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招生大战”开启“全年无休”模式:密集开放=重度忧虑?

360影视 2025-01-23 00:46 3

摘要:前段时间,我见了一位在一线城市“普通梯队”国际高中的校长,他脸上愁云密布,同时小心翼翼地藏着一个忧虑:“我应该今晚就辞职还是明早再开溜”?同时,这个景象也使我联想到最近国际学校圈发生的若干情况,以及背后的焦虑与淡定……

前段时间,我见了一位在一线城市“普通梯队”国际高中的校长,他脸上愁云密布,同时小心翼翼地藏着一个忧虑:“我应该今晚就辞职还是明早再开溜”?同时,这个景象也使我联想到最近国际学校圈发生的若干情况,以及背后的焦虑与淡定……

今年年初,可能是我从事国际教育行业这么多来见到的国际学校“开放日”最密集的时期,大家已经不再按春招或秋招的“固定节奏”了,不厌其烦地开放,邀请有意向的家庭进校园,不停“抢跑”招募新生,希望以此让学校得以维持或更好地生存下去。背后的诸多忧虑谁懂?

前文中的那位校长为什么想“逃跑”?目前,除了个别一线城市已经发展得非常壮大的a-level巨头,纯国际高中的日子不好过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没有“学苗”,要等着别人家初中的“溢出”才可以,也就是说,别人家初中的毕业生,对自己的高中不满意,然后才到你这来。或者别人家没有高中,学生初中毕业后没有地方去。

现在的情形是,12个年级的学校,大家都对自己的初中毕业生盖子捂得很严实,希望他们尽可能在本校高中就读,那么,这些纯国际高中的生存自然受到挑战,他们是目前最焦虑的学校群体之一。

很多知名学校的小学异常难进,是因为他们大部分可以直升本校的初中,初中可以一定比例直升自己的优质高中,大家拼得是“概率”。如今,高中的战略意义更加重大。因为如果没有出色闪亮的自有高中部,从外面招募别人家的学生很难且成本高就不说了,自己初中的优质学生会跑光,自有高中的品质更难得到打造。

而一所全学段的学校,之所以品质普通,很多时候就是:高中不振,初中尖子生溜走,只有小学还有几百个学生,在短暂地喧闹着……为何说短暂地喧闹着?因为现在生育率降低,即使是很好品质的小学,招生数量也在迅猛下降。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人谈过,但确实是各位校长心中的一个小“患”。因为国际学校办普高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作为从高考过来人,我们都深知,每个地区都仅有寥寥几所高质量(有大量考上清北复交985/211的学生)普高。为何好的普高这样有限?因为普高的各学科熟练教师实在稀缺和珍贵。他们都研究高考多年,精准掌握趋势和动向,是当之无愧的提分专家,而根据我们的高考制度,没有个人陈述、文书、可以持续刷分的语言标化成绩等,我们有且只有一次高考机会,仅卷面的1分之差,就可造成大学录取结果上的鸿沟。

除了学术水准很难打造出来之外,国际化学校办普高比较困难的另一个问题是:成本下不去,学费降不下来,学生数量上不来。跟国际比,我们国家的大学费用低廉。因此,家长仅在高中阶段就总计花几十万学费+生活费,仅为了考个国内大学,这实在是一个很难的决定。但是,你说,学校就非得收这么高的费吗?是的,因为国际化学校的师资教室设施设备住宿餐食等,都是高标准的,因为你使用了这一切,这就是硬性的“人均培养成本”,因此收费下不来。

收费标准下不来→家长付不起学费→学校普高只能有少量学生→学校营收跟不上。只能撑着。在办普高这块,各学校“八仙过海,各有神通”,有的学校用打折等暗降学费法以吸引人数,因为必须要发展学校的教育教研,要品质;有的学校一开始就狠狠心定下一个亲民价格,确保周边老百姓付得起;有的学校则采用共享国际部师资以降低成本。

不过好在大部分学校的大校长都有普高背景,因此方向基本不可能有问题,就是在各显神通上,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吧。第二个优势是,现在人口红利在十几岁阶段的孩子这里,还有一些余温,普高的发展,在当下这个时代,跟其他学段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比,尚有微弱机会。

这里主要拿大城市的IB和A-level这两大主流体系举例。对IB来说,由于成本高,要求高,师资贵,教师培养和成长周期长等,一个城市的高品质IB学校的格局通常情况下需要一些时间来形成。格局形成后不太容易被打破。也就是说,IB很难有“黑马校”。因为老大哥地位不好撼动。

而且,对进入较晚,决心和财力均没有那么雄厚的学校投资者来说,持续高标准投入多年,不计回报,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但A-level就不一样了。A-level甚至可以脱产在机构进行学习,说明对它的考试方向和内容,是有迹可循的,而这个“迹”并不难实现。也就是说,办好A-level学部/学校,套路清晰,路径明确。A-level课程体系学段/学校的“发迹”,也是“野路子办学”的重灾区,比如,招生渠道高佣金策略;挖/买别人的学生;高额奖学金以表示实质意义上的免学费;考上海外顶尖大学还出部分学费作为奖励等等。

简单来说,A-level有野路子起来的机会,IB则基本上不可能一鸣惊人。从另一个层面看,A-level学校的竞争白热化,拼得就是谁在短期内“将体量做大+有牛剑录取”,这就是成功了。所以,我认为,A-level领域的竞争,目前已经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地步,破局之道是,更多地研究区域内的竞品和“准竞品”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上面提到一些办学“野路子”。众所周知,一些A-level学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出来了一些“非凡”路径,获取了学生,得到了营收,学校得以立足立稳。同时,这些个操作策略也在被很多“徒子徒孙”继续沿用,因此,市场上也发展出来一些新学校,从学生数量来说,办得还不错。但是,在具体操作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有一些“麻烦”。

比如,某些新学校跟流量自媒体走得特别近,钞票一撒,众多博主就去了,给了学校充足曝光。然而,突然出现的一个小小的危机公关事件,引起了各类自媒体和博主的流量狂欢,事情在网络上被闹得很大,以致于学校公然发律师函,才缓慢地解决了问题,但是其对学校声誉的糟糕的影响,已经发生了。

在这个算法时代,使用流量,而不是被流量“使用”,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是“驾驭金钱,而不是被金钱所驾驭”一样难。自媒体的生存根基是“流量”,学校的命根子是“学生在读声誉”,当两者冲突时,自媒体肯定是要流量的,这时学校便成了弱势群体。因此,在学校对外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行为上,尺度的把握是其中难点。儒家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实在是值得各位管理者时时挂在心上。

如今各类择校渠道繁盛,本质上是因为流量来源变得比较广泛。30年前,一些品牌的广告,只要在中央电视台一播,全国人民瞬间就可以知道并信赖这家品牌。如今不同,每个抖音头部和中部博主都得好生伺候,因为他们都可以带流量,转化客户咨询。

对学校来说也是这样,所以,如今国际高中的生均获客成本是一个惊人数字,一二线城市的话,大概在大几万甚至10万+之多。采用超高佣金策略的新学校还不在此列。外部环境变化了,但人们适应还需要时间。所以,着急上火的学校决策者,突然转身对自己的校长或招办主任心生不满,怎么看都不舒服,所以,很多学校在频繁换人和招新人,希望找到解决学生数量增长的“灵丹妙药”。

这让我想起在2017年我参与筹备的一所美国高中,我们当时的学费是18万/年,我们自己都觉得很贵,但招生却异常顺利。其中有一位妈妈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你们应该收费30+万一年,因为我们不想跟只能掏得出18万一年的人做同学。

如今,很多人都困在老板“既要又要还要”的苛刻要求中,很多家长也买家心态强烈,让学校不堪其烦。此情此景,让人想起来作家王小波关于“似水流年”之浪漫且伤感的说法:就如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潺潺流水,粼粼流光,落叶,浮木,空玻璃瓶,一样一样从身上流过去。所以,这个发生在2017年的学费有关的往事,在印证着国际教育行业那个烈火烹油,花团锦簇的时代,确实曾经真实出现过。

最近与上海一所新学校的戏剧学科外教对话,她对“学生追求主科成绩,对戏剧科目兴趣寡淡”的现象颇为烦恼,但是她又真切地在努力做着自己应有的工作。

比如,她说,她会跟学生说:嘿!你想成为成功人士是吗?假如你将来要当一个CEO,你要不要学会演讲,使用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说服和带领大家,体现你的领导力,实现工作目标?如果你将来有很忙碌的生活,你时常需要通过欣赏艺术作品,看一场电影或戏剧,来使自己放松和喘息,然后继续你的人生。——如果你想,来吧,就是戏剧!

我觉得她将“艺术教育”和“它与学生的人生将产生什么用的关联”洞察明确。这就是教育的迷人味道。教育的水准不体现在大而空的对外理念上。教育将作用于人,也必须能与人深切相关。

这样的学校,我认为充满希望。这个世界上,但凡用能用简单语言点明事物基本逻辑的,都是厉害的角色。我相信,这类学校,和同样遵循教育本质,具有强大运营管理能力,能够及时适应变化的众多学校一起,都是“能够使人类世界变得更好”的希望。

来源:顶思TopSchool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