家,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常年种田,母亲身体不好,腿有点毛病。
妻子的父母住在市区,比我父母条件好些,岳父是退休工人,岳母是家庭主妇。
我们夫妻俩平时各自孝敬自己的父母,节假日轮流探望,虽然麻烦,但也算相安无事。
可是去年春节,为了图个“团圆热闹”,我提议把双方父母都接来我家一起过年,没想到,这个决定成了我人生中最大的“翻车”经历。
那天距离春节只有三天,我开车先把爸妈从老家接到市区,紧接着又去岳父母家接他们。一路上,大家还挺热闹,岳父跟我爸聊种地的事,岳母和我妈说家常。可谁能想到,刚到家还没两天,就开始“鸡飞狗跳”了。
我妈是个特别勤快的人,家里一刻都闲不住。
她一进门就把厨房“接管”了,开着嗓子喊:“晓丽,这菜你洗错了,韭菜要一根根摘,别这么随便啊!”晓丽当时脸色就有点不对劲,但还是忍着,把菜重新洗了一遍。
下一顿饭,我妈又嫌她蒸馒头不够劲道,说城里人不会做饭,这话刚好被岳母听到,岳母当时就不高兴了,回嘴道:“我们晓丽工作忙,哪像你们农村人天天在家闲着?”
我妈一听这话,当时就黑了脸,嘴里嘟囔着:“说话别这么难听,谁闲着了?”我赶紧打圆场:“妈,岳母,大家都别生气,过年图个高兴。”
可这还只是开始。
大年三十那天,我妈早上五点就起床开始忙活,擀饺子皮、剁馅,折腾了快两个小时。
到了七点,岳母才睡眼惺忪地从房间出来,一看我妈忙成这样,就说:“哎呀,嫂子,早上不用这么早起来吧?这年三十图的就是轻松自在。”我妈的脸当场就拉下来了:“轻松自在?那哪来的年味儿?
我们农村人过年讲究的是早早忙活,图吉利。”岳母也不甘示弱:“那是你们习惯,我们城里人可不讲究这些。”一句话,把我妈气得摔了手里的擀面杖,直接回了房间。
我和晓丽赶紧过去劝我妈,可她一看到晓丽就说:“你妈这人怎么这样?一点也不懂事!这年还过不过了?”
晓丽脸上也挂不住,回了一句:“我妈怎么了?她好心劝您别太累,您还不领情!”两人一来一回,火药味越来越浓,我夹在中间只觉得脑袋都快炸了。
到了晚上,吃年夜饭的时候,气氛依旧紧张。
我妈炖了一锅猪蹄汤,端上桌后特别骄傲地说:“这是我拿手菜,农村自家养的猪,味儿正!”可岳母尝了一口,说了句:“太油腻了,汤这么浑,城里人可吃不惯。”我妈听完,当场就甩了筷子:“我们农村人这汤就是这么炖的,你们爱吃不吃!”岳父也有点尴尬,劝了岳母两句,可岳母反倒嘟囔:“怎么说就怎么有理了?
难不成城里人就得学农村人?”于是,一桌饭吃得鸡飞狗跳,谁也没吃好。
大年初一,矛盾彻底激化了。
早上,我妈让晓丽去厨房帮忙,晓丽说:“妈,我昨天就说了,今天早上要带爸妈去公园逛逛,您先忙会儿吧。”
我妈一听,脸都绿了:“你这媳妇当的,公园重要还是家里重要?再说了,逛公园是什么讲究,过年不都得在家待着?”
岳母听到后,直接从房间走出来,说:“嫂子,晓丽这么做没错吧?你们农村那一套,别非要绑在我们身上。”
这下好了,我妈彻底炸了:“你什么意思?农村人怎么了?农村人就低人一等了?”
岳母也不甘示弱:“我可没这么说,你倒自己急了。”
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岳父和我爸劝不住,我也劝不住,晓丽眼圈都红了,回房间躲起来哭。
我妈还不依不饶:“你看你娶的媳妇,胳膊肘往外拐!”
我这火气也上来了:“妈,您别说了,晓丽哪点做得不好了?”
这一句话,我妈更炸了:“行,行,你现在翅膀硬了,护着你媳妇了是吧?那以后我们别来了,免得碍你的眼!”
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人都快崩溃了。
等到初二,我开车把双方父母送回了家,路上谁也没说话。
回到家后,我和晓丽大吵了一架,她哭着问我:“你说,我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我妈就该让着你妈?咱家以后是不是只有你妈有发言权?”
我吼回去:“我夹在中间容易吗?你就不能退一步?”那一夜,我们谁也没睡好。
今年腊月初,我妈打电话问我:“立明,今年过年怎么安排?”
我支支吾吾地说:“妈,我们今年不打算接你们过来了,还是在家自己过吧。”
她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说:“行,反正我们农村人不讲究。”挂了电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晓丽听到后,也叹了口气:“也好,大家各回各家,省得再闹矛盾。”
其实,我知道,不管是我妈还是岳母,她们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难免发生矛盾。
去年那场“闹剧”虽然过去了,但伤害却还留在每个人心里。 今年我们选择了“各回各家”,但我也在想,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何处理好父母与伴侣的关系,是我必须学会的课题。
大年夜的烟花快要燃起了,但我心里却始终没有轻松下来。
也许,总有一天,双方父母都不在了,那时,我们会不会怀念这些“闹翻天”的时光?
想着想着,我又点开了通讯录,犹豫着要不要给爸妈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年夜饭准备了什么……我盯着手机屏幕,手指悬在“拨通”键上,却迟迟没有按下去。
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去年过年的画面——那一桌热气腾腾却冷了气氛的年夜饭,那些争吵、埋怨,还有晓丽躲在被子里无声哭泣的样子。
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我放下手机,叹了口气,走到阳台上点了根烟。
晓丽端着洗好的水果走出来,看到我抽烟,皱了皱眉:“怎么又抽上了
不是说好了少抽点吗?”语气里带着些许责备,但更多的是关心。
我掐灭了烟头,把她拉过来坐在沙发上,轻声说:“晓丽,今年过年咱俩就在家好好过吧,清清静静的,谁也不惹谁。”她低头摆弄着手里的橙子,半天没说话。
“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妈不好相处?”我试探着问。
晓丽抬起头,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说实话,你妈是有点强势,但我妈也不是没问题。去年那事儿……其实我也有责任,没站在你妈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当时觉得委屈,现在回头想想,她一个农村出来的老人,能来城里过年,和我们一起住,肯定也不习惯吧。”
听她这么一说,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晓丽,其实我妈心里也不好受。她回去后跟我爸说了好几次,说农村人再怎么辛苦,到了城里人眼里也不值一提。我知道她嘴硬心软,去年那一架吵得她心里也有疙瘩。可你知道的,她那种人,绝对不会主动低头。”
晓丽叹了一口气,靠在我肩膀上:“那你说怎么办呢?咱们两边都是父母,我也想让他们和和气气的,可现实就是,他们的生活观念、习惯都不一样,真要凑在一块儿,迟早还得吵。去年那种事,我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我点点头,轻轻握住她的手:“所以今年各回各家,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
晓丽没再说话,靠在我肩膀上安静了很久。屋子里只有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
腊月二十三,小年到了。
单位放了假,我和晓丽各自给双方父母打了个电话,问了问家里的情况。
电话里,我妈语气平淡,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你们忙自己的吧。”我听得出来,她心里还有些不痛快,但也没多说什么。
挂了电话,我有些恍惚地想起小时候跟父母一起过年的场景。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过年却总是热热闹闹的。
父母从腊月中旬就开始忙活,杀年猪、灌香肠、腌腊肉,家里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
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炕头上吃年夜饭,虽然没有什么大鱼大肉,但那种温暖的感觉,至今仍刻在我的记忆里。
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年味儿却淡了。
人也没以前那么容易满足了。
小时候我盼着长大,想着以后能带父母去城里享福;现在长大了,却发现城里的生活和父母的习惯格格不入,反倒让他们觉得不自在。 人这一生,好像总是在权衡中妥协,在妥协中遗憾。
晓丽看我发呆,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想什么呢?”
我回过神,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想着小时候过年的事儿。那时候多简单啊,一家人吃顿饺子,放几挂鞭炮,就觉得特别幸福。”
晓丽笑了:“小时候的事儿哪能跟现在比?
小时候没房贷压力,也不用想着怎么平衡两边的关系,当然幸福。”说完,她顿了顿,接着说,“我觉得人不能光看过去,日子还是要往前过的。
爸妈那边咱们尽量多沟通吧,平时多去看看他们,也不一定非得过年才团圆。”
我点点头:“你说得对,其实陪伴不一定非得在过年。只要我们心里装着他们,这就够了。”
窗外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屋子里是一片温暖的安静。 今年的年夜饭,我们没有团聚在一起,但我知道,爱一直都在。明年,或许会有更好的安排。
来源:婚姻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