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1月21日报道,原题:为什么美国科技公司难以复制中国微信式的“超级应用”模式 研究表明,美国人每月平均使用46个移动应用程序来完成各种日常任务。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将所有这些程序整合到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中,一站式完成社交、订餐、支付房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1月21日报道,原题:为什么美国科技公司难以复制中国微信式的“超级应用”模式 研究表明,美国人每月平均使用46个移动应用程序来完成各种日常任务。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将所有这些程序整合到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中,一站式完成社交、订餐、支付房租甚至咨询医生等,这就是俗称的“超级应用”。
最好、最流行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微信。其始于2011年,起初是一个消息和照片分享应用,并逐渐涉足支付、游戏、购物领域。在韩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用户都在使用(社交应用)Kakao。日本有(社交应用)LINE,东南亚有(打车应用)Grab,印度有(支付应用)Paytm。
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高级科技记者阿尔琼·卡帕尔说:“超级应用之所以能在中国乃至更广泛的亚洲市场流行,是因为亚洲人对互联网非常精通。他们已经跨越桌面端,直接进入移动端。”
在亚洲,促使超级应用出现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数字钱包。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丹·普鲁多姆说:“美国的消费者和商家非常依赖信用卡,而在中国和亚洲许多地方不是这样。当有一个更便宜、更便捷的交易方式时,这当然会促使超级应用在亚洲的出现。”
硅谷的许多人一直认为微信是移动应用的黄金标杆,而科技公司也立志为美国市场打造下一个超级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在美国看到了超级应用,它们只是没有微信那么超级。例如,马斯克一直在谈论将社交应用X变为一个超级应用,比如将支付和其他功能引入X。此外,脸书、亚马逊和优步都在尝试扩展新的功能。
科技公司无法将超级应用模式引入美国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监管环境。另一个阻碍是市场竞争,阿尔琼说:“美国市场更加碎片化。在中国,微信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美国,有WhatsApp、iMessage、Signal、Telegram等不同的通信软件。多个不同的竞争对手经常互相竞争。”
至于未来,丹教授说:“很明显,消费者愿意使用他们喜欢的超级应用,他们不希望下载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因此,对于超级应用来说有实际的价值主张空间。”(作者杰夫·黄,白晓译)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