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是顶流的诱惑!我的买表终极版,从“神颜”大三针到“平平无奇”小三针,这些表没有对手

360影视 2025-01-23 12:23 2

摘要:买表分两种,一种是买得起的,买来取悦自己,另一种是一时还够不着,需要通过努力在未来某一天实现的“梦想款”。表态网上一期让我们这些表迷来谈朗格,于我朗格1就是入门,而毕业则是“大头”。我后来想了想,其实还有一个所谓的“终极款”——这辈子我可能都买不起(买不到)的

顶流诱惑

买表分两种,一种是买得起的,买来取悦自己,另一种是一时还够不着,需要通过努力在未来某一天实现的“梦想款”。表态网上一期让我们这些表迷来谈朗格,于我朗格1就是入门,而毕业则是“大头”。我后来想了想,其实还有一个所谓的“终极款”——这辈子我可能都买不起(买不到)的朗格,但却并不影响我花时间去研究和欣赏的。而这个终极款只能是理查朗格。

理查朗格,一个以品牌创始人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的长子理查·朗格(Richard Lange)命名的系列,这也是朗格唯一一个使用人名命名的系列。我不仅感叹了一下,这是一个在制表领域怎样名门望族的家庭,每一代先驱都拥有极大的成就。

在说这个系列之前,有必要先简述一下这位制表先驱的生平和伟大成就。理查·朗格出生于1845年,为1872年的一款二问报时腕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875年在父亲离世后和弟弟艾米·朗格(Emil Lange)接管家族企业,主要负责技术方面。众多的发明专利充分证明了他作为一个制表师的天分和成就。比如他将由父亲1867年设计并应用于怀表的跳秒装置结构加以改良,加载于当时自制机芯的四分之三夹板之上,并由艾米·朗格申请了专利。这一专利在经过现代朗格的重新演绎后,在理查朗格系列Jumping Seconds腕表以及纪念瓦尔特朗格诞辰100周年特别款1815“Homage to Walter Lang”中得已再现。

理查‧朗格

当然,他还有很多诸如在擒纵系统、上链系统等重要领域的结构和材料创新等方面的发明创造。尤其重要的是,他发现在合金材料中添加铍金属能够有效改善腕表游丝的弹性,对于保持腕表长期的准确走时至关重要。于是他于1930年以“钟表游丝使用的金属合金”为标题提交了专利申请,后获得批准。时至今日,这一专利仍广泛应用在游丝制造中。除此之外,理查·朗格其他的重要作品还包括配备逆跳指针的万年历、单按钮的追针计时腕表等等。

当然了,理查朗格系列的特点是贵,看上去差不多的表款要比萨克森、1815系列贵不少,入手的门槛自然也是极高的,复杂款更是需要较好的经济实力——所以我说它是朗格终极款。不过我并不准备从最贵的开始说起,也不准备按品牌推出的时间顺序,一切还是从“简单款”开始吧。

理查朗格大三针腕表

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关于“最美大三针”的定义,理查朗格的大三针自然也有它的拥趸。朗格的三针一向以简约著称,不论是萨克森还是1815,初看之下觉得类似,却又大有不同。萨克森和1815系列的基础款主要是小三针和两针表款,前者为棒形金属立体刻度,后者为漆印的数字刻度,前者给人的感觉更加现代和干练,后者则更加传统和典雅。理查朗格系列和它们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罗马数字时标,更多了一份古典和庄重。

大三针其实是非常考验美学设计功底的,因为它很容易单调、乏味,让人找不到兴趣点。所以我平时更喜欢把盘面塞满一点的设计,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计时码表以及其他复杂款的原因之一。理查朗格基础款的设计可谓极致的讲究,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是它极致均衡和细节丰富的盘面设计。实现这一点非常不简单,可以总结成几个方面。第一,它的罗马刻度更加高挑,每个小时的刻度间距不远不近,时刻圈对盘面的填充和留白恰到好处,再多一分拥挤,少一分则空洞;盘面中央区域下沉,增加了整体的层次感。

第二,盘面设计源于朗格1935年的天文台怀表风格,放弃了轨道刻度,改为细密的1/6s刻度,这和机芯振频每秒步进距离和次数相匹配,大表针每一步轨迹都精准地踏在刻度之上。另外玫瑰金版本,15、30、45、60刻度使用了红色,这点细节起到了点缀但未浓妆的效果。

第三,表针是朗格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外形像个细长的枪头,弧面抛光,靠近针轴处收窄,既有太妃针的干净利落,又让视觉重心前移,和罗马数字刻度呼应的均衡感更好。还有就是它的针轴,增加了轴套,这个“不起眼”的设计,也让人觉得更加了古典韵味。就是这种不细看可能注意不到的细节,一旦注意到了,就会让人非常喜欢。

其次,机芯相比其他系列基础款配置更高,结构也更复杂、更好看。各个品牌手动计时机芯的基础款往往更喜欢做小三针款,包括朗格自家其他系列的基础款也多为小三针或是两针,这是因为小三针盘面设计相对简单,也更容易控制走时精度。而手动大三针把秒针移到时针分针同轴,这需要增加拖轮组,增加了动力稳定性、走时精准性等方面的难度。

事实上,为了更精准的走时,理查朗格基础款搭载的L041.2型机芯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其他系列基础款机芯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机芯3/4夹板上叠加了一块小夹板,擒纵部分有两套鹅颈微调装置,来实现更精准的调校和走时控制。而且这两个鹅颈曲线非常优美,交相呼应,甚至让我联想到了天鹅湖这种美丽的意境。机芯的其他特点就不赘述了,德国银材质、手工雕花的摆夹板、黄金套筒等等都是基本配置。

理查朗格MINUTE REPEATER三问腕表

第二枚“简单款”实际上是极为复杂的,它就是铂金的理查朗格MINUTE REPEATER三问腕表。盘面看上去非常简洁,款式和基础款有点接近,大三针变成了小三针,但表壳左侧的三问滑动装置彰显了它的尊贵身份。

分钟刻度使用了轨道刻度,这更加契合三问表读分的特点。而且表盘采用了三层结构的素色珐琅工艺,层次感提升的同时,也具有更加温润如玉的质感。即使39毫米的尺寸,也适合日常佩戴。但限量仅50枚,价格昂贵,对于多数朗格表迷而言还是难得一见的。

如今的三问功能腕表,是比陀飞轮等传统复杂腕表远远复杂的结构。所以我们看到大大小小、国内国外的机芯生产厂商或腕表品牌都有各式各样的陀飞轮机芯和腕表,但三问是极少可以制作的。三问表的机械程序需要完成约 720种不同的音序(一般通过低音、双音、高音完成时、刻、分的播报),才能完成任意时间的报时,难度可想而知。

而朗格的三问又是众多三问中的凤毛麟角。众所周知,三问表区分三六九等首先就是对音色演绎上的差异,这对于结构、材质、调校的要求极高。理查朗格三问表的声学品质标准可为卓越,明亮、清澈,甚至把余音绕梁和沁人心脾具象化了。这种效果,源于手工调音音簧与铂金950材质表壳的琴瑟和谐,来自对音槌制作的朱弦玉罄。这些组件均由朗格制表大师精心打造,经过多次组装、调试才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

不仅如此,理查朗格三问表还有三项顶尖技术。一是鸣响装置具有报时停顿消除功能。普通三问表会出现低音和高音之间的停顿,而理查朗格三问表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整点后的第一个 14分钟内无需出现“刻”的双音时,让鸣响更加连贯。二是专门设计了报时装置防受损结构,使得拉出表冠时三问装置无法启动,同时表冠在鸣响装置启动时亦无法拉出。三是设计了特殊的音槌阻挡器,使音槌在音簧被敲击后短暂停留在其原始位置,从而回弹音槌无法弹起并再次敲击到音簧。这一切,都在仅仅在39毫米直经、9.7毫米厚度的表壳之内。

复杂的结构也呈现出极致的机械结构之美。最引人注目就是镂空处理的鸣响装置,离心调节器由两个镜面弧形抛光的金色砝码维持平衡,运作时以每分钟2000转的速度旋转,非常具有观赏性。

理查朗格“荣誉勋章”腕表

第三枚看上去更加简单,平平无奇的小三针,却是扮猪吃老虎。除了小三针设计,在外观上也更加接近基础款。它被冠以 “ Pour le Mérite ” (荣誉勋章)自然不凡,这个名字在朗格整个品牌里都是顶尖技术的象征。 事实上,在经典简洁外表之下,搭载了一枚芝麻链传动系统的复杂机芯——朗格表厂自制L044.1型机芯。 传动系统对于腕表的走时非常重要,它需要为擒纵系统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动力,如果把擒纵系统比作机械表的大脑,那传动系统就是心脏。

一圈圈一层层的芝麻链通过两端分别缠绕着发条盒和锥形宝塔轮,将发条动力传递至走时轮系。之所以芝麻链被公认是最稳定的动力传输系统,关键就在于它能够根据发条能力状态不断改变传动比率:当发条满弦状态,此时动力较大,芝麻链会拉动宝塔轮直径较小的位置。随着能量的释放,芝麻链逐渐会拉动宝塔轮直径较大的位置,从而有效平衡了发条整个能量输出过程的稳定性。

我对芝麻链这一古老的传动结构有着极大的兴趣,只需看过一眼,就可以感受到它简直是对机械力学最有趣的展示。原来采用芝麻链系统的钟表体积较大,朗格把它装进直径只有40.5毫米的腕表里,制造工艺上是极其困难的。来看看机芯参数就能大体了解这种精密性到了如何“令人发指”的程度。

芝麻链传动系统透过底盖若隐若现

单单L044.1型机芯的芝麻链组件的零件数就达到了636个!让我拼636块乐高玩具都不简单,更别说如此微小、精密的零件了。另外在直径不足8.6毫米的宝塔轮内,还有一个由 38个零件组成的行星齿轮系统!这样的表,说是“内有乾坤”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理查朗格跳秒腕表

下面介绍的三款理查朗格系列腕表与上面三款在样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而其中的第一款在这三款里也属于“简单款”,它就是理查朗格Jumping Seconds跳秒腕表。起初我对这枚腕表有点“看不习惯”,主要因为它看上去有点“奇怪”的时间显示方式:修长的秒针针轴在等边三角形的顶端,时针、分针针轴分列三角形的底端,与常见的时针分针同轴的显示完全不同,甚至也不是三针一线常见规范针的模样。但是看待一件作品,尤其是朗格这样顶级品牌的作品,最忌讳的就是还不了解它就下结论。

这块表既然叫Jumping Seconds,就要动态的看它。顶点的大秒针以最大的程度凸显了它的特点,它像石英表一样一秒一步的方式显示时间的流动。如前所述,这一机械式的时间跳秒显示方式正是由于理查·朗格才发扬光大。所以在我看来,Jumping Seconds是理查朗格系列最具理查·朗格个人特色的表款。

朗格跳秒机构示意图

这个盘面布局初看不习惯,再看又觉得有点高级。首先,它的设计主题明确,突出重点,把最具特色的跳秒放在最C位。其次,它的设计传承自历史上的重要作品——以德累斯顿天文学家兼制表师约翰·海因里希·赛菲尔特(Johann Heinrich Seyffert) 1807年制作的天文台怀表设计布局为蓝本。

早期的跳秒怀表

三个圆形刻度圈相互重叠但不凌乱,小时刻度采用该系列一贯的罗马数字,分钟刻度红色点缀。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三圆交汇处是它的动力显示窗口,设计得非常巧妙,当动力不足时它会变成红色。Jumping Seconds具有三个非常了不起的技术特点。第一个肯定是它的跳秒装置,跳秒由急动长杠杆和星型齿轮控制,通过储能游丝控制能量的稳定释放,将每秒6次的摆轮振频转化为每秒一跳的显时方式。这个特点让它的机芯也更有看头,特殊的跳秒结构组件在擒纵系统的旁边,可以欣赏它的机械结构之美。

第二个是它的恒定动力擒纵系统,这个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它的重要作用是实现了发条弹性势能释放过程种非常复杂的能量控制。玩表的人都有经验,一般腕表的摆幅在落弦段是降低的,这会影响走时的准确性。而朗格的恒定动力擒纵系统能够保障腕表走时的持续精准与稳定。这项技术其实已经应用在朗格的多数腕表之中。第三个是秒针归零装置,即调整时间时秒针会瞬间归零。

一旦喜欢上Jumping Seconds就会欲罢不能,而且它也非常适合日常佩戴,表径39.9毫米,有银白和黑面两款。但是看看它的价格。多数人只剩望洋兴叹了。

理查朗格“荣誉勋章”陀飞轮腕表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更加昂贵和高级的存在。理查朗格系列另外一枚被冠名 “Pour le Mérite”的陀 飞轮大复杂表款。 表盘布局上和Jumping Seconds的风格类似,但它其实早于Jumping Seconds发布,功能特色上也完全不同: 顶端是分针盘,右侧是时针盘,左侧是一个镂空的秒针盘和一分钟陀飞轮装置。

说实话,我对陀飞轮本身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而它除了陀飞轮结构之外,还使用了芝麻链传动系统。这两种复杂结构叠加在一起,足见朗格对它倾注的心血。另外,它拥有41.9毫米的表径,需要更宽大的手腕适配它了。

理查朗格万年历“星宿月相”腕表

最后一个集大成者同样是朗格制表技术的顶流,它就是理查朗格系列的万年历“星宿月相”腕表。整体布局与上面两枚腕表类似,但为了万年历功能的显示增加了几个窗口:12时位置是朗格标志性的大日历显示,表盘左、右两侧设有星期和月份显示的小型窗口,闰年显示设于分钟圈数字“15”右侧的小圆窗内,设定正确后在2100年前无需调教。所有日历显示功能都可以实现瞬跳,确保任何时候显示时间都准确无误。另外在表盘正下方,还有一个动力储备显示窗口。整整14天的动力储备,应该不用担心不小心停走了。

更加别有洞天的是腕表背面,它呈现了一副优美的描绘出地球、月亮、太阳星群图。它制作的非常精美,采用了特殊涂层技术完美呈现了这一宇宙画面,并且能够准确显示29天12小时44分3秒的朔望月,直至1058年后才需校正—天。

只不过为了实现这么多功能,“星宿月相”尺寸较大,达到了45.5毫米的表径,不是一般手腕能够掌控的。但是比对手腕更加艰难的是它的价格,毕竟不把它戴在手腕上,作为一件艺术品来珍藏,它也是够格的。

如此看来,理查朗格系列贵有贵的道理。虽然该系列的多数表款都有不同材质和配色的版本,但总体上限量数量还是非常稀少的。理查朗格作为唯一一个使用人名作为系列名称的系列,自然倾注了朗格品牌极大心血,它们也必然成为德表乃至整个制表界举足轻重的作品。如此一来,说它是朗格的终极款,是不是一点也不为过?

Gardner

爱表,玩表,略懂表。

表态互动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评论区可以晒图啦!

晒出你的朗格表

我们选出一位读者送出

一份新年利是封

来源:鲁七七Lu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