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厂、自产自研,想要做好大家电,小米真的行吗?

360影视 2025-01-23 15:46 2

摘要:1月21日,小米集团副总裁张剑慧宣布,小米首座智能家电工厂结构已经顺利封顶。根据公开信息,该工厂位于湖北武汉的智能家电工厂占地751亩,预计2026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1月21日,小米集团副总裁张剑慧宣布,小米首座智能家电工厂结构已经顺利封顶。根据公开信息,该工厂位于湖北武汉的智能家电工厂占地751亩,预计2026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从11月26日工厂奠基动工,到如今的顺利封顶,整个过程不足两个月,展现了小米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的惊人速度与效率。对于这个工厂,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卢伟冰曾通过微博表示:小米首座智能家电工厂今天(2024年11月26日)正式在武汉奠基动工,这是小米继「小米手机智能工厂」和「小米汽车工厂」后的又一座大型智能工厂,也意味着小米大家电业务迈入了新的阶段!

但是,在工厂的建设阶段,却因为卢伟冰的一些言论,引发了一波来自家电从业者们对小米空调为代表的小米大家电产品的议论,甚至有声音直指卢伟冰“是外行”。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告诉潮流家电网,小米在2025年将会在线下渠道大力推动大家电产品的销售。在此背景下,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小米真的能做好大家电吗?

“用料扎实”,从热梗到翻车

近年来,小米及其高管卢伟冰对“用料扎实”这一概念情有独钟。在2024年年末,卢伟冰发布言论称:“拆了友商的空调,发现小米空调用料是最足的,拆完之后发现同样一级能效的冷凝器,我们用铜的量比他们多很多,还有一个室外机的风扇,我发现我们的风扇比他们大一圈。”这一“用料最足”的总结,却意外引来了以空调为代表的大家电业内人士的质疑与轻视。

2024年起,“用料扎实”这个词开始被小米收为己用。2024年3月的小米SU7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及CEO雷军面对外界“价格不菲”的质疑,在介绍产品功能、性能等优势外,突出强调了SU7用料扎实;2024年11月发布三季度报告时,卢伟冰又表示:小米汽车用料非常扎实,短期内亏损正常。

在小米SU7大规模已经大规模上市后,网友调侃雷军首次造车时“还不知道怎么偷工减料”。雷军在直播中回应了“用料扎实”的网络热梗,强调其背后是小米大量测试所保证的优秀性能,也将小米“用料扎实”的话题推到一个新高潮。

那么,近两年小米一直用得好好的“用料扎实”,为什么到大家电行业就行不通了呢?因为大家电行业与小米过去主攻的品类环境、推进逻辑完全不同。

我们以空调为例,其本身作为消费耐用品,一定程度上就已经涵盖了“扎实耐用”的属性,特别是头部品牌格力,品质已经成为其“代名词”。纵观整个家电行业,早已迈过了“用料扎实”为口号的制造阶段,迈向了颜值、科技等并存的“创造”阶段;冰箱行业亦是如此,海尔就是凭借“主动销毁残次商品”一战成名的,并孵化出了卡萨帝这样的高端品牌。

小米试图用以破局的“扎实耐用”,在大家电领域是基础,也是过去。并且,即使小米要以此破局,似乎也并不需要一座工厂。

小米大家电动了谁的“蛋糕”?

根据2024年小米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小米空调出货量超170万台,同比增长超55%;洗衣机出货量超48万台,同比增长超50%;冰箱出货量超81万台,同比增速超20%。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超8.61亿,同比增长23.2%。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设备用户数达到1710万,同比增长24.9%。

数据非常直观,小米白电产品的大幅增长,必定会对现有大家电市场格局造成了冲击。

而将这份业绩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则更加惊人。根据奥维运网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小米空调市场排名第三占比13.84%,是空调占比前十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均价仅为2366元,大致对标华凌、奥克斯,与格力美的完全不在一个维度;冰箱市场排名第四占比10%,同比也是极少是增长的品牌,均价不到海尔的一半;洗衣机排名第五,市场占比7.93%,同属极少数增长品牌,均价略高于平均水平。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虽然小米没有自己的工厂,不能自己生产,但是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而这种现象,则是来源于小米成立之初的企业定位和竞争逻辑。

回望小米的主营业务,不难发现,尽管它以手机制造厂商的身份闻名,但与传统制造业的关联却颇为微妙。小米早年进军手机市场时,巧妙地利用了智能手机生产线已趋成熟的契机,通过代工模式实现了轻资产运营。这一企业特性,使小米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性价比策略作为市场切入点,并因此长期被贴上了“性价比”的标签。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小米入局时都正值行业变革期,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方向多元,包容性强。相比之下,大家电行业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

我国大家电行业技术成熟,头部企业“掌握核心科技”,品牌格局稳固;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增长空间有限,对新入局者的包容性自然降低。

在相对空白的行业中,未触动到其他制造者们的根本利益,小米受到的议论自然不多。但在家电行业,作为尚未实现自产自研的“外行”,试图建立工厂,参与更多的上下游的利益分配,在大家电市场“分蛋糕”,并且还自带IoT优势,遭遇大家电行业中“原住民”企业的审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先性价比后高端,小米大家电会走老路吗?

回顾卢伟冰在2024年的言论,他既曾指责友商3000元成本的产品卖2万,是以高昂售价销售低成本产品,又在此次风波中强调小米空调“铜用量足”。这种营销逻辑似乎与当前制造业升级、着重提升用户使用感的大趋势格格不入,仍停留在简单的产品组装思维上。

卢伟冰也曾将小米比作空调行业的“鲶鱼”,表示小米空调产品正在激活空调市场。从这一表述中,结合目前小米空调产品的定价,我们不难看出小米大家电业务可是在试图以低价品牌的定位切入市场,甚至有人预测,小米大家电可能会复制小米手机的发展路径——逐步淘汰同价位竞争者,再推进高端化进程。通过米粉“忍一忍,等三年”,经历时间积累与技术迭代,最终实现空调领域品牌价值的跃升。

但在当下,卢伟冰的诸多言论,无疑是对现有空调市场格局与话语权的一种挑战。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小米在建厂自产自研的举措上又似乎透露出其不甘于继续停留在代加工阶段。这一举动可能表明,小米在业务上想要向制造业上下游延伸,实现更深入的产业链整合。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究竟是小米的营销策略,还是小米大家电路线真的还在拉扯中?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小米自己才清楚。

结语:

封顶之后,小米的工厂建成在即,小米究竟能不能做好大家电呢?如果仅从销量的角度来看,依靠目前庞大的米粉基数,以及“买个有牌子的平价产品”的路人思维之下,小米大家电是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成功的。毕竟在小米没有实现自研自产的时候,产品就已经拥有了诸多拥趸。

可是,在成熟的大家电品类下,在趋于饱和的市场环境中,在已经实现规范化、正在进行品质层面上升级的品牌格局里,小米的大家电制造业之路预计将会比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难走得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米从代加工转变为自产、自研似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然,也有推测称这些不过是小米营销的“小把戏”,怎么真的可能还有企业在“外行指导内行”。而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问一句:依靠用户“热爱”而生的小米,真的准备好了吗?

来源:潮流家电与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