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创联盟理事长杨丽:非遗传承不能简单遵循经济最大化逻辑,需建立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协同新路径

360影视 2025-01-23 18:48 2

摘要:从辉煌璀璨的三星堆到历史久远的蜀道,从极具魅力的三国文化再到不断推陈出新的非遗产品,作为文旅资源大省及文化创意产业重要聚集地的四川,拥有独特的“文化坐标”。

从辉煌璀璨的三星堆到历史久远的蜀道,从极具魅力的三国文化再到不断推陈出新的非遗产品,作为文旅资源大省及文化创意产业重要聚集地的四川,拥有独特的“文化坐标”。

2025年四川省两会上,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尤其是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进一步释放未来产业发展机遇,成为了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四川文创产业及非遗传承保护领域的“排头兵”,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创联盟理事长、浓园集团董事长杨丽聚焦非遗传承的痛难点,带来了“关于完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扶持政策”的提案并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

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杨丽始终思考如何从实际出发,紧扣地域性文化的特点,借助多元社会平台力量,将四川巨大的文旅流量及深厚的非遗积淀有效转化成资源优势。

“非遗的保护不能简单地遵循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逻辑,而应在传承与保护层面加强市场化引导。通过政策层面的支持和生存空间的精心培育,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杨丽向记者表示。

谈现状:非遗传承人面临多方挑战

非遗的传承创新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无论是人才的投入,还是技艺的改良,商业化的探索都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期。然而,随着“快消经济”与“网红经济”的兴起,非遗的传统收益模式及生产方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其中,非遗传承人作为技艺与文化传承的核心,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乎非遗文化的未来走向。在杨丽看来,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扶持,不仅是文化及民生的需要,更是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创联盟理事长、浓园集团董事长杨丽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及目前四川非遗传承面临的主要难题,杨丽向记者表示,非遗保护的核心挑战之一,在于其固有的传统收益模式与材料选择,与当下追求快速迭代、低质劣品、昙花一现的“快消经济”和“网红经济”模式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产品更新速度上,更深层次地触及了文化价值观与市场导向的根本分歧。”

“非遗传承人往往坚守传统技艺和原材料,而当前市场则更倾向于快速消费和规模复制,这种矛盾使得非遗的传承保护及非遗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杨丽指出。

茂县羌族年味展示活动 图片来源:四川非遗

“非遗传承人大多是民间、民族手工艺人,他们专注于民间、民族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本身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商业思维和市场化运营能力。一旦政策或运营方式发生调整,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往往受到严重影响,这不仅‘压缩’了他们展示技艺和传承文化的空间,也使他们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杨丽向记者分析道。

与此同时,全省范围内还存在大量可用于非遗展示传承的闲置空间,然而这些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也限制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充足的场地和设施支持。”

四川皮影戏 图片来源:四川非遗谈对策:不能简单遵循经济最大化逻辑

在杨丽看来,当前非遗传承人生存状况的日趋严峻与非遗文化空间的不断压缩,无疑阻碍了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与蓬勃发展。

“非遗的保护不能简单地遵循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逻辑,而应在生产性保护层面加强市场化引导,特别是通过政策层面的支持和生存空间的精心培育,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杨丽向记者表示,“然而现有政策往往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非遗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人的实际需求,导致政策难以落地生效。”

灯会(自贡灯会)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来源:四川非遗

有哪些可以操作性强的对策?

杨丽提出,可以从制定非遗生产性保护政策,鼓励非遗传承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非遗产品;建立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等方面着手。

以设立非遗专项扶持基金为例,杨丽建议,“由省人民政府非遗保护相关部门主导,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立援助机制,旨在缓解非遗传承人的经济压力,支持其参与各类展览展销、技艺交流及推广活动。同时,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透明、高效地服务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泸州,春节期间游客可跟随非遗传承人体验香囊制作 图片来源:四川非遗

杨丽强调,非遗的保护与创新之路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通过打破政策壁垒、强化市场化导向、构建法治化与社会公平性的保护体系,可以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出一条既尊重传统精髓又适应现代需求的新路径。“在此过程中,非遗将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财富。”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推荐