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中毒」事件频发?央妈都看不下去了,一文揭露5大内幕

360影视 2025-01-23 12:53 2

摘要:比如她,怀孕5个月,为了宝宝,这也忌口,那也忌口,那么吃点水果可以了吧。

说好的车厘子自由呢?今年这车厘子,还能不能吃啊?

想必,有不少朋友和耳朵一样,趁着最近车厘子降价,奢侈了一把。

谁知道,网上一连串的车厘子中毒消息,把很多人都给劝退了。

比如她,怀孕5个月,为了宝宝,这也忌口,那也忌口,那么吃点水果可以了吧。

这不,冬天进口车厘子上市,老公特意给她买了点。

没想到一斤下肚,上吐下泻,肚子发硬,直接进了急诊室。

最后诊断结果是:食物中毒。

庆幸治疗及时,没啥大碍,不过准女人还是被吓个不轻:

“不知道是车厘子没洗干净还是吃太多了,除了车厘子晚饭没吃什么别的。”

再比如,号称以一己之力,将车厘子打下的“三斤姐”。

广东一姐们,买了5斤车厘子,一口气炫了3斤。

结果又是喉咙肿痛,又是持续高烧,去医院输液,眼睛肿成“悲伤蛙”。

还有一大堆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吃完车厘子,又是拉稀,又是呕吐。

总而言之,这果子不仅费钱,还“废命”,糟了老罪了。

紧随而来的,还有一些传言:车厘子保鲜是用药水泡的,吃5颗车厘子就会导致氰化物中毒等等。

一个比一个吓人。

是不是真的啊?

今天,耳朵就掰开了和大家聊一聊。

02

毒性

食品安全大过天,大家所有的关心和担忧都是必要的。

这不,央妈也专门出了期节目,给大家揭秘了车厘子一些内幕。

先说,吃车厘子会不会中毒。

一句话“不谈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

有说车厘子含铁,吃多了会“铁中毒”。

的确,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人来说,一次如果摄入约1200毫克铁,便可能引发中毒。

不过,车厘子的铁含量只有0.36毫克/100克。

也就是说,想要达到毒发的量,你得一次性炫完333公斤。

同样的道理,有人说吃车厘子能补铁补血。

这么点含量能干啥,还不如多吃点猪肉。

再就是所谓的氰化物中毒,这个咋说呢?

植物中的氰化物通常是以氰苷形式存在的,车厘子的果核也的确含有氰苷。

可是谁吃车厘子,会连核一起吃啊。

更别说,想要中毒你先要破坏果核细胞壁,等达到人体中毒的量,也就是29毫克氰化物,你得一口气吃掉约44斤车厘子,还是连核一起啃的情况下。

既然如此,那么为啥有些人吃了车厘子会感到不适,甚至出现病症呢?

两个原因。

一个是因为车厘子富含纤维素,不易消化。

脾胃虚的人,一次性吃得太多,的确会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

另外一个是车厘子属热性水果,性偏温,湿热体质的人吃了多可能会导致口干舌燥、口腔溃疡、便秘等。

除此之外,网上的一些所谓“中毒”其实也是凑巧了。

比如“三斤姐”,后来她自己也辟谣说了,自己是因为发烧,去输液导致药物过敏,才变成“悲伤蛙”。

03

降价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不对啊,好货不愁卖,既然中毒一说不成立,那么为啥今年车厘子卖得这么便宜?

里面说不得,有啥猫腻。

说实话,耳朵每年也会买点和家人一起尝尝,往年商超水果店卖的智利车厘子,不说那些精品的吧,一般的也没低过30块一斤的。

前两天我在网上拼团一看,5块钱一斤都能买到。

第一反应是惊喜,之后确实也难免有些心里打鼓。

到底是啥原因,把车厘子的价格打下来了?

为此我专门去查了相关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1、天时。

大家都知道,车厘子是樱桃的一个分类,樱桃的英文名就叫cherry。

只是细分品种不同罢了。

而且那种个大味甜的我们国家早就引进了,“山东大樱桃”不就是么。

但这玩意在北半球得5-7月份才成熟,这就给了南半球智利等国“反季”销售的机会。

这几年,车厘子在国内市场炒得很热,又卡在元旦和春节这两个节点,国人消费热情高涨。

这就是商机。

有钱赚,那就多种呗。

加上全球变暖的影响,南半球的车厘子迎来大丰收。

据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数据,今年智利车厘子将迎来创纪录的产量,预计出口量将比上一年增长50%,约达1.245亿箱(每箱5公斤,约62万吨)。

也就是说,平均到每个中国人,大概又将近一斤。

很简单的道理,物以稀为贵,量大了,价格自然也要降一降了。

2、地利

运输成本降低。

2020年开启的“樱桃快线”。

横跨西四区到东八区,连接智利圣安东尼奥与中国上海。

2万多公里直航,航程耗时从原先32天压缩至23天。

3、消费

海外进口的车厘子,是分批次进入国内的,大概的时间段是元旦前,春节前,春节后。

从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到,车厘子刚刚入市的时候,价格肯定是往上升的,因为新鲜。

不过,今年的形势大家也清楚,消费降级挺厉害的。

老百姓就一个心态,贵的水果吃不起,就买便宜的,或者干脆不吃了,毕竟也不是啥必需品。

而且车厘子这种水果本就是进口冷链处理过的,保质期有限,第一批车厘子可能还没卖完,第二批车厘子又要进入市场了,你不打折,就可能要烂到手里了。

当然,你也不要指望车厘子真能跌破天价。

毕竟成本摆在那里,再则经济学上不是还有个“倒牛奶现象”吗?

甭管老百姓有没有得到实惠,商业逐利的本质是不变的。

04

保鲜

关于车厘子保鲜,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一个在路上放了30天的东西,你敢进嘴吗?”

这话听起来好似没啥问题,保鲜嘛,肯定少不了科技和狠活。

还是来自央妈的辟谣。

1、冷泡。

车厘子摘下来后,会及时放进1℃的水中降温。

这样做,一是能降低虫害,再则就是降低果实呼吸速率,延长保鲜时间。

2、休眠。

封装,在包装袋中打入CO2,抑制果实呼吸。

无光条件下,果实吸收氧气产生CO2,CO2达到一定浓度,车厘子就“憋休眠”了。

3. 冷链。

将车厘子封装在0.04~0.06mm厚的聚乙烯袋中进行封口,全程冷链来到中国。

以上这套锁鲜方法,本身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要是非得说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是看人心,二是要看严格的法律法规。

不过,生鲜到底还是生鲜。

我一做水果生意的哥们告诉我,因为长时间的保存和运输,运气不好的话,到你手里一箱车厘子里面,多多少少有几个坏果。

网上最近不也曝出某大网红的直播间,售卖的车厘子出事了吗?

箱子上的生产日期写着2024年12月4日,有网友收到货,已经是第35天了。

果子软了就算了,个别还发霉变质了。

遇见这种情况,咱也别硬着头皮认栽,该投诉就投诉,该理赔就理赔。

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05

面子

最后,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今年,这车厘子到底能不能吃?

一句话:“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

说到底也就一水果,咱不去跟风追捧它,也不必听风就是雨妖魔化它。

不过,怎么吃也得注意一下。

首先,是一个度的问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人体每日水果摄入量建议为200~350克。

为保证水果均衡摄入,建议普通人一天摄入车厘子为100~150克,大约10~15颗车厘子。

其次,就是一个病的问题。

央视《真相来了》节目里,特别给三类人做了提醒。

慢性肾病患者,大量摄入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10颗左右。

胃肠疾病患者,多吃可能会出现胃痛腹泻等症状,需谨慎食用。

最后,就是心态的问题。

心理学有个词叫“稀缺效应”。

当某种资源、商品或机会稀缺时,人们会认为它的价值更高,从而产生更强烈的需求。

反之,则吸引力大大降低。

前两年,一到冬天,车厘子就成了水果届的顶流。

这里面当然有营销的功劳,却也不乏一些人的虚荣心。

曾几何时,在朋友圈里晒所谓的“车厘子自由”,可是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

如今,钱太难挣,套路太多,人们的消费也渐渐回归理性。

大过年的,与其大手大脚去争个可有可无的面子,多给自己和家人买点好吃的好喝的不香吗?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真相来了:车厘子吃多了会中毒?》

央视新闻:《车厘子海运25天,咋保鲜?打药了?这些谣言别信》

第一财经:《一个月内车厘子批发价腰斩 商家们却并没有更赚钱》

新民晚报:《今冬首船“樱桃快航”抵沪,春节前预计7艘送10万吨高品质车厘子上市民餐桌》

中国蓝新闻:《车厘子大量上市!女子三大碗下肚后进医院了,医生紧急提醒》

极目新闻:《“吃车厘子中毒了!”女子狂炫三大碗后进医院,怎么回事?》

来源:脆皮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