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救游隼飞行2000公里 再次从贝加尔湖回成都“过年”

360影视 2025-01-23 14:09 2

摘要: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到成都平原,2000多公里漫长的迁徙之路上,有着人类和猛禽之间双向奔赴的牵挂。2022年,受伤游隼阳阳在成都获救后重回蓝天,人类赋予了它一个特别的使命——给它装了卫星追踪器,它的飞行,不但成为人类和鸟类之间的“信使”,也让科研工作者得以准确了解

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到成都平原,2000多公里漫长的迁徙之路上,有着人类和猛禽之间双向奔赴的牵挂。2022年,受伤游隼阳阳在成都获救后重回蓝天,人类赋予了它一个特别的使命——给它装了卫星追踪器,它的飞行,不但成为人类和鸟类之间的“信使”,也让科研工作者得以准确了解猛禽迁徙路线。

阳阳获救时间线(手机横屏观看)↓↓

制图 罗乐

最近,阳阳回来了。循着烙印在基因里的记忆,它从俄罗斯长途奔袭回到了成都,即将在这里度过蛇年春节。

阳阳在成都过得好不好?身体状况怎么样?2025年1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和鸟类保护专家一道对阳阳进行了探访。

2025年1月20日,简阳市一处建设工地,阳阳在工地附近飞行。摄影:杨涛

获救后背上“小书包”

放归游隼成为人类“信使”

“看到它了,就是阳阳!”2025年1月20日,成都简阳市一处建筑工地旁,成都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及防疫专委会秘书长巫嘉伟和阳阳再次相见。

2025年1月20日,简阳市,飞行中的阳阳,它身上的卫星追踪器清晰可见。摄影:杨涛

透过望远镜,巫嘉伟发现一只宽肩凸胸的游隼正站在高处四下眺望。它的头顶和面部呈灰色,仿佛戴了一顶飞行头盔,眼睛周围的黄色眼圈更是让它的眼神显得炯炯有神。在它背上,还有一个“书包”形状的小型卫星跟踪器。“定位数据和它背上的卫星跟踪器都对得上,就是它,这就是阳阳!”巫嘉伟激动地说。

这是时隔两年后,巫嘉伟再次和阳阳碰面。

2025年1月20日,简阳市一处建设工地,阳阳站在高处机警地四下眺望。摄影:杨涛

2022年12月27日,成都邛崃市南宝山镇秋园村麻布坪上雪花纷飞,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保护研究部副研究员阙品甲和巫嘉伟等人一起,护送阳阳重回蓝天。“阙老师刚给它取下眼罩,阳阳就挥舞着有力的翅膀,在大雪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回忆起当天的情景,巫嘉伟依然记忆犹新。

2022年12月5日,获救之初的阳阳。摄影:简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周宇

这也是成都市首次进行救护猛禽放归卫星追踪活动。2022年12月5日,当时受伤的阳阳在简阳市被市民发现后报警,后被送至专业机构进行救助。因在简阳市获救,而得名“阳阳”。由于救助及时,经过10多天的精心照料,阳阳的体重从获救时的881克长到923克。经过专家评估,阳阳已经恢复健康,具备放飞条件。

“我们希望通过追踪器定时回传的数据,更好地了解放归猛禽的生活节律,以及栖息繁殖等信息,为成都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阙品甲说。

猛禽的奔袭路线

成都-贝加尔湖

它用6天飞行2000多公里

茫茫的天空下,太阳能供电的卫星追踪器按照每小时一次的跟踪频率,记录着阳阳的飞行轨迹。因为有了卫星信号的帮助,让阙品甲和其他研究者也有了新的牵挂。

2022年底,根据跟踪器的信息:放飞之后的阳阳离开邛崃,往西南方向,在雅安市荥经县境内龙苍沟短暂停留,又经过成都大邑县、彭州市,于2023年1月28日最终回到获救的简阳。

随着天气转暖,2023年3月29日,为了家族的繁衍生息,“阳阳”从成都启程,北飞至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畔安顿下来。2000多公里的旅程,阳阳竟然只用了一周的时间,飞行速度平均每天300多公里左右。

2025年1月20日,简阳市,阳阳停留的建筑工地附近,一群飞行中的金翅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阳阳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摄影:杨涛

特别的回归

获救后连续三年回成都过春节

根据跟踪器的记录,2023年4月-2023年9月底,阳阳在贝加尔湖附近度过了夏天,同年10月返回简阳。2024年4月,阳阳离开简阳返回贝加尔湖,2024年10月底,经历了20多天的飞行,阳阳又从贝加尔湖回到成都简阳。

卫星追踪器记录下“阳阳”回归简阳的轨迹 阙品甲 供图

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阳阳像之前一样,喜欢停歇于高楼顶部。这里紧邻沱江,周围丘陵密布,越冬水鸟类众多,优良的环境为阳阳提供了丰富的食物。2023年10月25日,阙品甲还在高楼间发现了被阳阳猎杀并带回的黑水鸡尸体。“2023年和2024年,阳阳都是在4月9日这天从简阳出发,开始北迁之路的。”阙品甲告诉记者。

“从现场看,阳阳健康状况良好,证明科学的救护工作能够帮助部分受伤的猛禽重返蓝天,也可以让我们更为准确地了解猛禽的迁徙路线,更好地保护迁徙中的猛禽。”巫嘉伟说。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以动物佩戴的传感器为核心,对野生动物进行追踪,进行行为与生态研究。

从2022年底迄今,成都共有草原雕、白肩雕、金雕等13只猛禽经救助后纳入卫星追踪项目。阙品甲介绍说,了解哪些鸟类是留鸟、哪些是候鸟,就是在为保护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成都和四川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支撑。专家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揭示不同种类的猛禽之间迁徙路线的差异,更有针对性地对迁徙猛禽开展保护工作。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